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副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祝园媛 魏芸婧

  摘 要: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如何根据自身特点和读者需要与新媒体紧密结合成为了文艺副刊实现突围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资料收集和内容分析的方法对《光明日报》、《新民晚报》等各大报纸的文艺副刊运营新媒体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出文艺副刊具有纸媒上网、利用新媒体突破内容瓶颈、利用新媒体增强版面灵活性三种主要的利用形式,提出文艺副刊利用新媒体应形成固定的品牌栏目、注意版权问题、加大对新媒体的重视程度,才能实现成功转型。
  关键词:文艺副刊;新媒体;微博
  中图分类号:G25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9-0104-03
  21世纪以来,随着传媒技术的更新,互联网、3G手机等新媒体进入大众生活,我国也逐渐迈入了信息海量存储、高效传播的时代。在实现传播效果的同时,传统平面媒体也深感危机,而作为历史最悠久的报纸版面之一的副刊,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新媒体的冲击。文艺副刊具有内容深入、语言生动、读者群稳定等优势,而新媒体具有存储空间大、传播迅速及时、互动性强的特点,文艺副刊如何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各种报纸的文艺副刊在利用新媒体的过程中做了哪些尝试?在利用新媒体的过程中如何处理版权问题?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才能实现文艺副刊的成功突围,这也是本文的出发点所在。
  一、文艺副刊运用新媒体现状分析
  (一)纸媒上网,文艺副刊与新媒体共舞
  文艺副刊开设内容更丰富的网络版。许多文艺副刊开设了相应的网络主页,利用网站多媒体、海量存储以及信息获取便利等特点,努力实现报网的互补和融合。作为《文汇报》最具核心竞争力的版面之一,《笔会》副刊经过60余年的发展,今天在中国主流报纸副刊中也有了一定的地位。“笔会在线”是该副刊创办的对应网络主页,相较于报纸副刊有限的版面,“笔会在线”可以说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对《笔会》的内容作了大幅的延伸。除了转载报纸上的文章,“笔会在线”还设有“文会讲堂”、“博客部落”、“深呼吸”和“信息雷达”四大板块,汇聚文化界的各家观点和各方信息。同时还邀请有实力、有人气的作家组成“笔会作者群”,使得笔会得以佳作不断,同时使得读者有机会对文章背后的作者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全国副刊界有较大影响的文艺副刊《文萃》是《光明日报》的传统专刊之一,每周一期。主要刊发散文、随笔、杂文、诗词和书画作品等,该版面历史悠久,名家荟萃。光明网的“文萃频道”就是借助文萃影响力创办的副刊频道。与“笔会在线”不同的是,除了转载《文萃》副刊的文章外,“文萃频道”同时也选摘《书摘》以及光明网等其他集团内品牌的文章。如此一来,将《文萃》积累的读者吸引到线上,扩散到其他自有刊物及网站,提高整体影响力和竞争力。
  文艺副刊开设微博。随着一系列公共事件的推进,微博的价值不断凸显,逐渐成为重要的舆论信息传播平台。微博对旧传播方式的改变使得作为传统媒体之一的报纸倍感压力,副刊自然也不能幸免。然而在部分副刊还在担心新媒体的侵蚀时,另一些副刊已经开始对其加以利用,实现副刊与微博的优势互补。
  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之一,《南方周末》的副刊(包括文化与副刊两版)也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准和格调。2011年2月“南方周末文化”在新浪开设实名认证微博,该微博以报纸副刊内容为主,用微博形式对内容进行编辑,并给出母网站的链接。
  《杭州日版》的《西湖副刊》也在新浪开设了官方微博,相较于“南方周末文化”,“西湖副刊”的微博更加活泼,个人色彩也比较浓。还利用微博发起活动,实现报网的互动,如2012年3月21日的微博:“拯救民勤,绿色传递——十元钱去荒漠种梭梭2012援种今天开始正式启程……具体活动请见今天杭州日报B1、B2版,参与途径见一下条微博”。
  《嘉兴日报》的“江南周末”微博将副刊内容的文艺性与微博形式的多样性有效地结合。例如举办了多次微博网友免费观影的活动,之后再收集网友的微影评,充分实现了与读者的良好互动,丰富了微博内容的同时也有利于提升读者对母媒的好感度。
  文艺副刊开设论坛、讨论群组等。论坛历来是广大网友交流信息、发表观点的网络平台,也是容易在重大问题上迅速形成舆论影响力的多元言论空间。传统媒体在抢占网络领地时,自然也瞄准了论坛这快高地。由于传统文艺副刊内容和形式的特殊性,合理的利用论坛不仅有利于作者与读者间的交流,同时对编辑发现高质量的稿件源也有很大帮助。如北青网青年论坛中的“天天副刊”版块,就是都市报新兴副刊的代表《北京青年报》副刊《天天副刊》的投稿专版。广大读者在版内发文和交流,编辑在版内及时发布征稿信息、与读者互动,为母报的副刊提供稿件,报网联合增加影响力。此外,天天副刊虽然没有官方认证微博,但是2012年3月在新浪开设了“天天副刊”微群。可以说是微博领域的小论坛,为读者的交流讨论提供了新的空间。
  《三湘都市报》的副刊·情感板块在华声论坛开办了“微话题”栏目的讨论群,针对每期副刊出版的内容在新媒体上与读者进行直接的互动,同时为读者提供更无限的交流平台。
  此外,新媒体的出现还加快和增强了读者与文艺副刊互动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除了在论坛发文外,许多文艺副刊还提供了多样的电子投稿方式,如邮箱、QQ等。如《大河报》悦览·读书版面的投稿邮箱(dhwhyl@sina.com)、《江城晚报》副刊“博客看吧”的征稿邮箱(xiangneier6677@163.com及QQ:57363997),《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投稿邮箱(zmh@wxjt.com.cn)等都在报纸的相应位置做了标注,改变了原先副刊以书信为主要交流互动手段的局限,降低了读者书信投稿的遗失率,时间上的缩短也就意味着同样时间内信息量的增加。
  (二)文艺副刊利用新媒体突破内容瓶颈
  新媒体的出现,使得文艺副刊的稿件来源从以读者来信为主向读者来信、网络选摘、约稿等多元化方式转变。2012年1月2日《羊城晚报》的副刊“花地”中的“微小说”栏目,所选摘的文章《大冒险与真心话》、《蓝色妖姬》、《整容的爱情》等七个片段均来自网络[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35419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