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与古代文学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春艳

  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很多学者在不断探讨其有效途径:加强师德建设,用表率影响和感召学生;优化校园文化,以良好的氛围影响学生;重视实践环节,在活动中激励和锻炼学生。笔者认为,在此基础上,更应与所开课程相联系,发挥课程本身的魅力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主要探讨古代文学教学在高职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主要作用和实施对策。
  
  二、古代文学教学在高职院校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
  
  作为高职院校的选修课――古代文学在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中,要注重发挥其人文性的引导作用。一方面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汲取语言营养,并恰当运用本民族语言进行交际;另一方面,用文学的人文性和审美性,以情感育人,使学生汲取自强不息、改革创新的民族精神,促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向学生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转化。重点是承担人文素质教育的功能。
  1.古代文学教学对学生文化素质培养具有专业优势。职业教育具有功利性的一面,即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职业的需要和学生个人生存发展的需要。但是高等职业教育毕竟也是高等教育的一种,它还有非功利的一面,即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充实精神世界等。在高职院校,如果过分强调职业教育、专业教育,而忽视了文化素质教育、通识教育,就会放弃对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关心。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应该是既要立足职业的需要,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丰富他们的思想,不仅教他们如何“做事”,更要培养、提高他们如何“做人”的内在文化素质。在这方面,古代文学具有独特的专业优势。
  2.古代文学教学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大潮风起云涌,而对可能随之而来的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等负面影响,如何树立人的尊严、行使人的使命,怎样确立高尚的思想、塑造健全的品格已成为人才培养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也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要建设以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高职院校的学生因多从中专升入大学,因为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思想道德素质还有待提高。古代文学正是适应这种需要,选取古代一系列与人格修养、性格陶冶有关的文学作品,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范本。
  3.古代文学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功能。“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技术人才甚至是技术工人的创新是最直接最有针对性的创新,而创新的关键点是想象力。许多人的经验表明,加强文学阅读,提升文学修养,是丰富情感、提高想象力、促进科学创造的一个有效途径。
  4.古代文学教学可以塑造学生审美素质。古代文学包含了美的各个领域和各种形态,如人性美、自然美、艺术美、科学美等等,这些美是通过生动的形象、情景交融的意境、健康向上的情趣、优美动人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心理和良好的审美素质,古代文学教学无疑是一个好的切入点。古代文学教学,选用优秀的文学作品,为学生展现美好的生活图景,提供辨别真善美的和假恶丑的标准,引起学生心灵深处的回应,从而激发学生的美感,陶冶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古代文学凝聚着中华民族浓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情感,具有丰富的意象美、情感美和语言美。带动学生去体味这种美,也正是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敏锐而健康的美感和审美能力,使学生热爱美好的事物,并通过不断的积累,逐步建立起健康的审美观念。
  5.古代文学教学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人们具备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在这种形势下,拥有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至关重要。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优裕的物质条件下成长,这一代人普遍带有身心的缺憾:以自我为中心、心理比较脆弱、胸襟不够宽广、承受能力有限、面对困境措手不及。因此,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帮助他们确定和把握自身在现实环境中的位置,克服人情淡薄,以自我为中心的偏执是十分必要的。
  古代文学课程的设置,恰恰提供了这样一种途径。通过欣赏古代的典型作品,关注优秀作家走过的漫漫人生,了解他们上下求索的坎坷历程,学习他们旷达的处世风度,从他们的人生旅途中去体味、借鉴。比如,通过学习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范仲淹等人的作品,从中会学到多种美德――爱国悯民、坚持不懈、安贫乐道、不媚世俗、“达则兼济天下,穷亦兼济天下”、积极进取、百折不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可以让学生理智地醒悟:如何看待人生、把握人生,完全由自己决定,坦然面对挫折,培养积极心态,人生会更有价值、更精彩。
  
  二、高职院校古代文学课程设置的现状和对策
  
  古代文学教学在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当前古代文学课程在高职院校的地位却是十分尴尬。许多院校在专业设计之初,包括文史类高职专业,已经将古代文学边缘化,定为选修课程,甚至以专业课紧张为由而被排挤掉。这样,各个院校甚至是各个专业各自按照自己的理解来组织教学,随意性很大。
  众所周知,近年来高职院校招生人数增多,发展迅速。仅2005至2006年中央财政就为职业技术教育投入37亿元,支持763个职校的建设与发展,2006年招生741万,据统计现在职技在校生已达1809万人。可见,高职教育大有跨越式、超常规发展之态势。那么,培育人文素质、弘扬人文精神,是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内在要求,加强人文教育将有力地促进和引导高职教育健康发展。反之,如果不重视人文素质教育,那将是社会发展中的一大缺憾,将来再去弥补时所付出的成本要远大于今天。这样的教训在中外教育史上并不少见。
  古代文学在高职院校的尴尬处境,与高职院校传统的古代文学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有很大关系。如教材选用不合理,教学计划不现实,教学目标混乱,教学和考核方式落后等等。这些都使得古代文学教学难以充分发挥出它在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对此,我们可以从教育观念更新、教材建设和教学实践改革三方面来思考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
  1.在教育观念上,对古代文学的课程定位应该明确,要确定对高职学生加强人文素质培养这一核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学校应要求学生选修一定学时的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课程。”因此,在专业课程设计时,必须抛弃那种功利性的教育观念,多方听取意见,保证学生学习人文课程的必要学时,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最终达到全面发展。
  2.在高职院校古代文学教材建设方面,选用教材要慎重,不可偏难偏深、好高骛远,最好是根据不同专业进行校本教材开发。要坚持的一点是必须突出教材的人文性,即力求将我国古代的人文精神浓缩在经典作品之中,通过这些作品的学习达到对时代和社会的认识。这就要求,在选用或编写教材时,应摈弃那种以文体分类为依据的模式,这样的做法过于因循守旧,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对学生人文精神、人文素质培养的效果。当然,古代文学教材应该是系统、独立、完整的,不是多种材料的简单拼凑,要遵循其内在的逻辑性。
  3.在教学实践方面,应该有所创新。这个问题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可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甚至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生的实际生活来设计课程,如古代文学与现实生活、古代文学与流行文化、古代文学与大众传媒、古代文学与网络文学等等;对与课程资源的掌握可以自由灵活,可以打破原有教材的逻辑顺序,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删或者整合;授课方式应灵活多样,可以讲授,可以讨论,可以讲座,可以开演讲会,可以搞课本剧,可以搞影视鉴赏,视条件和需要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等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30110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