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英国“音乐复兴”运动中的埃尔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敏琪

  摘要:自普赛尔逝世后,英国音乐沉默了近两百年,直至19世纪末,英国迎来了举世瞩目的“音乐复兴”运动。埃尔加作为代表人物,以其具有国际影响的《降A大调第一交响曲》有力地推动了英国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复苏,重新找回了英国音乐在西方音乐中应有的地位。本文通过英国“音乐复兴”这一背景来对埃尔加及其代表作《降A大调第一交响曲》进行分析,使埃尔加在创作方面的一些可贵经验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并有助于我们了解英国这一时期的音乐文化。
  关键词:英国 音乐复兴 埃尔加 《降A大调第一交响曲》
  在欧洲历史中,英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一直都处于欧洲领先地位,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国家。巴洛克时期的英国音乐最为辉煌,普塞尔是英国本土第一个伟大的作曲家,英国音乐史的这一时期因他的突出成就被称为“普塞尔时期”。英国音乐的辉煌随着普赛尔的逝世而消失不见。直到19世纪末以埃尔加为代表的“英国音乐复兴”的出现,才使得英国音乐重新登上了世界的舞台,在20世纪的音乐中奏响了强劲的英伦之音。
  一、英国的“音乐复兴”运动
  自17世纪末普赛尔英年早逝至19世纪末,英国的“音乐创造力”进了一个暗淡时期,英国音乐变得默默无闻,近二百年中居然没有出现一位足以代表英国的大作曲家,英国成了德国人所说的“没有音乐的国土”①,以至于曾有一位并不知名但傲气十足的德国小作家奥斯卡・施密特写了一本名为《没有音乐的国度》的书来嘲笑英国。
  19世纪30年代,在欧洲大陆,波兰、捷克、芬兰、挪威及俄罗斯等国,民族主义音乐的花朵正逐渐开放。民族主义音乐的代表人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加入到了争取本民族文化独立的斗争中,想极力表现本民族与其他地区不同的音乐文化。
  19 世纪末的世纪之交,更频繁的文化交流和民族主义思潮应运而生,对英国有很大影响。一些英国作曲家开始意识到:应该通过自己的创作来重新找回英国音乐在西方音乐文化中应有的地位。不仅要对沉溺许久的音乐文化进行保护,使之延续,也要重新振兴英国音乐历史昔日的辉煌。英国如何使英国艺术音乐赶上当代西方音乐的潮流,成为这些英国作曲家面临的主要任务。在这样特殊的音乐文化语境中,英国迎来了举世瞩目的“音乐复兴”,陆续出现具有世界意义的作曲大家。埃尔加则是这场运动的代表性人物,并以其具有国际影响的创作有力地推动了英国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复苏。
  二、埃尔加的生平及创作经历
  爱德华・埃尔加(1857-1934),出生于英国布罗德希思,成长在浓厚的音乐环境中。他父亲是一个乐器店店主,虽然老埃尔加觉察到儿子的音乐才能,但要给予专门的引导却无能为力。年轻时代的埃尔加有着明显的天赋,几乎全靠自学。他能用多种乐器演奏,在伍斯特市合唱队既担任指挥,还是钢琴伴奏。他积极参与演奏活动的同时,也忙于音乐创作,在1885年继承父亲意愿,去伍斯特的圣・乔治教堂任风琴手。
  1889年埃尔加和罗琳・艾丽斯・罗伯茨结婚,婚后住在伦敦,一度在伦敦当教师维持生活,也坚持音乐创作,创作灵感的源泉都来自妻子对他的支持与鼓励。1899年,一部沐浴着爱的灵感的产物《谜语变奏曲》诞生了,这才真正奠定了他作为一位伟大作曲家的声誉,那时他已经42岁。1902 年《杰龙修斯之梦》德文版的上演赢得了理查德・施特劳斯的好评,从而使人们对埃尔加刮目相看。
  1908 年是埃尔加创作史上划时代的一年,《降A大调第一交响曲》完稿,由里希特指挥,先在曼彻斯特,后在伦敦演出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次创作的成功大大鼓舞着他在交响乐领域中进一步的探索,接着他就写了《b小调小提琴协奏曲》,1911年完成《降E大调第二交响曲》,1913年完成交响练习曲《法斯塔夫》,1919年创作了《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1924 年4月温布利的英国皇家展览会的广场上盛况空前,英王乔治五世和十万人观看了埃尔加创作并指挥乐队和合唱队演奏的《希望与荣耀之国》和《威风凛凛进行曲》。
  为了表彰埃尔加为英国音乐做出的贡献, 1904年他被封为爵士又获得功绩勋章,1924 年他成为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院士的同时被聘为御前音乐大师,1931年被封为低于男爵世袭爵位的从男爵。
  三、埃尔加的《降A大调第一交响曲》
  (一)《降A大调第一交响曲》的创作背景
  1899年在他创作《谜语变奏曲》之时,他就对朋友提及想写作一部交响曲。他说到:“自己受到刚刚战死沙场的英国民族英雄查尔斯・戈尔顿将军的感染,想以贝多芬《英雄交响曲》的笔法写作一部颂扬英雄主义的大作,来反映戈尔顿将军不平凡的生涯和性格――他军事上的成就,他无穷的力量,他的自我牺牲的精神,他坚定的决心和深深的宗教狂热。”后来埃尔加打消了这个“戈尔顿”交响曲的念头,转而倾向于孕育一部非标题性的“纯”交响曲。虽然他构思交响曲由来已久,但迟迟未敢动笔,可见他深知这一体裁的历史积累之深厚和功力要求之严峻。他要将素材“酝酿”多年,把所有的散片拼合起来,可以使之成为一幅完整的画面才去下笔。
  1899年2月他曾“试着去写”,有确切的证据表明作品已有草稿,因为1901年在给指挥家汉斯・里希特的一封信中谈到“我正在试着写的交响曲,答应将它题献给亲爱的朋友”。1907年,埃尔加已年届半百终,他写了交响曲的开头,然后放到一边,去意大利过冬天。在那里完成了第一乐章,回到家后,他在1908年6月和9月几乎不间断地写另外三个乐章,完成后献给真正的艺术家和朋友汉斯・里希特。
  1908年12月3日《第一交响曲》在曼彻斯特首演,此次演出和四天后的伦敦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英国这才有了一部真正进入保留曲库并得以反复上演的高质量交响曲,因而此作称得上是“英国的第一首交响曲”。公众喧嚷着要求再次听到这部作品,报刊评论也一致叫好,公认这是多年以来英国交响曲的代表性杰作,在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内在欧美各地演出近百场。汉斯・里希特在指挥首演的第一次排练时就曾说:“先生们,我们现在开始排练的是现代最伟大的交响曲,由最伟大的一位现代作曲家写成――不仅指英国范围,而是指世界范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69290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