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数据时代的记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高路

  传统媒体的记者,要从传统的依赖文字、感性表达的习惯,转向“依靠数据,用数据分析理性呈现”,从中发现潜在规律,实现“从记者到知者、智者”的飞跃,真正成为未来社会的智者。
  曾经,记者是社会的宠儿。随着自媒体的发展,人人是记者、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已经来临。随着大数据的普及,人人记录社会,人人是史官的时代已经来临。
  那么,记者还有什么作用?面对社会变革的大数据浪潮,生存,还是灭亡?这是每个记者都必须直面的难题。
  或激流勇退,固守方隅,静候传统记者的消亡。
  或激流勇进,背水一战,经过大数据的洗涤,用大数据的新思维、新方法、新工具,变为“社会数据分析师”,洞悉社会变革的方方面面。
  何谓大数据
  信息化浪潮,强烈冲击着传统行业,迫使传统行业不得不转型以适应随时变化的社会革命。在云计算浪潮之后,迎面而来的是大数据热浪。有史以来,数据就一直存在。IT行业处理海量数据早就不是新鲜事情。但是为何会冒出“大数据”这个概念,并被誉为“大数据时代”?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有什么特质?为何大数据让大家激动不已?
  大数据(Big Data)是在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基础之上,由于汇聚海量用户或海量传感器,产生出的大量数据信息。这些大数据大部分是非结构化数据,一部分是半结构化数据。用传统的结构化数据库很难处理和分析这些信息。通过分布式并发计算速度的提升,如hadoop分布式处理平台,可以实时处理数据流。新型的分析工具,如NoSQL非结构化数据库,可以从数据中提取到信息,发现潜在的规律,从而更有效地利用海量数据。
  大数据具有“4V”特点:Volume、Variety、Value、Velocity。
  Volume:数据体量巨大,从TB级别,跃升到PB级别。
  Variety:数据类型繁多,如网络日志、手机行为信息、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各种传感器数据等,大部分是非结构化数据。
  Value:价值密度低,商业价值高。以视频为例,连续不间断监控过程中,可能有用的数据仅仅有一两秒。在海量的用户行为数据中,需要积累长期的数据,才能锁定用户偏好。但是单纯地看无数行登录日志,又好像看不出什么价值。
  Velocity:处理速度快,如1秒定律,需要实时处理一秒内上GB、TB的用户行为数据。这点和传统的数据挖掘、商业(BI)技术有着本质的不同。传统数据分析技术主要是分析死数据和闭环数据,缺乏和数据产生端的实时反馈。
  大数据何用
  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数据驱动,刻画业务全貌,细化需求细节,实行“全样本拼像”和“实时反馈活系统”,从而改变传统的业务流程和形态,使得传统业务获得飞跃。大数据可以改变方方面面,对所有产业都是一种全新的思维和冲击。传统媒体和记者领域,也将被大数据所颠覆。只有深刻体会到大数据对记者传统思维的颠覆,才能真正迎风而行,驾驭大数据,开辟新天地。
  过去,记者往往受限于自身的视野,无法真正从不同层次、不同高度、不同视角来洞悉事件的本原,明晰事件的因果。面对舆论,众说纷纭,记者往往无法真正知道“真相”,大部分是人云亦云。
  例如在影片《搜索》中,记者只能取景于公交车让座的一幕,断章取义,而无法像上帝一样,全景体验生命面临“死亡通知书”不堪一击的脆弱与无助。
  又如在“归真堂活熊取胆”事件中,民众和记者、媒体舆论一边倒。无数不明真相的民众、记者都是愤慨激昂,高举“环保、人道、动物保护”的道义旗帜,谴责虐待黑熊的不义行为,却对可能被利用浑然不觉。这有可能是国外势力借打击活熊取胆,而打击中药,进而打击SARS、禽流感等中医药有效治愈方法等。
  有了大数据,记者就像拥有“望远镜、放大镜、全息照相机、谷歌地球”等工具一样,不仅避免了以前的片面错误,而且获得了空前的“超能力”。
  “大数据全息图”能够帮助记者耳听八方,眼观六路,随时拥有“全息视像”,洞悉“真相”。大数据使得我们进入到全样本时代。过去,我们只能通过有限样本,取样研究,往往是盲人摸象,以偏概全。在摄像稀缺的时代,记者报道事件,主要依赖自己的观察。随着智能城市的发展,全城摄像监控系统可以实时采集所有的视频信息。
  2013年4月15日,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后,警方通过城市摄像系统和群体众包方式,快速锁定了嫌疑人,快速破案。物联网、传感网、感知网、无线网等的发展,使得每个人都能随身携带智能设备,实时采集各种数据,实时传递各种信息。
  在延安城管踩踏事件中,央视的报道就征集了众多路人的手机随身拍视频,从各个角度还原事件的真实过程。
  智能手机和公交一卡通,每天形成个人行为轨迹,忠实记录下每个人的行踪。随着谷歌眼镜的普及,每个人都有可能将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实时记录下来,形成个人终身记忆库。不同角度的视界有不同的精彩,可以让我们有更多感受与思考。
