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公示语英译的语用失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密切,城市的公示语成了外国友人了解这个城市的一扇窗口。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公示语有其自身的语言和社会语用特点。鉴于语用学对翻译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本文在语用等效原则指导下,对公示语英译的语用失误从语言、社交和跨文化交际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避免语用失误的策略以指导公示语的翻译。
  【关键字】公示语 语用等效 语用失误
  【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2-0081-02
  
  一、引 言
  
  从公示语的适用范围可以看出,公示语属社会语用的研究范畴,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但凡涉及到语言的使用、交际的场合与语境都要讲究语用。语用学与翻译研究相结合,形成了语用翻译。语用翻译是指运用语用学理论去解决诸如翻译所涉及的理解过程和重构过程,语用和文化因素在译文中的处理,以及原作的语用意义的传达及其在译作中的得失等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公示语翻译的语言和社交性失误比比皆是。
  
  二、公示语翻译的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是由Thomas提出,不等同于语言失误。语言失误有两大类:不合语法(ungrammatically)和语义不规则(semantic anomaly),而语用失误是指在言语交际中导致交际者本人未能取得完满交际效果的差错(何自然,2002:168),其主要表现为说话方式不妥,或者不符合特定语言和文化社区的表达习惯,或者说话不合时宜。本文从三方面来探讨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
  
  1.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
  在公示语翻译中,语用语言失误是指译者往往想当然地认为译语受众能充分理解自己的话语,而出现用词等表达不当,致使读者误解话语意思。公示语虽然短小,表达力却很丰富。我们见得最多的语言失误可谓是单词拼写错误、英文书写不规范,其次是语义内涵不对应和忽视语境造成的失误。
  中英文的上下义词也并非完全对等,而不同的英文单词具有不同的内涵,为了达到语用等效,正确地认识和了解词的内涵是前提。译者没有吃透原文,在没有字斟句酌的情况下就按字面意思随意选词,容易造成语义内涵不对应。如“上海烟草集团名烟名酒店”被译成“Famous-Brand Tobacco & Wine Shop Shanghai”,此处酒译为“Wine”不妥,根据《韦氏字典》,“wine”指“the alcoholic fermented juice of fresh grapes used as beverage or the alcoholic usually fermented juice of a plant product(as a fruit)used as a beverage”,而该商店除了果汁酿造的酒以外还卖其他各种类型的酒,此处用“wine”就造成词义范围的缩小。
  公示语是应用性文字语言,它的应用受到语境的制约。等效理论要求译者“不仅要解决文本中的语言问题,而且更要重视文本的语境问题”(Gutt,2001:41-53)。语境可以分为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和话语语境。同样的一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中,其表达方式可能不一样。比如公共场所充斥着“请”开头的公示语,“请系好安全带”、“请勿乱扔垃圾”等等。这类“请”开头公示语的英译在语用方面很值得商榷。在体现不同语用示意功能的情况下,对“请”的翻译也不能千篇一律,用“please”或不译。以上各句中的“请”,因为所属类别不同,翻译时也应该有不同的译法。
  
  2.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
  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往往起源于说话人不注意谈话对象的身份或社会地位,对地位较低或关系密切的人使用了过于礼貌的表达方式;或者,对地位较高或关系疏远的人使用了较为亲昵的表达方式。(何自然,2002:170)。语言结构和超越它字面的意思之间有规约性联系,并且这种规约性联系会随语言的不同而不同。不同文化背景中的语言有不同的社会规范、礼貌标准。在公示语翻译中,不顾受众感觉,忽视译语的礼貌规范,就可能导致社交语用失误。
  在汉语公示语中,随处可见“禁止……”、“不许……”之类的命令式祈使句。从汉文化思维角度来看,作为社会指令信息,这类公示语没什么不妥。若直译成英文,语气就会显得过于生硬而严肃。而英语国家的这类公示语,大量运用被动式、非人称表达方法和名词短语,这样的表达显得客观、间接、语气委婉。这主要是因为受众所期望的是平等对话,而不是颐指气使的“冷冻体”(毛荣贵,2004,73)。因此,在翻译时,应尊重受众的感情,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可根据具体情况,把强制性语境变为提示性语境,凸显对受众的尊重。如某饭店“宾客止步”的告示被译成了“Guest Go No Further”,前来就餐的外国人会理解为“不要再靠近了,再靠近,就……”,感觉很粗暴。其实使用“Staff Only”的表达方式既一目了然,又照顾了受众的感受。
  公示语翻译中,社交语用失误的另一个表现是使用过于谦卑的话语。有时公示语并不是要表达请求或劝告人们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而是传达的是一项指令。用过于谦卑的英译,看似非常礼貌,却仍不符合英语公示语的表达习惯。因为原语行为作出了不容违反的命令,英译中使用过于谦卑的话语会导致言语内部与礼貌等级不一致。
  
