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贺兰山岩画研究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雅洁

  [摘要]本文从前辈学者有关贺兰山岩画的研究成果出发,分别对贺兰山岩画的断代问题、空间分布情况、内容分类以及贺兰山岩画的美学等四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
  [关键词]贺兰山岩画;原始崇拜;断代研究;美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K8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18-0025-02
  中国是岩画诞生最早、分布最广、内容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而贺兰山又是华夏土地上遗存最集中、题材最广泛、保存最完好的岩画地区之一。贺兰山岩画是中国重要的岩画景点之一,也是我国和世界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布相对集中,在中国岩画中最有代表性。贺兰山位宁夏银川市西北处,岩画主要分布在贺兰山东麓山坡地带的山口悬崖峭壁之上和贺兰山腹地的山石之上,主要岩画点自北向南有20余处。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贺兰山岩画一经发现,即在国际岩画界引起极大轰动。
  目前,关于贺兰山岩画的研究比较多,相关的文献资料也比较丰富。在国内,较早研究贺兰山岩画的是李祥石。1969年,李祥石在贺兰山口无意中发现了山石上的岩画,1979年和1983年先后到贺兰山地区对岩画进行考察和研究,并将相关成果整理成册递交给了国家相关部门,从而引起了学者们的普遍关注,掀起了国内研究贺兰山岩画的高潮。
  从能够搜集到的资料来看,目前有关贺兰山岩画的研究可以归纳以下几个方面:
  一、贺兰山岩画的断代研究成果概述
  20世纪60年代,李祥石发现贺兰山岩画以后,关于贺兰山岩画身世的各种猜想就不绝于耳。学术界更是在研究岩画内容的同时,不断对贺兰山岩画的断代问题进行探索。
  汤惠生的《宁夏大麦地岩画的时代及相关问题》①重点分析了岩画研究中测年、时代的科学估测、与汉字起源的关系等问题。刘贻清的《贺兰山岩画的断代问题》②认为,金属器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所以将贺兰山岩画断代的上限定为春秋战国。但这种推测存有疑点,贺兰山岩画也有可能是用石头或是其他尖锐的工具刻上去的,不见得使用金属器具。古代岩画的断代问题,是考古工作中至今还无法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得以解决的一个难题。许成和卫忠的《贺兰山岩画断代研究》③提到在岩画研究中,岩画年代的断定是一个难题,直接影响到围绕岩画的其他学术课题的研究。因而,国内外学者都在积极探索,寻求比较可靠的年代断定的方法,尤其是自然科学的方法。但时至今日,我们仍依靠传统的考古学方法来进行岩画断代研究。所以,在岩画的形成时间上,众说纷纭,认识不一。贺兰山岩画的断代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需要我们后人继续努力探索。
  二、贺兰山岩画空间布局及分布情况的研究成果概述
  早在公元6世纪初的北魏时期,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就发现和记录了贺兰山和阴山等地的岩画。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录的岩画点达20多处,涉及到我国甘肃、山西、湖北等黄河、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并对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与岩画之间的关系加以考证论述。许成的《贺兰山岩画的发现保护及学术地位》④描述了宁夏社科院吴忠礼先生在1965年平罗县搞“四清”时,曾在贺兰山龟头沟见过的但直到1999年才在宁夏不同地区发现的未被人发现的岩画。周健伟和黄会清的《贺兰山岩画知多少》⑤提到贺兰山口岩画人面像图案只占24%,动物图案占35%,符号图案占39%。数量众多的符号图案中蕴藏着大量的远古人类的文化信息,其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还远未被人们所认识。