  因此,未来记者报道时,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将各方面的信息数据为己所用,这成为大数据时代记者的基本功。大数据时代,记者需要面面俱到,兼听则明,全体样本,样样兼顾,才能真正走出“盲人摸象”的误区,迎接“数据拼像”的光明。
  “大数据水晶球”可以帮助记者成为“预测未来,洞察社会疼点,引爆社会潮流”的“时尚领导”。大部分记者,只是“记”者,往往就事论事,停留在现象层面。而大数据,不仅仅是数据大,更重要的是能够从数据积累中,沉淀显现出规律。Netflix利用海量用户的行为数据,分析用户偏好,根据用户兴趣,推出《纸牌屋》大获成功。
  只是停留在现象外表,就事论事,或者鹦鹉学舌、人云亦云的记者,将会失业,取而代之的,将是“身兼数据分析师的记者”,他们精通各种大数据分析工具,能够从“大数据水晶球”里面发现事物变化规律、预测未来趋势、洞悉社会未来。现在的记者报道主要是对新闻热点的事后跟踪式报道。而随着大数据的发展,每个记者都将拥有自己的社会热点分析系统。现有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还只是简单地判断信息是否出现、出现的频度等。由于技术的局限性,主要是做关键词词频统计分析。随着语义分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语义网的实现,可以为每个记者配置社会网情分析系统,自动分析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用户的网络行为、关注的信息热点,并且按照时间线将社会思潮发展图示化,使记者能够很方便地理解、发现社会热点的发展趋势,从而可以提前做好报道选题,提前预测到社会热点。未来将有更多的记者手握“大数据水晶球”,根据读者喜好,定向推出广受欢迎的主题文章。   “大数据魔方”能够帮助记者成为“大数据淘金者”,变为各行业的“专家魔术师”。未来基于大数据的智能系统——国家网脑,将逐步取代现有依赖于人的有限理性和有限智慧的智库机构,例如各种经济学家、研究机构等。而掌握数据分析能力的记者,将有可能成为新一代依靠大数据智能系统的智者,成为传统智库机构的最先取代者。记者的职业习惯,使其对社会保持一种敏锐的触感,对社会动态的嗅觉,拥有广泛的社会人脉资源。记者和传统学者、智库专家相比,更具有涉猎广度和快速反应能力,而缺乏深度和持续不断的钻研精神,缺乏深度的知识和专业领域经验。
  但是,随着大数据智能系统的发展,特别是基于知识库的专家辅助决策系统和大数据结合之后,将赋予普通人“专家能力”。具有数据分析能力的记者,只要善于将自身经验、职业素养和大数据分析能力、知识发现能力结合,就有可能快速发现事件背后的规律,获得传统专家和学者需要长期研究才能得出的结论。
  “大数据扫描仪”可帮助记者成为自己品牌的经营者,成为自己“生命的解放者”。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大部分记者将依托“全球网脑”和“大数据魔方”、手机阅读软件,成功打造个人品牌,成为真正的“坐家”。传统报社雇用记者,记者依赖报社发薪水,两者是雇佣关系。而随着全球网脑智能系统和全球知识库的发展,记者将成为“大数据时代的思想淘金者”,能够获得从前记者无法获得的海量知识和数据资源,使每个善于数据分析和知识发现的记者,成为“自媒体时代的宠儿”。
  对于转型为“经营自媒体,塑造个人品牌”的记者而言,就要从单纯的写作思维,提升到“个体生命经营”的层面。例如你可以通过经营自己的微博、微信、微群、微刊等一系列社会化媒体,拥有自己的海量读者群和粉丝群。你可以登录社会化媒体后台,分析自己的用户数据,看看自己关键KPI指数的波动,了解读者对每篇文章的阅读量、分享量。甚至可以细化到什么时段、什么地域范围内有自己最多的读者群,你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的便利,将自己的文章,按照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区域投放。比如在上班高峰期,手机碎片化阅读时段,要推出简明扼要的最新时讯。而在下班时段,需要温馨地推出“生活心理话”和“健康心语”。针对“北漂”的年轻人,你要推出“激励和成功学”语录。在学校附近,你可以投放爱情散文和致青春系列小说。大数据将你的读者细分,甚至达到个性化、持续做个人偏好的分析。哪怕是海量的用户,也将有序储存在你的大数据魔方大厦之中。在大数据的帮助之下,你将真正成为“记者——记住你的读者!”
  因此,现有的记者,需要尽快拥抱大数据的浪潮,学习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研究等相关领域知识,掌握基本的大数据分析工具,学会各种大数据可视化报表工具。传统媒体的记者,要从传统的依赖文字、感性表达的习惯,转向“依靠数据,用数据分析理性呈现”,从中发现潜在规律,实现“从记者到知者、智者”的飞跃,真正成为未来社会的智者。
  (作者为云基地大数据实验室合伙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42902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