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在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卫群

  摘要:大学生创业一直是社会、学校非常重视的一项课题,事实证明,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性虽然得到广泛的承认,却因为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制约作用而影响了发展的进程,文章从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寻求学院在创业教育中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思考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就业教育已纳入到学院的教学体系中,与相关的行政部门形成有机结合的全方位的立体结构的教育体系,其中也包括了大学生创业模块。为了对学院学生的创业情况有一个清晰和准确的认识,课题组从2013年11月-2014年1月在全院范围内展开调查,调查的范围围绕着创业动机、创业意识、创业途经、创业素质以及创业教育几个方面进行。这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有效答卷232份。调查的对象主要是针对在校的二、三年级学生,专业以理工类和经济管理类为主,两类专业共占所调查对象的90%。调查对象的农村户籍与城市户籍的比例是8∶2,男女比例是7∶3。下面就此次调查的情况进行说明。
  一、在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调查的内容
  (一)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动机
  1.在毕业后的去向问题上,一部分人的考虑集中在自主创业上,其中二年级的比例为28%,三年级的比例为17%。按照男女性别进行划分,被调查者中,约有35.2%的男生愿意创业,只有18.8%的女生有创业的动机。愿意去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比例并没有如想象中的高,二年级的被调查者中比例为29.6%,三年级的被调查者中比例为33%。从男女比例进行分析,在被调查的男生中,约有25.9%的人选择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女生在这个选择上的比例是26.4%。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毕业后的去向问题的考虑更加趋向于理性化,不再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有保障、高福利的单位作为首选,一方面,高职学生意识到上述的单位对学历、文凭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更多的人渴望成就一番事业以实现自身的价值。究其原因,大专层次学历的学生对“体制内”的不那么感兴趣,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他们的想法更加趋于实际和现实。
  2.在对创业的理解问题上,排在前三位的是创业是物质财富的创造、新理念、管理经验的革新、开办一家企业(公司)。同时大部分人还赞同大学生创业,但同时又认为大学生创业要考虑客观环境的因素,更应该付诸行动。当问及大学生创业的想法来源时,有60%的三年级学生认为主要来源于成功人士的影响,而只有28%的二年级的学生这么认为,其它的权重则分给了家庭和周边的同学朋友这两个选项。
  3.在目前大学生创业现状的问题认识上,所有的人都认为大学生创业是存在着困难的,排在前两位的是资金和人际关系,其次是社会的关注,只有不到10%的人认为自身的知识和能力不够完备,不足以应对创业。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创业现状认识比较清晰,懂得在中国现有的社会环境中,资金和人脉成为了创业的有力支撑,同时从数据显示中看出,只有不到2%的人认为创业的困境来自于家庭的不支持。是家庭对自己孩子创业的举动持完全肯定的态度?还是这仅仅是学生一方的主观臆断?在这个问题上还需要做进一步地分析。
  (二)创业选择
  1.关于创业领域和创业项目的选择
  在三年级的调查对象中,有36%的学生选择从事生产制造和加工贸易;有31%的人选择做规则如特许经营、加盟等;有21%的人选择从事服务行业。在二年级的学生当中,这一选择出现了变化,只有3.9%的人选择从事规则领域;却有41.2%的人选择做技术如科技创意、开发研究等。但是在对待创业项目的选择的基本因素的问题上,所有年级的学生都选择了市场的需求和产品、服务的发展前景,紧接其后的是自身所学的专业和知识结构以及自身可以整合的社会资源,从中能够发现,学生在选择创业项目时能够紧扣市场的需要,把自己的资源也看作是创业项目选择的基本条件。可是在对市场的准确把握层面,一些人还是认识不到位,这点在创业领域选择上便可窥见一斑。
  2.创业时机的选择
  在问及会选择在什么时候创业时,绝大部分的人表示要工作一段时间后再考虑创业;有11%的人选择在大三临近毕业时进行,这个比例出现在被调查的二年级的学生中;而在被调查的三年级学生中,选择在三年级临近毕业创业的比例出现了下降的势头,仅为9%左右。说明越是临近毕业,或者说即将走入社会的学生的心态更加趋于成熟,也越能够以现实、理智和审慎的态度对待大学生创业的问题。
  (三)有关创业能力
  创业素质与能力是创业者成功创业的条件和手段之一,创业素质及能力的内涵究竟是哪些?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抑或哪个年级,都认为创业能力主要是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其次是较好的组织能力,排在第三位的是沟通能力,而个人的专业知识的背景则放在最后。从这个结果能够看出,大学生从社会创业者特别是创业成功者的案例中得出的结论是,个人的专业与创业之间没有太大的关联。
  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自己具备一些创业能力,但仍然需要继续学习;一部分人认为自己非常缺乏创业能力;只有不到两成的学生认为自己完全具备创业能力。即使大多数人都清楚创业能力的基本概念以及内涵,但是将自身进行衡量和比较的时候,大学生还是明显地缺乏自信和底气,所谓的能力结构组成仅仅是囿于书本知识和课堂讨论,关键还是缺少实践动手的能力,面对具体的事务之时,显得无所适从,自然也就没有底气。
  在问到学生参与何种活动有助于提高创业能力的问题时,排在前三位的选项是见习或实习、兼职、参加社会培训机构的课程。学生干部、社团活动反而排在后面,说明大学生的普遍看法是个人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不能只局限在校园的狭小圈子之中,因此,他们将关注的目光停留在社会中。学校在这个方面的工作也是任重而道远的。
  (四)有关学校和大学生创业的问题   在所有被调查者中,有60%的人认为学校对大学生创业持鼓励的态度;10%的人认为学校对大学生创业采取的是不提倡的态度;而30%的人则认为学校是不反对大学生创业。
  当涉及到学校应该为大学生提供的支持和平台的问题时,所有调查对象都希望学校提供专家咨询和创业教育;也可以得知,所有学生认为学校在创业教育方面所做的努力仍然无法让学生满意。事实上,目前学校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的平台已经不算少了,包括就业与创业课程、个别系部的创业项目或者工作室、社团组织的各级创业设计大赛等,虽然学院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似乎却未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可能是学校为学生创业提供的平台无法面向全体大学生开放,同时创业项目等的开展缺乏实质性的成效,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在学生中难以扩散形成影响力。当进一步调查希望所在高校提供哪种帮助时,建立实践基地,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经常请创业成功人士或创业领域专家开设讲座以及开设创业教育选修课或必修课程这三项成为大学生的选择目标。
