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结构主义的诠释――解析丹•凯利设计的达拉斯喷泉广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1 丹•凯利
  1.1 丹•凯利生平介绍
  丹•凯利是美国景观建筑设计领域作品最多,设计寿命最长的设计大师之一。他1912年出生于美国波士顿近郊的小镇若克斯拜瑞一个贫苦的工薪家庭。1931年进入当时很有名的瓦伦.曼宁德设计事务所,接触到了欧洲的古典园林艺术。1936年,他进入哈佛研究生院系统学习园林设计,在此期间大量汲取了东方与欧洲传统园林艺术的精华,并将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起来。1937-1938年,凯利和艾克博、罗斯共同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从社会的角度对景观设计作全面阐述,引发了后来被定义为“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潮。1942-1945年,他进入美国军队,在军队的工程公司任设计部门主管。其间因设计出的最有影响的作品纽伦堡二战战犯审讯法庭,被美国总统杜鲁门授予国家荣誉勋章。二战后和沙里宁一起组成设计小组,承接了多类设计项目,同时继续在公共住宅管理机构工作。50-60年代是他一生最多产的时期,许多的设计作品引起大众的广泛关注,其中包括米勒庄园的设计,这也成为其最为著名的代表作。1963年发表的《自然:设计之源泉》,标志了凯利设计思想的成熟。60-80年代间,他在世界各地完成很多作品,这也奠定了他现代景观设计大师的地位。1997年,凯利被授予美国国家艺术勋章,也成为了首位获得此荣誉的园林设计师。
  1.2 丹•凯利作品特征
  凯利的作品通常使用古典的要素,如规则的水池、草地、平台、林荫道、绿篱等,但他的空间是现代的,是流动的。他从基地的情况、客户的要求以及建筑师的建议出发,寻找解决这块基地功能的最恰当的图解,并将其转化为一个个功能空间,然后以几何的方式将其组织起来,着重处理空间的尺度、空间的区分和联系。他认为,对基地和功能直接而简单的反映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一个好的设计师,用生动的想象力来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并使问题得以简化,这是解决问题的最经济的方式,也是所有艺术的基本原则。
  他擅长用植物的造景手段来塑造空间。在他的作品中,绿篱是墙,林荫道是自然的廊道,整齐的树林市一座由许多柱子支撑的敞厅。凯利对植物材料的选择是非常精心的,植物的形态、高矮,枝叶的疏密,冠幅的大小及季相的变化对于空间的效果至关重要。在达拉斯喷泉广场,凯利选择落羽杉作为主要的植栽树种,因为落羽杉是达拉斯的乡土树种,适合水生环境,它的高度与高大的楼房相衬。它是落叶树,有季相的变化,它的针叶落在水中时不会像阔叶树那样给水池造成堵塞。凯利经常从建筑出发,将建筑的空间延伸到周围环境中去,在三维空间中向我们展现了他那连续而清晰的有序几何形体。他的几何空间构图与现代建筑相互协调,受到了许多建筑设计师的欣赏。
  总的来说,丹•凯利的作品是一种技巧性的平衡,一边是与自然界的动态联系,一边是对细节的敏锐关注,风格优雅稳重而不失轻快。他把自然界的开放空间带到了市中心,让我们对脚下的土地有了全新的体验,并与大自然进行直接的交流。他的设计语言幽默而不失庄重,“形散而神不散”,是当之无愧的现代景观建筑最杰出的设计大师。
  2 达拉斯联合银行大厦喷泉广场
  2.1 项目背景
  达拉斯作为美国的金融和工业城市。由于其常年气温偏高,因此有“大火炉”城市之称。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在市中心建起大量的商业用高层建筑,城市热岛效应表现得更加明显。
  由贝聿铭设计事务所设计的联合银行大厦高60层,是一座由几何构成的大玻璃幕墙建筑。当丹•凯利第一次观察现场的时候,就产生了将整个环境做成一片水面的构思,要通过水体来激活这个高层建筑周边单调空旷的环境。“不仅仅是复制自然,而是要将人对自然的体验引导到城市的环境之中。”他如此解释道。现在看来大师的见解是独到的。
  2.2 项目特征
