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人为什么如此热衷用石狮子来把守大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默石

  在中国古代的宫殿、寺庙、佛塔、桥梁、府邸、园林、陵墓,甚至是印纽上都常常会见到石狮子的身影,可见中国人历来是把石狮子看做吉祥物的。尤其是在建筑物的门前摆放石狮子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然而狮子并非中国本土的动物,古人为什么如此热衷用石狮子来把守大门呢?
  狮子原产地在非洲、印度和南美等地。汉武帝时,张骞奉命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国与西域各国的交往通道,狮子得以进入中国。《后汉书・西域传》记载:“章帝章和元年(即公元87年),(安息国)遣使献师(狮)子、符拔。”这段话的意识是说远在西亚的安息国(相当于今天的伊朗)派使臣给当时的汉章帝刘恒送来罕见的礼品:狮子和符拔(一种形麟而无角的动物)。这在当时的国都洛阳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远道而来的狮子开始被中国人接受,并且受到了非常的礼遇,人们习惯称之为“瑞兽”,一时间狮子的地位可与兽中之王――老虎比肩了。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说:“狮子出西域诸国,为百兽长。”同时狮子在中国地位的确立也得益于汉代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灯下录》中说:佛祖释迦牟尼降生事,“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状,说:“天上地下,惟我独尊。”所以佛教将狮子视为庄严吉祥的神灵之兽。因此后世就把佛家说法中的声音震动世界、群兽慑服称之为“狮子吼”。正是因为狮子的这些威严,在汉代和唐代的帝王陵墓中出现了石狮子的身影。狮子作为神道上的神兽,常与石马、石羊等石像生排放在一起,用来震慑。这时的石狮子还没有进入民间,在形制上也与后来守卫大门的石狮子有明显不同的特点,就是在汉唐古石狮子遗物中可以很明显地发现这些石狮子像下面没有高大的石头台座。
  据学者考证,石狮子成为守卫大门的神兽大约形成于唐宋之后。刻录元代地方风俗的《析津志辑佚・风俗》一文中对习俗有着明确的记载:“都中显臣硕税之家,解库门首,多以生铁铸狮子,左右门外连座。”这是关于我国看门石狮出现时间的最早也是最详细确凿的记录。
  古人之所以用石狮子摆在大门或用在建筑上,主要有4种说法:
  第一,驱邪纳吉。古人非常讲究风水学说,有用瑞兽做镇宅驱邪之物的习俗。宫苑、陵墓、府邸都是达官贵族的福地宝地,因此受到格外重视,摆放石狮子正是要驱魔避邪。在民间,人们习惯使用“石敢当”镇宅驱邪,石狮子守卫大门其实也是这个考虑,表现的是人们祈求平安的心理。
  第二,预卜洪灾。在民俗传说中,狮子有预卜灾难的功力。据说如果遇到洪水泛滥或陆地沉没等自然灾害,石狮子的眼睛就会变成红色,人们应该采取应急避难的措施。这也是石狮子作为瑞兽的一个体现。
  第三,显示地位。古代在宫殿、王府、衙署、宅邸多用石狮子守门,显示了主人的权势和尊贵。不论拥有极权的帝王,还是三公九卿,宫殿和府邸门前都要摆放显示地位的石狮子。当然,这些石狮子也是有等级划分的。例如狮子头上的疙瘩雕刻多少有讲究,凡是一品官员府第前的石狮子头上就有13个疙瘩,人称“十三太保”。每减一品,则要减少一个疙瘩。
  第四,艺术装饰。石狮子还是古代建筑物不可缺少的装饰品。比如北京著名的卢沟桥上的石狮子。
  看门的石狮子的摆放是有规矩的。一般来说,都是一雄一雌,成双成对的,而且一般都是左雄右雌,符合中国传统男左女右的阴阳哲学。
  (摘自金城出版社《中国文化中有关衣食住行的100个趣味问题・住行卷》 主编:李山 作者:默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29801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