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恐怖电影的艺术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曦 张凯婷

  [摘要] 恐怖电影它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它用电影的手法和独特的视角去揣测人的心理。
  [关键词] 恐怖电影 艺术设计 元素
  近年来,银幕上的恐怖片已经不仅仅是产自美国日本这样的国家了,如今,像韩国,中国的港台地区,泰国,印度等地也开始批量出产这种类型电影,并且愈来愈受到观众的欢迎。不同的国家其恐怖电影也有各自的风格,由于产地众多,各地的民族风情,社会习俗都各有不同,于是,恐怖电影逐渐打破了好莱坞和日本电影赋予它的固有模式,以丰富多彩的民族化的形式出现在世界电影舞台上。
  一、关于恐怖电影
  恐怖主要指一种心态,辞源解释恐怖的意思是极度恐惧,现代汉语词典对恐怖的解释是,由于生命受到威胁而引起恐惧。对恐惧的恐惧首先就来自人们对一个神秘的未知世界的神秘和畏惧感。恐怖片主要是拍气氛,人物、情节是次要的,能吓人就行了。而悬疑片、惊悚片主要讲故事,要求情节完整,像希区柯克的电影就是属于这类。
  恐怖电影可分为心理惊悚类、僵尸类、超自然类和怪兽异形类。超自然类,如讲述美国探险队在南极洲考察遭遇外星飞船的科幻片《怪形》。心理惊悚类个人认为以日本电影较多如《咒怨2》、《午夜凶铃》、美国的《沉默的羔羊》,推理大师希区柯克的力作《惊魂记》、《火线追缉令》、《月光光心慌慌》。僵尸类还包括美国版《午夜凶铃》、《半夜鬼上床》和英国大师斯坦利?库布里克的作品《鬼店》等。超自然类恐怖片多半与神秘力量以及宗教信仰有关,例如《失婴记》、《天魔》等。怪兽异形类单元中则少不了《异形》、《大白鲨》、《美国狼人在伦敦》等脍炙人口的电影。
  二、恐怖电影拍摄角度
  1、生活的角度
  以前的经典恐怖电影总是发生在异域时空之中,远离人们的生活。但是,当代的恐怖电影却常以人们每天都生活的地方作为背景。事实上,恐怖片是对日常生活中的恐怖因素进行了微妙处理的运作,暴露了日常生活中所隐藏的种种恐怖因素:失落的痛苦、死亡之谜、事件发生的不可预知性以及意向的不充分性等。同时,恐怖片中给人以恐怖感的东西,大都是日常物品或者经常会遇到的一些现象,比如镜子,在很多恐怖电影中,主人公经常会在镜子中看到除主人公和周围环境以外的东西,也就是出现了造成恐怖的人或者异灵。
  2、文化的角度
  恐怖片则构成了对人性的挑战。对人性的挑战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人们对下一个场面的恐惧,在恐怖片中,主人公正陷入一片茫然无知之中,音乐的效果让观众陷入害怕和渴望中,渴望知道即将发生什么?凶手此刻隐藏在什么地方,下一个受害者将会是谁……而在深层次,恐怖片则折射出人类难以摆脱的重重无知,如对自然界的无知(究竟有没有怪兽和鬼魂),对宇宙的无知(究竟有没有外星恶魔)、对人格变态的无知(人究竟会变得有多邪恶),对生命变异的无知(人会变成隐形人甚至苍蝇),以及对未来的无知,对潜在危险的无知等等。二是对信任底线的挑战……恐怖片还偏爱把最恐怖的事物与最可爱的东西联系在一起,彻底摧毁人们的信任基础……
  3、从节奏的角度
  亚洲许多电影初看缓慢的节奏、平淡的对白,似乎很难引发观众兴趣。也看不到那些在好莱坞电影中常见的血腥暴力,也使观众觉得少有恐怖。日本恐怖片较之好莱坞式恐怖电影要干净得多。但是通常在观众疑惑下一个情节的时候,他们的求知欲会更高。《鬼娃花子》展现可怕的灵界场面时,把观众带进一个类似宇宙黑洞的氛围中,眼前一无所有,想象有多大恐怖就有多大。在很多的日本恐怖片中都能让人感受到这种浓郁的东方玄学色彩。《午夜凶铃》中女鬼贞子一头黑发一身白衣,很简单的造型,在观众们想象里却无比恐怖。概括而言,日本恐怖片体现了东方文化长于写意的一面,与追求咄咄逼人写实感的好莱坞电影截然不同。具有雷霆万钧之势的好莱坞电影技术成果展示常常使观众目瞪口呆,但这还是一种比较直接的感官刺激,注重写意的日本恐怖片则能够充分调动观众的审美心理,使人的思维活跃起来,所以说,亚洲恐怖片无疑更具有电影艺术本性。
  4、从心理学角度
  自从《精神病患者》中用过这一手法后,很多恐怖片中都会用这个方法(当然犯罪片中也常用)。不排除是导演有意安排优美胴体与鲜血喷涌的混杂场景,使观众荷尔蒙增多的同时肾上腺素也大幅度上升。还有一类恐怖电影如《僵尸之地》,影片除了能刺激感官之外,关键的是一个合理的敌托邦的构架,另外僵尸代表的是死亡,人类对死亡本质一直有着恐惧,而“本应该是人但是不是人”的物体的缓慢逼近,带来的是一种不激烈但是长久压抑的恐惧。
  三、结语
  美国著名现代恐怖小说家洛伏克拉夫特曾经说过:“人类最强烈最古老的情感便是恐惧。”在人类心灵深处,总有一些最深层的恐惧潜藏在那些不可触摸的地方。这种恐惧作为最原始的驱动力之一,与生俱来,并暗中左右着人们的言行。18世纪,人类社会就诞生了哥特小说,再到20世纪诞生了恐怖电影,恐怖对人类的吸引力似乎有增无减。不管是电影画面,还是文学叙事,艺术形式复制了恐怖的现实,并借由实践的再现,模糊了虚构与真实之间的界限,从而塑造出一种恐怖的美学。
  参考文献
  [1] 张秉真,章安祺,杨慧林.西方文艺理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1994
  [2] 王秋凡.西方当代新媒体艺术辽宁画报出版,2002
  [3] 张翔.艺术世界[M].杂志社出版
  [4] 林育唏,赵卫东.世界恐怖电影精品鉴赏[M].南方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张曦,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张凯婷,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32855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