  二、关于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的设想
  从以上的调查数据及现实情况可以看出,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对创业的认识已经比较明确了,比如关于创业的概念、实质是什么?创业者的必备素质与能力何在?他们基本上都能够心中有数。大部分的学生也能够敏锐地发现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涉足的创业领域最好是服务行业,这说明他们的思路也是非常清晰的。在调查中也发现我院的学生在创业问题上还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表现在学生们的创业动机和心态不够端正,看到创业的困境不能正确对待甚至是裹足不前;还有些学生对创业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口头上,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口头交流而形成的粗浅认识,并不能深层次地进行了解,要进入到实践层面了解的人就更加少了。此外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绝大多数的学生对于国家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措施不清楚,还有的人根本不知道。这些问题的出现暴露出大学生创业的一些弊端,弊端的形成也是多种因素合力而造成的,就学校教育层面来看,作为高职院校教育的主体部分,创业教育的全面开展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知创业,强化创业意识,锻炼创业的胆魄,锤炼创业的能力和素质。而我院创业教育的开展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却也存在着教育普及度不够;课程的设置难以达标;实践层面的教育更是寥寥无几的问题。就课程设置层面进行分析,学院可以从几方面入手:
  (一)合理设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使创业意识深入人心
  创业教育的实质仍然是素质教育,目前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还只是就业教育的一个很小的组成部分,另外学校还没有看到创业教育在学生自我发展、学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或者说学校因条件限制而无法开展创业教育,事实上,创业教育是一门概括面非常广泛的课程体系,可以在学院中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程。同时在专业课程中渗透创业或创业的成分,这些课程贯穿学生的全部学业生涯。在大一期间,面向全院的学生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使创业意识在全院学生中得到普及,选修的课程包括:商务谈判、企业家精神、拓展训练等。大二则开设以培养创业精神和意识为主的系列课程如创业学、创业管理入门、创业意识课程、创业管理、创业实务等。大三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现有的专业课程进行更高层次的创新和创业的设计,学生用作品的形式进行表达。
  (二)搭建立体的创业实践平台,分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创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创而不学,学生只会蛮干和苦干;学而不创,学生成为了“纸上谈兵”的人才,只有创学结合才是创业教育的合理正确途径。因此,学校应该重视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和社会参与性。创造一切便利条件鼓励学生迈出创业的第一步。一是结合专业的生产实践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在生产活动中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二是基于现实可能的基础上开展创业大赛等校园实践活动,要求参赛者的项目具备现实性、操作性和市场化的特点,而不是“自娱自乐”的行为。三是在全院选择一些试点班进行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也可以从学生当中挑选有创业意愿的、具备一定创业能力的,经过测试后,由学院组织进行创业活动,如网上营销、或者将校园的创业基地交由他们进行管理,管理的模式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进行。四是依托校外实践活动,比如鼓励学生参与实习单位的管理,设立专门的基金或者奖金,奖励发现新工艺、新技能的学生。
  (三)构建多维度的评价体系,致力于学生创业人格和精神的培育
  学生的创业与学业是一对矛盾体,创业无疑是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与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可避免地有冲突,这就要求学校建立新的评价体系,给热衷于创业的和敢于创业的学生开辟新的途径。在学校读书的学生边学习边做生意,生意做好了,学习成绩却是一塌糊涂,这样的现象层出不穷,所以首先要更新观念,要把创业实践活动能力强的学生与理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都看作是好学生。在建立评价体系时,既要大胆创新,又要防止评价的“庸俗化”现象。具体的操作层面可以将创业实践的成效代替学分,而创业的成效不仅是由老师评判,要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提供坚实的保障机制,为创业教育保驾护航
  没有良好的保障机制作为支撑,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也不过是流于形式而已,不可能达到实质性的效果。保障机制主要体现在组织机构、人员配备、外援引进和资金等方面予以实施。首先,可以参照一些创业教育开展得比较好的学校的做法,成立大学生创业中心或者创业学院,主要从事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研究与管理、大学生创业师资培训、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等,同时还要利用校友、同行的资源,建立大学生创业教育联盟,争取最广泛的社会资源、网络资源等。其次,要保障精干的师资队伍的搭建,高职院校的教师本身没有创业实践活动的经验,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学活动带有天然的局限性,学院可以从两条途径着手,一是聘请企业家作为学院的兼职教师,或者定期对教师进修创业教育和实践的培训深造,保证创业教育活动开展的持续性。再者,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前期需要资金投入,学院应该予以充分保证,如用于维护业基地费用、引进创业项目的费用;聘请企业家、专家的费用等。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可以说是渗透到学院工作的方方面面,这也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还值得所有的学校共同去探讨发现和解决。只有解决好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问题,实现专业-就业-创业的转变,高职院校的学生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65971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