  该广场属道路围合型从属建筑广场,为市民提供休闲环境和生态花园景观。整个广场由植物、水体和喷泉组成,这些元素的组合变化表达了凯利对于场地空间的理解和重组,被视为结构主义的代表作之一。
  2.2.1 网格状阵列结构的景观形态
  从景观的平面形态总体结构来看,强调网格状的阵列式分布是该设计最为显著的特点。喷泉广场的设计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它在整个场地平面上铺放了边长5米的网格作为首层空间,在网格的交叉点种植了200棵落羽杉。树木栽种在圆形的种植盆里。然后,他在第一层的基础上分别向左和上移动2.5米,铺放了第二层同样大小的网格,但在交叉点上布置了喷泉,形成喷泉交织的第二层面。在第三层结构上,凯利设计了宽达十米的十字交叉型混凝土铺装,铺装四周是水体。在十字交叉点上,他设计了1米见方的网格,这些网格的交叉点上密密麻麻的排列了361个小喷泉,它们由电脑控制,可以喷出不同形状的水流。这种均等的网状结构一方面通过模数化的方式强调出场地的秩序感和规整性,另一方面也通过连续性的重复而使得空间显得大气而沉稳。该特征最为直接地反映出丹•凯利对于结构主义的追求,也和现代主义的基本设计精神相一致。
  2.2.2 元素的统一与对比
  构成广场平面基本形态的图形除了方格,还有大量重复的圆形。方形主要体现在主体元素的布局方式上,而圆形主要出现在细部节点的设计上。树池是显性的圆形,可以直接被人们所感知。穿插在各树池之间的喷泉则构成了隐性的圆形,它通过落下的流水在泉眼周围形成的圆圈状不断扩散的水晕而产生了另一种圆形。这种圆形不同于树池的圆,它始终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甚至会因为水流的运动而产生相互间的影响,包括相互融合,相互消解等。树池的圆形是固定的、静止的,而喷泉所产生的圆形是可变的、流动的。同样是圆形元素的重复运用,在该设计中设计师在统一的形式感已经形成的基础上,通过动、静的对比而使得景观细部呈现出趣味感和多变性。
  2.2.3 竖向的高差设计营造层次丰富的视觉效果
  广场总面积约70%被水面覆盖,水也随地形呈阶梯式布置,水池间形成了层层叠叠的瀑布。水沿网格的边缘层层落下,形成了密密麻麻呈网状式的流动面。流水也依照所设定的等高落差有规律地逐级跌落。这种高差的设计使水增强了动势,也使得水在立面上以密布的横向条状水帘的形态展现出来,让水的形态富有变化性,也让广场的气魄显得宏大,使其充满活力感。
  在水面和树池的高差关系上,主要采用了两种形式。在平地部分,水面线的高度几乎和树池相当,树池立面的绝大部分都被池水所覆盖,远远看去,在树池边缘仅仅露出薄薄的一圈圆环,如同在水面上漂浮一般,整体界面平整。原本厚重的圆柱形树池显现出不真实的轻盈感,视觉关系十分有趣。在水池的落差部分,因为水的跌落而使得树池的立面又逐渐地显露出来,体积感和分量感也得以显现,从而又让人们看到了其真实的一面。同样的树池,由于其和水的位置与高差关系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丰富了人们的视觉体验和心理体验,使设计在单一中表现出差异性,流露出活泼感。
  2.2.4 灯光的设计丰富了夜间的视觉效果
  广场的每个喷泉底部都安置了灯光。到了夜晚,灯光点亮所有的喷泉,于是一种不同于白天的活力感便呈现出来。星星点点的光亮布满整个广场,伴着不断冲出的水流在地面和水面上跃动着。这些灯光在夜间显得十分动人,因为它们的存在,喷泉不再只是单调的白色,广场也仿佛有了生机和活力,显得多彩而壮观。
  3 结语
  设计于1985年的达拉斯联合银行大厦喷泉广场是丹•凯利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对于结构主义的一次典型的诠释。它结合了对自然的感知与想象,塑造了城市中一个适宜于人们休息散步的休闲空间,也以出色的城市环境设计造就了城市中最具有魅力的公共空间。时至今日,它仍然影响着我们当代景观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形式,因此也具有现实意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86002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