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行走美利坚(之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难忘的同胞导游
  
  对初次去美国且不懂外语的人来说,置身异国心里总有一种莫名的紧张。特别是在新墨西哥州圣菲市被同伴“丢”了以后。
  那天傍晚,天空突然下起了暴雪,短短一个小时,积雪就达20公分。我迷倒在风雪中的美国高原古城,稍不留神被同伴“丢”了。当时,我的手机不在身边,同伴的电话又在手机里,汽车也不知停在哪个停车场―――我只好在古城街角的风雪中和无助焦虑的眺望中“守株待兔”。
  此后我们吸取了教训,听从美国朋友的建议,在当地找了一个有经验的华人导游。在外靠朋友,更何况天下华人是一家嘛!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我们避免了那种紧张,却碰到了更多的不快!
  首先是下了飞机没人接。那天,我们从新墨西哥飞赴华盛顿,抵达机场已近深夜11点。下了飞机,看见出口过道上一排一排的有人举着牌子在迎候客人。我们寻着自己的名字,可是来回搜了两遍也没有发现,只好边提取托运行李、边等待导游的出现。二十分钟后,一个个子不高、华人模样的中年汉子在我们面前走动,露出一副似想搭话的样子。
  你们是某先生的团吗?他终于开口了。
  你就是某导游?!我们反问。
  他说,是的。
  虽然我们对导游的迟到有些不快,但毕竟等到了唯一可以依靠的“亲人”。但不料他丢下一句话转身又走了:你们把行李提出来,我在外面第三个岔口等!
  一路上我们了解到,导游1966年出生,四川人,先在云南工作,后去北京,八年前只身到美国,以学习的名义做打工的活,混得不是很好。这几天在申领美国绿卡,正在静候美方的通知。
  你们都在搞先进性教育吧?国内这么一搞,很多人都出不来了吧?
  你们怎么出来的呀?说是招商、谈项目吧?
  别回避,转转也是需要的,转转又怎样?你们来得少了,我们的收入也跟着少多了!
  他一连串自言自语地说着,不知怎么的,我产生了一种厌恶感。在他的眼里,在他的的言语中,在他的内心深处,有一种“你不就是借招商名义出来看看转转吗”的推论句式。而且包含着这样的潜台词:
  “你不就是用公款出来旅游观光吗?”
  “你不就是ABC不识、不得不把钱送到我口袋里来的吗?”
  一种在美国呆了几年、似乎已经洋化和高人一等的架势;一种玩世不恭、一眼就把你看透看死的神情;一种似乎对自已民族知根知底、实际上对一个成长国家缺乏基本知性和宽容的异类。
  往后的18个小时,我在半睡半醒中度过。只知道,他给我们安排了一个乱糟糟的旅店;他在安排住宿时无端多扣了我们一套房间;他在跟店老板结账时,暗示我们帮他付午餐费……我盼望着和这位同胞的合同早点结束!
  
  善变的同胞之脸
  
  在美国的飞行旅程中,我愿意与懂中文的华人多交流,一是没有语言障碍,二是能多了解华人在美国的生活。在飞往旧金山的航班上,我碰到了一个40岁左右的河北人。十年前到美国,近两年返回江苏在某市搞一个小规模投资。他说,他前几天刚从中国回来,他很看不惯现在的中国。
  他说,这次回去看到我投资的那个乡镇,政府官员的办公室200平方米,而且一人一间,这在美国太不可想象!美国官员的办公室都非常简陋,那可都是纳税人的钱呐!
  他说,我们去投资,要的是服务,哪要你动辄宴请!一顿宴请都要四五千元,干嘛不用到服务上去呢?
  他说,在中国,关系太复杂,做生意做产业,全在关系网里倒腾,离美国太远了。我最反感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
  他说,国内一批一批人来美国招商,都是瞎招商。满美国瞎跑,了解美国多少?自己对产业了解多少?对招商的门道了解多少?
  我觉得蛮有道理,心里也有些佩服。我们敞开心扉闲聊着。我突然之间发觉,他是乎嗅到了什么,一下子从“指点江山”转到了“步步追问”。
  你是哪个单位的?你在那里负责什么工作?他连珠炮似地问。
  我不想在一个陌生人面前轻易地露底,这是经验!
  我说是做生意的。
  那一定是搞外贸的!他断言。
  我讨厌这种盘问。我说,我有点累,想休息一会儿。
  我眯起了眼睛。这时,我发现他是一个精力特别旺盛的人,见我休息,他又转身与我的一个同伴搭讪了。没几句话,他就知道我们是“一伙的”,于是,更讨厌的事情发生了。他开始向我的同伴打听我的身份。我的同伴没有设防,居然把我在政府工作的身份透露给了他。
  我装睡还没满十分钟,他就用手臂来碰醒我。
  我去过,你们那个城市挺有名的!听说那里的服务和政策都挺好、挺优惠!
  我了解美国,也了解中国,我有优势,我可以做你们的招商代理!
  做代理,有政策吗,事先给定金吗?
  接下来,他说得更白了:在国内,有你们这样的人关照着,万事无忧啦!
  我开始时认为,他长时间在美国生活,受了美国的影响,已习惯用成熟社会的经验和思维来套用我们的现象和现实,后来发现,不仅仅是这么回事,他是在两种制度中间寻找仅仅对他个人有利的空间!
  我一方面痛心中国财政在海外养了一批“赚国人、骂国人”的特殊人群,另一方面也痛心中国失手把这些扭曲的人群“遗失”到了海外。
  
  成功的同胞风采
  
  这次在美国,我用有限的时间接触了多个在美华人。有很多华人很好地融合了两种文化,既实现了事业成功,人生也很精彩。汉克先生给我的印象最深。他是一位来自中国台湾的对美国计算机芯片制造技术有过特殊贡献的成功华人。这次他代表公司接待我们,虽然他是公司具有相当级别的主管,但他仍以一个平常员工的姿态,细心地在公司广场5000个超大规模泊位的停车场里,用中文欢迎牌和专车标识为我们预留了一个车位;在公司的接待大厅,他也有意挑选了一位会讲中文的台湾保安担当我们的引导;他了解中国人饮茶的习惯,从自己家里带来了各式上品茶叶招待我们。他说自己已近退休年龄,他的愿望是将自己几十年的收藏捐献给一个博物馆,并用自己的所有积蓄在中国办一所技术学校。
  我们还接触了一位在美国读硕士、领绿卡、跨国公司就业的江苏人。他用八年时间完成了学业,结了婚、生了孩子,购了车子、买了房子。我们应邀去了他在新泽西刚刚购置入住的400平方米的小别墅,温馨敞亮,家庭融和。尽管他没有能力关心和参与家庭以外的社会事务,也表示自己暂不考虑回国;但他把好的技术和信息介绍到国内,这次他把一本厚厚的书让我捎回来转给一位朋友,他说,这是最新的!
  作为华侨华人,既然去了美国,我倒也认为应该融入美国。不管你现在处在哪个层次,将来能达到哪个层次,作为一个跨文化生活的华侨华人,首先应该给予两种不同文化以特别的理解和包容,要从跨文化的层面促进两种文明的融合和借鉴。
  那种单纯地以物质的尺度和方式来对一种深厚文明进行审读,是一种文化的误读;无前提地以所谓“强势文明”去解释或诋毁另一种文明,也是一种历史的偏差。
  那种以“知根知底”的心态、惯用“老乡见老乡,背后开一枪”的人,那种仅用只鳞片爪的信息、片言只语的猜想就去妄断、指责甚至嘲弄故土的人,不仅是在扭曲一种文明,也是在扭曲他们自己!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86196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