  3.跨文化交际方面的语用失误
  众所周知,不同文化有不同的信仰体系、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等,这些差异必然要反映到承载着文化内涵的文字上。汉英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文化体系,它们各具特色,造成了两种文化之间交流的一定消极影响。公示语英译时出现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往往表现为忽略或不知英美文化中的联想意义和文化缺省。
  几年前,我们看到某某机构或单位授予“文明单位”的称号,其对应的译文为“Civilized Unit”。这很让英语国家的人诧异,难道没有获得“文明单位”称号的单位就意味着“不文明、没开化”(uncivilized)吗?显然这种理解与汉语的意思大相径庭了。在汉语中,“文明单位”是指精神文明建设得比较好的模范单位,相当于英文中的“Model Unit”。这种失误主要是因为英汉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的不同而赋予了“文明”和“civilization”不同的联想意义。
  此外,不同民族对周围的事物有着自身的描述和界定,两民族文化中缺省内容的表达一直是完美翻译的一大障碍。公示语中一些中国特有的事物由于在西方没有对应的事物或表达法,一些不熟悉中国国情的英美人士缺少一个与我们共有的语用前提,因而即使这类公示语语言形式正确,但要真正理解它们还是个很大问题。如提倡“七不规范”,通常被译为“Seven‘No’s”这种表达简洁是简洁,似乎省了不少事,但从语用角度来说,它根本没有传递给受众与原语读者一样的信息,让译语读者不知所云。
  
  三、公示语英译的策略
  
  在公示语英译这种语际交际中, 为了避免翻译的语用失误,不仅仅要关注语言的转换,更关注意向性、文化性、心理以及社会等因素的转换。这就要求译者不仅要熟悉汉英公示语在结构和表达上的异同,而且要熟悉公示语在英、汉语言中的使用特征和社会文化规范,这样才能正确了解原文的信息意图,并在符合译语受众的文化与认知期待的条件下,把原文的信息意图准确地通过译文传递出来。
  
  1.借 鉴
  翻译的核心就是“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公示语的汉英翻译时可以对汉、英两种文化中在相同场合使用和具有相同功能的公示语进行一对一的汉英置换。用译入语读者能接受的惯用表达法来传达原文信息,使读者不至于产生太多的语言陌生感。而那些约定俗成的公示语最原汁原味,也最容易让外国人明白其中味道,如“Refunds”(退货)这样的单词,就不是对比汉语能翻译出来的。“请勿疲劳驾驶”,一般都翻译为Do not drive in fatigue。从字面上看,一个来自英语国家的人也许能猜出其中含意,但这并不是地道的翻译,美国人说“Stay alert,stay alive”,这与前面中国式的翻译有天壤之别。但是在借用同时也应当注意使用习惯、风格的统一,最好选取其中一个使用较规范的国家作为参照。
  
  2.套 用
  倘若找到的文本,在某些方面存在共性,但不能做完全的对等替换,译者可以对译语中与原语相当的译文运用可拓逻辑,采用类比的方法来处理,套用英语国家的一些常见表达方法,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如2005年桂林市政府向世界征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最佳译文,要求译文优美贴切,能准确的表达“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涵义。最后“East or West,GuiLin landscape is best!”脱颖而出。该译文对文化差异的处理堪称绝妙,译者将一个家喻户晓的英文谚语“East or West, home is best!”稍做改动,就成功的将原语的意义完整的转译到译文中去了,既生动达意,又让人印象深刻。
  
  3.填补文化缺省
  对于文化缺省,翻译时应通过增加介绍性解释来弥补词汇表达的不足,使译文更加明白易懂。例如,翻译“安居工程”时,需要解释一下这项工程是针对什么人而做的,翻译“解放前”,要注明是1949年前。对于一些凸显中国特色的标语,添加阐释可能并不是很合适,可以尝试以意译为主,如“三八红旗手”可以译为“Model Post of Women(workers)”。
  除了对原文本进行解释或意译外,还可以适当的使用归化译法,即翻译时用译入语文化替代原语文化,采用归化译法可免除对文化异质性进行繁琐的解释,使译文易于为读者所接受。如翻译介绍周庄独特的地理条件时,在译文中不妨将其称之为“Venice of China”,游客读到“中国的威尼斯”,就能理解周庄的地理面貌,取得较好的效果。
  
  4.回 译
  对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示语,在暂时无法找到对应译法的情况下,可根据语用对等的原则,结合此公示语的实际功能选择适宜的语言形式进行试译,然后在部分海外游客或来华工作的外国人士中进行检验,让他们对译文进行阐释。倘若与原文本出入大,说明翻译活动失败,如果与原文本所传达的含义与言行效力一致,这样的翻译文本才能得以采用。在确认其语言形式准确地表达出了原公示语的信息,又符合英语社会的规范,才可广泛应用。
  此外,译者还要注意词语的语用对比,发现不同文化下的语义差别,并照顾译语受众的接受心理、情感因素等等。对原文进行必要的删减、重组、改写,灵活变通,以达到翻译的语用等效。公示语的语用翻译是一项任道而重远的工作。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从语言语义到语言的字面意义,再结合语境和译语受众的认知结构,逐层对分析的结果做出整体的综合,这样才能用译语形式将原语的思维内容正确的表达出来。
  
  参考文献
  1 Gutt, Ernst August. Pragmatic Aspects of Translation: Some Relevance Theory Observations [A].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41~53
  2 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62~79
  3 吕和发.公示语的功能特点与汉英翻译研究[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5(2):22~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79319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