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功能海军弄潮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紫 宸

  随着冷战结束,大规模海上决战的可能性日益降低,除了美国出于维护全球霸权和保护国内尖端军用造船业的考虑,继续大批量建造大型军舰外,其他传统海上强国都相继搁置了20世纪80年代冷战高峰期提出的海军扩充计划。进入21世纪,西方海军面临更多更复杂的任务,而1990年前服役的军舰也到了寿命中后期。受困于预算和需求矛盾的欧洲海军为此大胆创新,在造价可控的前提下尽量提高性能,服役了一系列新潮舰艇,其中就包括战略投送舰。
  
  新背景、新武器
  
  欧洲国家近代崛起于海洋,当今经济的发展要素――交通、科技、贸易、能源等也与海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保障海上交通线畅通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是欧洲国家海军的传统职责。冷战结束后,美国率先提出“使海军力量跨越大洋,投送到敌人近岸,联合力量对陆地目标打击”的“由海向陆”战略,对海军的两栖登陆能力、综合协同能力、对陆火力投送能力、多用途转换能力等都提出更高要求,进入“反恐战争时代”又强调海军的灵活反应能力和人道主义救援能力。欧洲国家在增强海外利益诉求的同时,基本追随美国战略调整,也对两栖作战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然而两栖登陆作战往往要面临防御方的海陆空立体火力抗击,还要跨越茫茫海洋,对进攻方的制空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可是欧洲国家进入21世纪,已经无力重建庞大的航母编队,况且它们新时期的军事假想敌主要是实力较弱的中小国家或恐怖组织,还要兼顾补充部分民间力量(人道主义救援、环境保护等),并不需要军舰有超强而耗费巨大的战斗力。因此,欧洲国家大胆尝试将专用制空航母和大型两栖登陆舰合二为一,创造出战略投送舰这个多功能新舰种。
  根据传统观念,1~3万吨排水量的大甲板载机军舰总体分为三类:运载直升机为主,兼顾垂直起降固定翼飞机,拥有坞舱的,称为两栖攻击舰,例如美国“黄蜂”级;运载直升机为主,没有坞舱的,称为直升机母舰或直升机航母,例如日本“日向”级;运载垂直起降固定翼飞机为主,没有坞舱的,称为轻型航母,例如英国“无敌”级。但三类不是那么泾渭分明,毕竟直升机和垂直起降固定翼飞机的搭载数量可以弹性调配,英国轻型航母远征马岛时也临时充当了登陆装备运输舰。可以说,战略投送舰只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具体到某个国家型号,归类需要从该国军事战略、武器配置、地理环境乃至民族传统等方面细致考虑。
  
