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屈培红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针对这项工作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档案管理工作者应该更新观念,把创新技术、健全制度和强化管理结合起来,努力造就熟练掌握网络信息技术和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以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关键词:档案信息资源 数字化复合型人才
  
  档案是在人类活动中形成的,是保存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门类和载体的原始记录,是维护社会历史真实面貌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人类文明的真实记载,也是人类文明传承和发展的最基本依据。
  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档案数字化建设是适应数字化建设整体发展的需要。国家档案局在1996年就强调把电子文件研究项目列入科技计划,1999年《电子文件归档与归档电子文件管理规范》下发,要求各级档案部门积极开展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03年,国家档案局颁发的《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着重指出,档案部门在重视纸质载体信息归档的同时,要切实重视数字化信息的归档,并通过制定相关的归档制度,将信息的归档工作纳入到档案数字化建设轨道。
  信息化建设是必然趋势。随着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引入和广泛使用,计算机已融入各个工作环节。人们生活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甚至是一些声像材料,往往是以电子形式存在的,这些电子形式的文件材料中包含了很多有重要价值的信息,是档案工作中所要收集保存的重要材料。时代的发展要求档案工作者在工作中必须加强数字信息化建设,以适应新信息时代的要求。
  档案管理本身的需要。通过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实现信息传播网络化,案卷网上收集归档,网上集中整理,将避免重复劳动和无效劳动,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信息化建设有助于开发和综合利用全社会的档案信息资源。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可以把“沉睡”的档案信息资源“激活”,借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挖掘其深层次的价值,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档案信息服务。一方面,数字化的档案信息打破了档案利用上的时空限制,通过网络的传输,使档案信息的异地传输和利用成为可能,使档案利用的时效性、广泛性更加突出,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数字化的档案信息还便于利用计算机进行快速检索,促进各种高新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建设内容
  一是电子文件的收集整理。收集和整理各种文件是档案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首先,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对各单位、各领域的电子文件进行有效的前端控制,以保证接收到丰富而有效的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其次,把事先选择范围内的电子文件进行转移工作,即电子文件的物理归档和逻辑归档。
  二是原始馆藏档案的数字化。馆藏档案数字化,是指应用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将以纸张等为载体的传统介质的档案转化成二进制的数字编码形式,形成档案数字信息库,使其能通过计算机网络直接传播和使用,使档案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
  三是建立专题档案数据库。分门别类,建立各项专题档案数据库。比如在学校,可以根据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中心任务和办学特色,以及教学、科研的工作内容和发展方向,建立高校档案专题数据库。它不仅可以使科研成果档案信息得到推广,而且可以从应用市场中寻求科研成果的落脚点,还可以以学校的人才和科技优势为依托,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建立名人档案数据库,在提供凭证与参考作用的同时,也必然会激励后人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弘扬社会的主旋律,发挥档案的社会教育功能。
  四是其他网络信息资源的获取。档案馆可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扩大信息收集范围,从其他网络中获取相关的信息,创建虚拟数据库,以弥补现有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不足。针对网络信息数量大、类型多、范围广、无序化的特点,档案馆应该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对相关信息进行有效组织,使之有序化,以便引导用户快速查找到所需的信息;二是根据需要直接采集数字信息,然后按照不同专题进行分类、整合,形成可供利用的二次数字信息资源。但是从网络上获取信息资源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从其他网络获取信息资源是否合法,是否取得了许可权。二是对网络信息采取直接捕获方式还是建立超链接。为了合法、安全、有效地获取网络信息,档案馆应与其他相关网站签订信息获取、共享等相关协议,实现资源共享。三是要正确处理档案信息资源与其他网络信息的关系,必须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主,其他信息资源只能是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补充。
  五是档案信息资源上网。数字档案馆必须依附于网络而存在,为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应建立相应的档案馆网站,把数字化档案信息置于网络服务器中,在网上进行信息发布,实现对外利用。网上的档案信息应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档案馆应借鉴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方法,在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思路下,把多种信息(包括各种电子出版物信息)融合在一起,形成网络上的信息集合,充分满足人们对现代信息的需求。
  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尽管近年来我们在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中已取得很大成就,但也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
  第一,数据库建设滞后。经过多年的努力,档案馆大都建成了规模不等的档案数据库。但是,由于各个档案馆各自为政,建库缺乏整体性,数据库大多自建自用,建成的数据库规模、标准化程度低,类型单一,而且大多是低水平重复建设,数据无规范化控制,商业服务水平差。大多数据库仅仅供本单位使用,严重地影响了数据库的利用率,而且目前所建的数据库大多为条目数据库,无法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许多档案馆虽与Cernet和Internet联网,但只能访问其主页,根本无实质性的资源可共享。
  其二,数字化标准不统一。没有标准化就没有现代化,标准化是档案信息化的生命线。它要求对档案资源的标识、检索等各个方面作出统一规范。而目前我国档案信息数字化的标准化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这就需要各级档案主管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者加强合作共同研究,尽早制定出统一的档案信息数字化规范标准。
  其三,缺乏统一的网络化协调机构。目前我国各档案馆的建设呈现自成系统、各自为政的局面。虽然有些档案馆认识到资源共享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缺乏合作的举措,国家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组织机构来使之合作互助,影响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与水平。
  其四,对档案信息化的建设支持不够。无论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软硬件设备的购置,还是档案信息数字化,都要有较大的资金支持。档案信息化不仅仅是购买计算机、购买档案管理软件,不把档案信息数字化列入其中是不完备、不健全的。档案信息数字化是一种长期的、需要不间断持续投入的项目。
  其五,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人是档案馆现代化建设最关键的因素,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对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传统的档案业务,而且必须掌握自动化、网络化技术,成为信息和知识的导航员。目前档案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仍普遍较低,严重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其六,档案信息具有一定的机密性,在网上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必须有必要的限制,需要制定政策,确定档案的上网等级。还要注意预防计算机病毒,做好数据备份,以免造成数据丢失,防患于未然。
  针对现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针对数据化统一标准问题,建议由政府牵头组织相应的机构,就档案网络化进行协调,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统一指导和规划。制定一系列有实际约束力的规范和标准,特别应该制定出网络化发展各阶段的规划,合理布局,进行统筹规划。同时,努力开发高质量的应用软件,集中人力和资金建设大型文件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以及多媒体数据库。打破那种传统的自成一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破除那种片面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思想观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针对经费投入问题,各档案馆的主管部门要加大投资,把网络化建设纳入到总体建设的规划和预算中,从而加快档案网络化建设的步伐。此外还可以利用已建成的数据库和网络,通过为社会其他部门提供服务,“以网养网”,以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
  针对培养人才问题,要加快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层次信息人员,加强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其业务水平,使他们尽快掌握计算机网络及相关技术。还要努力引进或选调计算机专业人才,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使之尽快适应档案网络化工作。
  参考文献:
  1.刘碧华:《高校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
  2.周秀英、陈健:《浅析高校档案馆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6(6)。
  3.谢怡、张晓莉:《关于高校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思考》,《兰台世界》,2007(2)。
  4.邓朝晖:《论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12)。
  5.金鸣:《浅谈高校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浙江档案》,2004(5)。
  6.贺红香:《试论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企业技术开发》,2007(6)。
  7.向艳秋:《浅谈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4)。
  8.解连枝:《关于高校档案信息网络建设的思考》,《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7(2)。
  (作者单位:中州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29853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