  权东计和李海燕的《贺兰口岩画空间分布与历史环境风貌研究》⑥认为,贺兰山岩画主要分布在贺兰口沟口内外的山壁上和沟口外洪积扇坡地上。在1662.62公顷的范围内,共发现有岩画组2194组,单体岩画5509幅。按贺兰口的地貌特征及岩画的分布,可分为六区。李详石的《贺兰山新发现岩画述评》⑦提到,最近在贺兰山大、小西伏沟和苏峪口发现了一批岩画,总计27处,它们造型优美,生动逼真,栩栩如生,为我们考古工作和研究民族发展史、艺术史提供了珍贵资料和重要依据。李详石的《我与岩画的不解之缘》⑧涉及论者最早在1969年发现的贺兰山岩画,1996年1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经由中国岩画研究中心推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画委员会已将贺兰山贺兰口岩画列入非正式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单,并且督促我们尽快完成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
  三、贺兰山岩画内容分类的研究成果概述
  薛正昌的《贺兰山岩画文化》⑨提到普列汉诺夫“狩猎民族是优秀的画家”的观点,认为贺兰山所处的地理环境,正当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草原文化的过渡地带,自古以来就是北方游牧民族活动的历史舞台。面对着遍布于贺兰山的岩画长廊,那些形成于不同时代不同作者之手的历史画卷,传递给我们的一幅幅远古的生活图景,是一首首自然天成的田园牧歌,是一缕缕浓缩了的文化气息,是一种最为古老的“原始语言”。通过它们,我们能从那些看上去表现形式简单甚至粗糙幼稚的、直观的图像里,感受到原始人类强盛的生命力。
  陈育宁和杨晓芳的《古代北方草原通道上的贺兰山岩画及其与匈奴文化》⑩提到贺兰山岩画的一些特征,表明它与匈奴文化有着级为密切的内在联系,其中一部分应产生于匈奴时代,为匈奴族所创造。比如在有几处岩画中,都大量出现了以羊为表现对象的图像。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山羊,大多用单线凿刻的表现手法,线条简洁,比例适当,突出了山羊角长尾短、体形修长的主要特征。表现盘羊的图像,则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盘羊角显示了盘羊区别于其它山羊的体形特征见。形态各异的大批类人首图像的发现,是贺兰山岩画的特点之一。这些类人首形象所表达的涵义是多方面的,它包含着对自然、对祖先、对英雄、对图腾以及对原始宗教的崇拜,以及与这些祟拜相关而形成的面具纹饰等习俗。这一切都告诉我们远古人类的人体活动和生产生活面貌,并以其古拙而优美的造型使我们得到艺术美的享受。
  四、贺兰山岩画的美学研究成果概述
  蔡秀华和李海波的《贺兰山岩画美学价值初探》11提到岩画是“人类童年时代”产生的一种不同于文明人艺术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具有原始的双重性——审美意义和实用功能。贺兰山岩画独特的风格特征,可概括为自然、简括、生动、朴实八个字。作为史前艺术的岩画在永不复返的阶段而显示出永久的魅力。杨占河的《贺兰山岩画的现代审美价值与应用价值》12提到贺兰山岩画不但在视觉艺术领域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在设计领域也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李铁良的《美的震撼,来自崇山峻岭之中——赏析贺兰山岩画》,13党勇的《论贺兰山岩画的写实主义和象征主义艺术风格》14二文,从岩画的形态和表现手法、造型艺术,简要地评述了贺兰山岩画的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从以上研究成果看,关于贺兰山岩画的研究,已经达成几点共识:
  第一,贺兰山岩画对研究当时的社会物质、精神文化以及当时民族都有重要意义。
  第二,贺兰山岩画深受多个民族、多种文化影响,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第三,贺兰山岩画的断代问题和空间布局情况仍是研究重点和难点。由于贺兰山岩画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基本统计资料非常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岩画的深入研究。
  通过以上文献综述,我们得知在岩画研究领域,专家和学者们不仅从断代、空间分布、内容分类、美学研究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而且从调查方法、贺兰山岩画作者、制作方法、表现形式、文化内涵、历史价值、创作心里、创作成因、创作目的、社会功能以及岩画的保护和开发等方面进行研究。贺兰山岩画涉及到考古学、人类文化史学、美术史学、民族史学、宗教史学、民俗史学、符号学以及物种学、地质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相关成果也比较丰硕,但断代问题和空间分布研究还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需要我们后人继续努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44550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