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理市博物馆碑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艳

  大理古城复兴路南段杜文秀元帅府是大理市博物馆所在地。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大理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的体现之一就是拥有数量众多的碑刻。
  墓 碑
  大理国时期的墓碑距今千年有余,残泐严重,多为青石质,厚重古朴,与唐南诏德化碑风格相近,有的带碑额,中刻尊胜佛母,碑阳为墓志,碑阴刻梵文,体现了浓厚的佛教氛围。
  大理国故高姬墓铭。青石质,高83、宽51、厚16厘米,两面刻文,杨俊昇撰。墓主高姬,名金仙贵,翰林郎李大日贤之妻,相国高妙音护之女,其母为大理国第十六代王建德皇帝段正兴之女段易长顺。
  杨俊昇碑。青石质,碑高100、宽58、厚17厘米,碑阴刻梵文经咒。墓主即《大理国故高姬墓铭》的撰写者。碑右刻墓主杨俊昇生前官职为“衡鉴君圀谏议大夫”,左刻封号“谥曰释龟儒镜圆国师释照明”。其中官职的国字写为圀,是唐武后时期写法,为大理写经和碑刻多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故大理道济大师墓碑铭并叙。青石质,高100、宽52、厚15厘米。碑文叙述墓主姓杨名公,为儒释世家。曾祖杨觉慧被大理国王段正兴尊为师,母亲是“义学教主赵德馨之长女”,杨氏为大理白族佛教密宗世家之一。
  故大阿左梨赵道宗墓碑。青石质,通高128,宽52、厚18厘米。元至正二十五年(公元1365年)立,两面刻文,碑额篆“左梨释道宗墓碑铭八字,旁饰花纹及梵文数字。
  故理阳寨长官司案牍段琏墓铭碑。青石质,高84,宽54、厚14厘米。墓主段琏,字继昌,卒于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碑文述其先祖出自战国庄蹻开滇时,其父段正在元初赛典赤执政期间任归措库提控(官名)。
  弘农氏故千户护碑。大理石质,高145、宽100、厚14厘米。两面刻文,额篆“弘农氏故千户护碑”周围刻精美花纹和五方佛种子字母,碑阴刻梵文,碑额中刻尊胜佛母像。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立。杨护,卒于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享年五十九岁。碑文叙述杨护一家的世系流传及其生平。
  杨孝先墓碑。大理石质,残高96、宽60、厚16厘米。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立,支渭兴撰,圆护书丹,段功篆额。此碑记述了墓主杨孝先家世及生平事迹,碑文述其先祖为华阴人,随鲜于仲通征云南兵败后留大理,为云南王阁罗凤重用,曾劝异牟寻与唐重修旧好。
  布燮陈氏同穴墓铭碑。大理石质,高78、宽48厘米。明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立,前邓川州儒学训导苍山赵昌撰文。此碑是迄今发现唯一记载明代喜洲城建筑情况的碑文。
  考赵公妣王氏陈氏碑铭碑。大理石质,半圆形碑额,碑高157厘米、宽89、厚16厘米。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立。碑两面刻字,碑阳刻汉文,碑阴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神咒。墓主赵公名节,海东寅地庄人,碑文对研究明代白族宗教信仰有重要参考价值。
  高老先生墓表碑。大理石质,高170、宽80、厚15厘米。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立,李堂肯撰,杨济松书丹。墓主高老先生,生于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卒于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碑文夸赞高老先生博览闳通,才学过人。
  霞溪杨公墓表碑。大理石质,高177、宽72、厚4厘米,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29年)立。杨公,名绍震,字光西,号霞溪,原籍南京。先祖明朝洪武年间随军征云南后举家落籍大理。
  圆寂大戒比丘尼龟鉴关主塔铭。大理石质,高103、宽55、厚15厘米。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立。云南提督张国柱篆额,名僧担当撰并书。碑文记叙了一位出家修行的女佛教徒广照,号龟鉴,俗家姓杨,昆明人氏,世代笃信佛教,携子净慧出家,圆寂后,其子净慧建塔纪念。担当时年七十九,自号“八十翁”,书法以瘦劲清奇豪放练达著称,此碑却为楷书,工整娟秀,清新婉丽,实属担当书法少见之作。
  神道碑
  元代大理还出现有一种比较特别和典型的墓碑,称为神道碑。碑文文字较为简略,甚至通体刻梵文,夹书一行汉字“追为某某亡人神道”,背侧刻有年代,似为经幢的简化形式。
  董益碑。大理石质,高90、宽50、厚17厘米。碑阳竖刻“大理宣慰使司札付董益充木匠提举墓铭”寥寥十七字。大理宣慰使司为元朝在大理的行政统治机构,“木匠提举”是褒奖艺高木匠大师的誉称。
  追为亡人杨观音护神道。大理石质,通高104、宽44、厚22厘米。碑额上刻云纹,中刻尊胜佛母像,碑文为梵文,碑右侧刻“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一切诸天菩萨”和“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故六十六寿终”两行汉字。
  追为亡人大师李珠庆神道。大理石质,高73、宽51、厚13厘米,立碑年代不详。碑文述李珠庆出生于绘画世家,洞明儒释之学,长于绘画佛事,被封为“玄机拔萃明德大师,皇庆壬子构别堂于感通山,至元戊春结制与华藏寺,卒于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
  追为亡人杨昭宗神道。大理石质,高102、宽50、厚13厘米。至正二十八(公元1368年)年立。墓主杨昭宗,字彦诚,号复斋,其先为大理巨族,因其生前习通经史,请任为蒙化州学训。墓志由儒林郎前大理路推官李敬仁撰,江南武林灵隐寺沙门晚堂书丹。
  墓 志
  墓志指放在墓里的刻有死者生平事迹的石刻,墓志上下两层为一盒,上层称为“盖”,下层称为“底”,盖刻标题,底刻墓志铭。大理市博物馆所藏墓志铭,多为苍山山麓下明代墓葬中出土。
  明故户科左给事中杨公墓志。大理石质,墓志一盒二块,方形,58厘米×58厘米。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镌刻。志文记墓主杨士云,字从龙,号弘山,别号乾乾斋九龙真逸。大理府太和县人,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九月八日卒,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葬于弘圭先茔,享年七十八岁。志文仅百余字,却是研究明代著名学者杨士云生平的第一手实物资料。
  大明李文肃公墓志铭。大理石质,墓志一盒二块,方形,志文下半段残,51厘米×53厘米。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镌刻。志文记述墓主人李元阳,字仁甫,为明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因“议大礼”被贬谪,任监察御史刚直不阿、任荆州知府政声显著,归乡后修塔寺路桥,造福乡里。志文记其生于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卒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十二月二十日寅时,享年八十四岁,最末述其世系,对于佐证明代著名白族学者李元阳的文献资料具有重要价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33786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