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绿龙盘.豇豆红印盒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2009年5月11日星期一 晴
  
  今天见到一件“大明正德年制”楷书款白釉绿龙盘,口径16厘米,敞口,弧腹,圈足。胎体细白,釉白而肥润。盘内心装饰一条绿龙,外壁饰两条绿龙。底有“大明正正德年制”双圈六字青花楷书款。
  明代正德朝(1506-1527年)前后共16年,瓷器的烧造正处于明代中晚期交替的过渡时期,上承成化、弘治朝,下启嘉靖、万历朝。根据《江西大志・陶书》记载,正德初年就在景德镇设置御窑厂,派宦官至景德镇督烧。当时的督陶官梁太监还把一些民户强行编入匠籍,以扩大其“官匠”的队伍。
  白地绿龙是正德时期较常见的装饰技法。在修好的坯体上先剔刻出龙的形状,施透明釉,擦去剔刻部位的釉,入窑正烧,出窑后,在露胎部位施低温绿釉,再入窑低温烘烧而成。主要品种有盘和碗。
  这件“大明正德年制”楷书款白釉绿龙盘,胎质细润,修胎规整;釉色白中闪青灰,釉层肥润、细腻,釉面光亮,透明度强,釉中气泡较多,盘底的釉呈亮青色;龙闭口,上下有须,眉毛立起,发上飘,双角向后,在发的两侧;五趾呈轮状,身有鳞;背有鳍,肘毛两边外卷,中间自由飘动,胸、颈、背出飘带,头在下而尾向上摆动。这种龙在正德时期较为常见,已成定式。固足修成滚圆状,向内收敛,露胎处有火石红斑,底微塌。底书“大明正德年制”双圈六字青花楷书款,字体较弘治略大,结构略显松散,但书写工整,笔中藏峰,其“年”字两横之间的一小竖,写成一斜点,“德”字心上无一横,此写法符合已故古陶瓷鉴定家孙瀛洲先生总结正德官窑年款的歌诀:“大字横短头非高,明字日月平微腰,正字底丰三横平,德字心宽十字小,年字横划上最短,制字衣横少越刀。”
  这件“大明正德年制”楷书款白釉绿龙盘不论从造型、胎、釉、纹饰、底足,还是从年款的写法看,应为明代正德官窑瓷器的精品。
  
  2009年5月21日星期四 阴
  
  今天见到一件豇豆红印盒,直径7.5厘米,高3厘米,呈扁圆形,子母口,底有浅圈足,器外施豇豆红釉,釉色如豇豆皮,含有深浅不匀的绿斑点,器里、盖里及底部均施白釉,底足内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青花楷书款。
  豇豆红是清代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1705-1712年),江西巡抚郎廷极主持最德镇窑时所创烧的新品种,系从明代的高温铜红釉发展而来,因其色常似植物中老豇豆之红色,故名“豇豆红”。釉色以明快鲜艳、通体一色、洁净无瑕的“正红”为上;如豇豆皮,含有深浅不匀的斑点者次之;色调再浅些的再次之;色调更浅,或者晦暗浑浊者再其次;器身呈灰黑不匀、与器下部呈黑釉焦泡者,为最次品。
  康熙时期的豇豆红印盒,胎质洁白,坚硬纯净,俗称“糯米汁”;釉质细润,紧密溶于胎骨之上,浑然一体,又称“粉白釉”“硬亮青釉”;造型小巧玲珑,线条优美;器口上下入扣紧严;重量适中;底足内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青花楷书款,多无双栏圈线,写于坚细滋润白釉下,字体刚劲有力。
  由于豇豆红的烧成难度大,制作时间仅限于康熙时期,所以真品传世数量较少。传世的豇豆红以小件居多,如即盒、尊、柳叶瓶、菊瓣瓶等,主要是康熙宫廷所用的文房摆设器具。现在所见的豇豆红釉瓷器以民国时期的仿品最多,景德镇和台湾近年来也有仿制。
  这件豇豆红印盒,与真品比较,造型较为扁平,规格虽较真品大,但重量却较轻;足底内凹较深,内圈较小,足边外圈露胎处较宽;底釉色青,所署康熙款字体较软,不如康熙时期的深沉有力,应为民国时期的仿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85907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