  求同存异的总体设计
  
  目前服役的两型经典战略投送舰是西班牙“胡安・卡洛斯一世”号(以下简称西舰)和意大利“加富尔”号(以下简称意舰),两者满载排水量都超过27000吨,都兼具航母和两栖登陆舰功能,可充当各自舰队旗舰。
  为一定程度上发挥航母的作用,两者都继承了由英国“无敌”级轻型航母奠定的舰面设计――采用全通式甲板,右侧岛式上层建筑集成了指挥操控机构和主要雷达电子设备,甲板宽度一半左右是舰首上翘12度的滑越甲板,供垂直起降固定翼飞机使用,甲板上都有4~6个大中型直升机防滑起降点,还设置至少2台大型升降机,供舰载机和集装箱货物等灵活调配。
  为了整合进两栖登陆舰的功能,两者都对舰载机机库进行了多功能设计,必要时可以充当直通式车辆滚装舱室,设有专用重型车辆舱,全舰可满足至少一个陆战营的全装投送,车辆舱内的主战坦克和两栖装甲车可通过跳板出入。两者都设有与车辆人员舱联通的“另类坞舱”,用来运载人员突击艇和机械化登陆艇进行平面登陆,配合甲板上直升机提供的垂直登陆能力,可保证精锐部队实现立体登陆、快速突击。
  为了贯彻“兼顾民用”的任务设定,两者都配备了先进齐全的环境监测系统、淡水制造装置、医疗救援模块设施、通用工程装置(包括起吊能力25/30吨的吊臂),必要时可以参与甚至指挥民间紧急行动。
  为了适应新时期的军舰隐身化浪潮,两者都把上层舰岛的侧壁向内倾斜,所有设备尽量用盖板掩蔽或修形成简洁表面,建筑转角处都采用圆弧过渡,桅杆等处的表面涂料可吸收雷达波,尽量降低敌方雷达波反射强度。同时,两者都以功率大、噪音小的燃气轮机作为主机(西舰还配合柴油机),通过减震浮筏和隔音箱体降低噪声水平,以海水喷淋系统或空气冷却系统降低红外辐射状况,尽一切手段实现全舰综合低可探测性。
  但仔细观察两者的航空作战设施和两栖支援设施的比例,会发现两者的基本任务设定是有差异的:
  航空作战方面,西舰的机库面积约1000平方米,最多装载12架10吨级直升机或8架垂直起降固定翼飞机,数量略少。因此,执行航空任务时,需要将机库前面的2000平方米轻型车辆甲板舱也装载飞机,虽然此时载机数量满足需求,但两舱室要同时调配飞机,略显繁琐忙乱,而且长期装轻型车辆的舱室突然改装飞机,很多保障物资和战术习惯需要调整,可能因战术复杂而使作战持续力下降。西班牙海军经费有限,不太可能长期保持高强度转换任务训练,况且战时有强大的北约盟友舰队配合,不需要冒作战效率下降的危险来增强航空作战能力,因此这种“航空作战增强”方案不会经常实施。相比之下,意舰的机库条件更好,基本贯通了一层,面积超过2500平方米,全装载垂直起降固定翼飞机时,跟西舰将机库和轻型车辆甲板舱一起用时基本同为18-24架(直升机可能比西舰略少),但飞机可以在大空间内自由调配,流程理应更合理高效。而且意舰平时配置着眼于航空作战,其航空指引雷达和指挥联络设备更完备,垂直起降固定翼飞机可以获得更好的物质保障和信息支援。
  两栖作战方面,西舰配备了传统的1200平方米坞舱,能容纳4艘高速机械化登陆艇,或6艘常规机械化登陆艇,或2艘美制LCAC气垫登陆艇,坦克装甲车辆可以从机库下层的重型车辆甲板舱直接驶入坞舱,另外还搭载了特战人员硬壳充气艇,再配合最多达36架10吨级直升机(轻型车辆甲板舱、机库、甲板共同搭载),其两栖武力投送能力非常惊人。意舰就相对逊色许多,坦克装甲车辆运载时需要占用机库,此时车辆运载数量相差不大,但不能像西舰那样按重量和机动性给车辆划分专区,调配效率颇受影响。而且意舰严格意义上说没有坞舱,船体两侧小舱内各搭载了2艘人员,轻型车辆突击艇,又在舰尾和舷侧各设置1个承重60吨的跳板(西舰舷侧没有跳板),靠岸时供坦克装甲车辆自行开出。也就是说,意舰基本只能充当两栖运输舰,必要时可从事特种突袭任务,但重装备很难远离海岸涉水突击,需要海空火力先行摧毁敌海岸防御。而西舰可以充当传统意义上的两栖攻击舰,重装备可在大型直升机和机械化,气垫登陆艇支援下实行“超地平线登陆”。
  对比两者总体设计,在任务设定上,西舰类似增强了航空作战能力的两栖登陆舰(最高航速仅21节,典型的两栖舰艇特征,某些人只看到它纸面上的最大载机能力,就认为它是“轻型航母”,似乎有点概念混淆),意舰则类似增强两栖能力的轻型航母(最高航速设定为28节,更利于编队快速机动作战和舰载机滑越起飞)。

