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一件元景德镇青花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已经走向成熟的时期,制瓷原料已由传统的瓷石“一元配方”改变采用瓷土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并在青花烧制上有了新的突破,在胎体上用钻料描绘纹样,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1200℃左右一次烧成。元青花瓷存世珍贵,并以它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精美的纹饰风格,受到收藏者的喜爱。
  这件元青花瓶高22.5,口径9,足径8.5厘米,短颈圆口,上腹外鼓至底微内敛,器身颈部附贴塑狮首、象首各一对。
  此瓶采用分段制作,胎内壁颈部有接口,腹部有明显凸起约1-2毫米的胎接痕,粗细大小不规则,手摸有圆润细腻质感。瓶内壁砂胎略带土黄色,胎内壁砂眼及内壁稀朗小颗粒石明显可见,腹上部无修胎处理,腹下部至底旋削整齐,修胎规整。器身施青白釉,莹润透明。胎骨表面上能看到细密的皮壳层,釉面不光滑,用手握摸有凹凸不平,似糯米感。胎釉色微闪青蓝,温润中微带淡淡蓝色,除足圈显水绿色外,器身胎釉往往显出淡牙黄色,稀少显出乳汁白浊色。显色随空气中的干度、湿度、温度、季节的变化来显出釉面不同的颜色。器身满布开片、裂纹细小密集,开浅片的短横线条纹与竖长线条纹,时常呈淡牙黄色。开片纹为白中泛浅黄色,纹片线条呈无规则状。底部挖浅足呈外侧斜削状,足边及缩釉露胎砂眼呈火石红色,外足圈釉质吧润透亮呈鸭蛋青色,聚釉处呈水绿色。足内圈边略有旋削痕呈赭红色。砂底胎质略呈疏松感。细小砂眼及黑糊麻点清晰可见。足底心微凸起呈鸡心状。圈足宽厚,圈底小颗粒石及黑釉斑粘痕多处可见。青花料采用国产与进口苏麻离青混合钻料配制。青花深入胎骨为炸开状,青花呈色蓝中闪灰。器身肩部宽大如意云肩纹色泽浑浊呈深蓝色,腹部牡丹及莲办纹色泽浓淡明显,缠枝牡丹枝叶纹呈蓝中闪灰,腹下部卷枝纹深浅不一,青花浓厚处,少许银黑色结晶斑微呈凹状。青花下沉呈云层纹,潜伏在胎骨似有闪动,呈有立体感。青花深入胎骨有晕散的云层块状,釉面上沾有疏朗白色小点。青花上浮与釉面紧贴,晕散青花呈炸开状,上浮青花釉面显有浓黑丝及麻小点,青花纹饰紧贴釉面微呈凹状,斜光透看眙釉略显出无规则状的米白色丝线条纹,釉下青花上无气泡,胎釉显于干透,但有时出现微弱冒汁现象,整个器身釉面凹凸不平状明显可见。
  此瓶纹样呈对称分布,四朵宽大如意云肩纹,分别与腹部四朵盛开的牡丹纹上下对称呼应,盛开的牡丹边缘绘成疏朗联珠状,枝叶缠绕其间活泼流畅。腹下部为传统的莲办纹及卷枝纹,整个画面为吉祥如意,福禄富贵之吉意,给人以疏朗简洁、肃穆庄重之感。
  此瓶为景德镇元廷六年制作,是一件元朝中期完整器件,用作镇家之宝物。
  
  周方清论文研究发表及专著
  发表时间      刊物名称              论文名称
  2003年8月7日   江西・《江南都市报》收藏大观栏目  元代景德镇青花瓷鉴赏
  2003年11月27日  江西・《江南都市报》收藏大观栏目  明青花瓷特征与鉴赏
  2003年12月18日  江西・《江南都市报》收藏大观栏目  评《看气泡鉴古瓷》
  2004年3月11日  江西・《江南都市报》收藏大观栏目  元青花瓷鉴别要点
  2003年第3期   《荣宝斋》杂志           元青花瓷鉴赏及特征
  2003年第5期   《收藏家》杂志           元青花瓷鉴赏及特征
  2003年第9期   《收藏》杂志            收藏家周方清与青花瓷
  
  周方清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1961年生于江西九江。
  1986年开始收藏与研究景德镇青花瓷。1995年开始研究元、明早期景德镇青花瓷瓷片,并有了专业的研究水平。近年来,在国内专业刊物及专栏内曾多次发表研究论文,并热情为收藏买家提供鉴定服务。拟收藏景德镇元、明早期青花瓷器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85908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