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吉姆斯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音乐新教材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图文并茂的课本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但同时也给许多音乐教师带来了一个难题:这么大的教学容量,我们该从什么地方下手去引导,去教学生呢?或许德国著名的作曲家、儿童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的观点可能会带来一点启发,他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而存在。所以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他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笔者就这一观点谈一谈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节奏――音乐生命力的源泉
  (一)节奏是声音组织的艺术
  俗语讲:人有人言,兽有兽语,都必然有动作和声响给以相应的配合,这就是节奏。当我们在读一首诗或一篇文章时,除了有抑扬顿挫的音调外,还会将某些字节读得长或短些,而“这些长短相同或不相同的音,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这便是节奏”。
  节奏可以独立地存在,它也能赋予旋律以鲜明的表情意义。如进行曲、舞曲、劳动号子等都具有自身特有的节奏组织,而这些节奏组织就是声音组织的艺术。
  例如劳动号子,它产生于体力劳动的过程中,当人们在参加体力劳动时,会不约而同地发出相同的有节奏的声音以协调劳动动作。音乐家把这些声音依据其节奏有组织地组合在一起,通过艺术化把它变成了一首首动听的歌曲,而这些歌曲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与劳动节奏紧密配合,它是劳动声音组织的艺术。
  再如舞曲,它是专为舞蹈而创作的乐曲,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上古时代,它就充当原始人们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它的起源是随着人类生产劳动而产生的。动作和节奏与劳动是密切相关的,不管是哪一种劳动,人的手脚总是要活动的,手用以拍打,脚用以踩踏,在某种动作连续重复过程中,就产生有规律的节奏,再伴以呼喊或击打石块和木棍, 最原始的舞蹈就出现了。比如非洲舞蹈中的击鼓,西班牙踢踏舞的踏地,俄罗斯民间舞蹈中的拍靴子等等,都是以节奏的形式出现的。双手拍打、脚踏、呼喊、击打石块和木棍的节奏声音组织被不断的艺术化,形成了舞曲,它就是舞蹈节奏声音组织的艺术。试想,如果“抽掉”这些乐曲所特有的节奏,它们的表情特征还会存在吗?所以说“节奏是表达人的情感力度的基础”,没有节奏,舞蹈难以进行。反之,同样一首曲子如果改变它的节奏,那就会变得“面目全非”,欢快的可能会变成忧伤的,庄严的可能会变成诙谐的,劳动号子会不像劳动号子,舞曲会不像舞曲。
  节奏作为声音组织的艺术,在音乐的表现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它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依靠这一生命力的源泉,从“源头”展开教学,通过这一声音组织的艺术,引领学生逐步走向音乐的殿堂,溶入音乐的海洋,进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丰富的情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节奏是生活美化的艺术
  我们的行走、跑步、读书、写字等都是有节奏的,只是这一切都已成为我们的自然,若把它们提升出来,这便是音乐,源于生活的音乐。比如《摇篮曲》,在妈妈哄宝宝睡觉的过程中,音乐家提炼了它的节奏,配上音高,形成了动听的乐曲。再如《跳绳》、《洗手绢》、《在钟表店里》等儿童歌(乐)曲不都是采用生活中的节奏,作曲而成的吗?那都是我们生活节奏的艺术化,是我们生活美化的艺术。由此可见,音乐来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也需要音乐,没有了音乐,世界将不再多彩。
  因此,在我们引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时,可从生活出发,从学生身边事出发,拉近音乐节奏与他们的生活,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把生活美化的艺术还原到生活,使他们具有把握生活的节奏能力,进而激发起音乐学习的热情,培养音乐学习的兴趣。
  二、节奏――音乐教学的入口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那么我们学习音乐首先要掌握的也就是它的节奏了。既然节奏如此的重要,小学音乐教学就应该从节奏入手,从生活中提炼节奏,从音乐中感受生活。
  (一)联系语言,抓住歌词节奏
  对于一年级新生,我们的第一堂音乐课,先要教会学生正确地用音乐节奏读自己的名字,配以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来演唱,形象生动,深受学生的喜爱,同时在演唱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地认识了,一举两得。而在歌曲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先读歌词,因为歌词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分明。从四分音符节奏到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节奏……正确地指导学生读歌词,不仅可解决歌曲中个别特殊、难点的节奏,使学唱歌词达到事半功倍之效,还可通过节奏的读拍让学生去对比、领悟、理解作者作曲的意图。如二年级三册音乐课中的三拍子歌曲《小麻雀》这首歌曲,歌曲中“喳喳叫” “蹦蹦跳” “问声好”,它们的节奏都是“×× × O”,为什么不用“× × ×”呢?通过对比朗读,学生体会到了,“×× × O”能生动地表现小麻雀的灵巧、轻快、顽皮的特点,歌曲充满童趣,为学生所喜爱。而“× × ×”则不能正确反映这一形象。
  (二)联系实际,抓住生活节奏
  音乐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它是生活的艺术化。那么在让学生体验音乐时,我们就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不厌其烦地做好铺垫,使学生正确感受。例如在教学《时间的歌》这一单元时,笔者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你所听到的钟表的节奏是如何的。然后教学中紧抓“嘀嗒 嘀嗒”和“当 当 | 当 ―|”的节奏。通过“钟表”律动游戏(按老师的动作,进行律动。老师拍手两下,学生则快速地绕圈行走,嘴里念“嘀嗒 嘀嗒”,老师拍手一下,学生则减速行走,嘴里念“当 当 | 当 ―|”的节奏),先让学生感受了这些生活节奏,而后让学生欣赏《在钟表店》里,让学生在欣赏时找找,音乐中还有那些钟表走动时的声音。最后,我的歌曲《这是什么》的教学显得较为简单,学生对歌曲节奏把握的都较好。
  这样的事例还很多,要让学生掌握二拍,那么我们的节奏训练就从进行曲开始,从学生的走路开始。要让学生感受三拍子,那么可以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划船时的动作。生活中利于音乐教学的节奏有很多,只要我们留心去收集、体验,那么,我们的音乐教学便会更加丰富多彩,使“乐”真正地成为“乐”,使“学生喜爱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的怪现象消失无踪。
  让我们从节奏入手,结合其他音乐要素的教学,让孩子们更好的感知音乐、创造音乐,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63015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