  
  自卫武器的背后
  
  无论战略投送舰的定位偏向航母还是两栖登陆舰,都有配套舰艇联合作战,本身不需要完善的舰载武器。西舰和意舰都按此思路配置自卫武器和电子设备,但由于两国战略环境、军工基础和作战定位不同,相应配置也体现出差异。
  西班牙重工业实力不强,但因处于地中海和大西洋咽喉要道,自二战后就成为美国拉拢的重要盟友,国防经费由美国援助,主战舰艇基本都利用了美国设计方案或者美国核心技术,作战时可与美国海军紧密配合,因此其战略投送舰可以全力承担远洋运输和两栖兵力投送任务,配备仅2挺12.7毫米机枪、4具12管20毫米“梅罗卡”近防炮(参考美国“密集阵”系统,射速高达6000-8000发/分,但威力略差)、l部美制“拉姆”近程防空导弹系统(射程仅9.6千米),勉强能担负自卫任务。
  意大利就没那么好运,虽然也是美国盟友,但一则出于保护本国海军工业目的,往往拒绝美国“好意”,二则意大利军工和法德合作甚多,融合美国技术相对较少,三则意大利孤悬地中海,美国在周边已经布置土耳其、以色列、西班牙等“势力支点”,意大利虽然驻扎美国舰队,但总体上只起联络和后方支援作用。故意大利的战略投送舰需要更强的独立作战能力,为此装备了16单元垂直发射装置(另留下16单元空间),用于装填法意英合作的“紫苑”-15防空导弹(射程30千米,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中近程防空导弹之一),另配备2门奥托76毫米速射炮(最高射速约125发/分,可发射特制钨合金破片弹和箭头弹,多功能效果不错)和3门25毫米机关炮(最高射速600发,分,有效射程约3000米)。意舰以上武器配合搭载垂直起降固定翼飞机,加上本国和必要时盟友的少量护航舰艇,可以基本保证自身安全,甚至可以借助舰载机(已订购F-35B及生产线)主动攻击,减轻护航舰艇压力。
  
  各具特色的电子系统
  
  在美国的支持下,西舰基本被优先选为北约南欧舰队旗舰,因此其指挥通讯设备非常完善,除配备11号、14号、16号数据链,还准备未来加装22号数据链。在北约标准一体化信息体系下,西舰可为盟国舰艇提供高效的协调指挥和智能电子专家辅助决策。但西舰本身配备的雷达比较简陋――仅配备AN/SPS-49(V)二坐标对空搜索雷达,探测距离虽然远达460千米,但精度不足,只能提供远程警戒和敌我识别功能。不过考虑到其配备武器仅能自卫,且必要时可以由搭载的预警直升机提供情报,因此这种具备值班侦察功能的雷达基本符合需求定位。虽然考虑过换装高精度三坐标雷达,但西班牙财力有限,且盟国海军综合编队探测系统先进,因此计划延期。但出于保险起见,西舰配备了美制AN/SL0-32(v)电子支援设备和被动干扰诱饵发射器,用于干扰敌方战斗机雷达和反舰导弹导引头,作为较薄弱的自卫武器的补充。
  意舰为了充分发挥先进的自卫武器性能,增强独立作战能力,装备了1部EMPAR相控阵雷达、1部三坐标远程对空雷达、3部舰载机导引/航空管制雷达和2部用于舰炮的跟踪/火控雷达,此外还安装了舰壳声纳和远程保密通讯设备,结合同样先进的指挥通讯系统和国产主被动综合电子战系统,其雷达电子设备配置不次于现代新型驱逐舰。可见意大利为了尽可能保证战略投送舰能在远海独立维护和扩展利益范围,堪称不惜工本,也表明意舰一旦远征,面临的作战环境将比西舰更加恶劣。
  总之,两者的雷达电子配置和自卫武器共同反映了两国战略环境的差异。
  
  结语
  
  西班牙殖民历史悠久,在拉丁美洲和非洲都有一定的战略利益,必要时不排除跨越大洋投送武力的可能,在强大盟友配合下,战略投送舰可以专注加强两栖兵力投送能力。而意大利经历二战战败后,海外利益严重萎缩,海军在远洋缺乏明确的重大任务,战略投送舰更注重对中小国家显示“存在”,接近轻型航母的配置基本可以满足低强度作战需要,适当加强两栖兵力投送能力也足以应付不时之需。
  理清这两种典型战略投送舰的异同及背后因素,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到:合格的海军舰艇乃至任何一种武器,其配置指标应该是切合研制国家的总体战略,并根据由此衍生的海军任务和兵力规划,细致确定配备方案。由此推论,评价一型舰艇是否合格,看的不是它的纸面战斗力,也不是跟同时期国外同类舰艇逐项对比指标,而是该型舰艇在使用国的海军战略和任务定位中能否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否完全发挥规划的战斗力,能否在服役期间随着海军战略和任务定位的变化而及时调整。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战略投送舰都切合自身战略环境和任务目标,进行了差异明显的配置选取,可以算是领悟了“合格舰艇”的内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0491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