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职业教育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有利于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农业职业教育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若干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农业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4-0050-02
  
  一、问题的提出
  2004年至2010年连续七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1]2011年1月29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是新世纪以来中央关注“三农”的第八个“一号文件”,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研究农业职业教育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农业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有关部门对农业职业教育重视不够
  (1)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农业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不够。在调查中发现,政府对农业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农业职业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付出多、见效慢,由于政府对农业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职业学校纷纷转行开设适合市场需要的,热门的专业,也导致了许多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重复性,达不到培养农村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也导致了大量农村资源闲置,也说明政府在对待农业职业教育问题上统筹力度不够,管理力度、扶持力度不够。
  (2)对农业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不足。农业职业教育需要大量的经费来改善其办学环境,由于对农业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不足,再加上农业职业教育一直处于弱势地位,难以吸引社会资金的支持,目前,该县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条件落后,其办学环境、教师素质、专业设置等既不能满足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当前农民的教育需求,由于经费不足,面向农民的专业技术培训及培训后的跟踪服务指导也无法开展,这显然不利于农业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经费投入不足是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迫切需要加大对农业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
  (3)农业职业教育覆盖率低。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对农业职业技术培训完全了解的仅占14.3%,由此说明农业职业教育覆盖率低,农民对农业职业教育知晓度低,而且当地农业职业教育主要涉及二三产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很少涉及农业技术方面,农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既影响了当前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在农村走访中发现,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的农民中,男性劳动者一般不愿意前往,很多家庭由女性劳动者参加,并且边参加边忙自己手中的活,并没有真正的学习培训知识,这说明农民学习农业新知识、新技术的意愿较低,这就需要政府在调整培训内容的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职业教育的知晓度,提高农业职业教育的覆盖率。
  2.农业职业教育自身发展不足
  (1)农业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不尽合理。农业职业教育本身薄弱也是不争的事实,农业职业教育至今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农业职业教育严重滑坡;各教育层次、类别相互不够协调、衔接,造成了教育资源浪费、重复办学,制约了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农业职业教育的形式、内容和方法脱离农村、农业实际,不能全面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业职业教育弱,农学类专业少,较有价值的农业专业及相关培训开展的比较少,与实践严重脱节;农业类专业招生也面临着重重困难,农业类职业院校也采取或回避、或改造农业类专业的方法来维持学校的发展。
  (2)农业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从就业的大环境来看,当前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都很大。而对知识面窄、理论水平不高、技能单一的农业类高职院校毕业生而言,就业的困难更大。农业类专业学生现实的市场需求度低,许多农业类职业院校的毕业生都面临同样一个问题,就是就业得不到妥善解决,或者说找不到用武之地,且农业类专业在残酷的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必然更导致了就业的难度。而从专业对口来讲,农村应该是其就业的最佳归宿,然而长期的城乡差距、城乡资源的不平衡,农村的社会地位低、福利待遇低、生活环境差,许多农业类院校毕业生也不愿意回到农村,即使回到农村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就业形式十分严峻。资料显示,每年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大约有4万人,中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大约有8万人,但真正到农业第一线的人才还不到一半。[2]
  (3)培训学校或机构难以切合农民的实际要求。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农民最愿意参加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的内容是种养业,其次才是农业方面的其他技术、管理技能等。但是由于培训内容单一,种养业的知识又包含甚广,培训内容与市场的需求又有一定的差距,农民很难游刃有余,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学习农业技术的积极性。另外,培训授课的方式还是传统的讲授式,讲课脱离实际的操作,农民更喜欢现场、直观的边操作边指导,而且在培训过程中,只有本村规模较大的农业产业基地才会聘请专业的农业技术人员或专家亲临指导,大部分的培训教师是本地其他授课教师,专业技术对口度低,不能适应农民的真正需求。
  3.农业职业教育对农村、农民吸引力缺乏
  农民是农业职业教育的主体,农民对农业职业教育的观念直接决定着其是否愿意接受农业职业培训,农民轻视农业职业教育的观念仍根深蒂固的存在着,同时农民的需求是决定农民选择农业职业教育的关键因素,农民只关注内容的实用性及成本与收益进行比较,如果农业职业培训无法给农民带来合理的收入,农民的需求度就很低。农业职业教育针对性较差,尤其是教材的选用、课程的设计与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生产经营与管理、农业创业等的实际需要相脱节,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作用不明显或是用处不大,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当地的经济活动,弱化了农民对农业职业教育的需求。
  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1.政府应加强对农民生活、社会保障的领导,加大农民就业技能的培训力度。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农民生活、社会保障的组织领导,尽快建立农民生活困难救助机制。其次,应根据已出台的安置农民就业创业和再就业的政策,加强对农民的就业技能培训,建设农民职业教育基地,制定一系列政策鼓励农民或其子弟接受农业职业教育。必须要想方设法让其从事的职业较好地维持其自身的生计。
  2.学校应根据农民的层次和类型、劳动所需进行技能培训
  教育的发展必须适应社会的实际需要,与一定时期的社会人才结构相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必须适应人才结构的这种发展与变化。[3]农民培训应根据农民的层次和类型,提高其生产劳动场所所需的各种技能。在培训过程中,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的层次化、多样化,满足不同农民主体对职业技能的需要。
  3.培训机构应利用好农村现有远程教育培训方式,多撒网、广覆盖地发展农民培训。
  目前远程教育培训是提高农民职业技能的有效方式之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够及时、快捷、准确地把知识和技术传递给农民,而且覆盖范围比较广。他们不要离乡、离岗,既不影响工作和生活,亦节省开支,以最便利和经济的途径获得知识、技术和能力。[4]切实发挥好农村现有的远程教育的作用,在远程教育培训过程中,可以提供专业技术人员的解释、讲解及个别辅导,加快远程教育的速度,提高远程教育的效率。更多、更广泛的为广大农民提供技能培训的需要。
  4.确保农业职业教育与其所在地发展产业相一致
  每个区域都会有其传统产业的发展、特色产业的发展,关注当地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能够保证农业职业教育的有的放矢。根据农业产业化的建设来对口进行农民农业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同时兼顾农民个别的、个性化的发展平台。这样农民才能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提高自身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5.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和培训机制,吸引农民进行农业技能培训。
  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和培训机制,吸引农民进行农业技能培训。如农民经过培训机构培训以后,通过考试合格者,配套发放国家认证的农民培训上岗证书。培训过程可契合就业岗位的具体技术和要求,让农民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 陈锡文、唐仁健.权威解读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N].人民日报,2010.2.1
  2 彭可为.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对策探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102~103
  3 肖化移.审视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标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0~61
  4 徐 君.现代远程教育:失地农民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J].远程教育杂志,2005(2):44~4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79280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