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旋翼前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 杨

  武装侦察直升机(Armed Reconnaissance Helicopter,简称ARH)在并不漫长的世界直升机发展历程中显得尤为新兴和充满变数,这个机型的出现并不是象许多新型武器系统那样由新技术拉动,而是为适应未来战场变化和战术需要应运而生的。从广义上讲,ARH指侦察专用,兼有一定的空战或对地攻击能力,但武器载荷不大(如4~6枚“海尔法”反坦克导弹),最大起飞重量6吨以下,通常为双人机组或具有一定载员能力的武装直升机。狭义上的ARH,是指美国陆军于2004年12月正式对外公开招标的新型武装侦察直升机研发项目,该机必须具备战场侦察、对地攻击和执行特种作战任务的能力。那么,武装侦察直升机产生和发展的成因和背景如何?美军的ARH项目进展怎样?目前各国在ARH上的发展现状如何?未来又将何去何从呢?
  
  走近武装侦察直升机
  
  早在上世纪60年代的越南战争期间,美国陆军发现在野战环境下地面部队的火力支援和侦察能力在快速反应和有效性上存在很大不足。因此,前线美军希望装备一种可同时执行低空侦察和对地攻击任务的多用途直升机。美国陆军曾将原体斯OH-6“印地安小马”(Cayuse)轻型观察直升机加装重机枪,使其具备一定火力支援能力,但结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不难发现,作为装备美陆军团级部队的轻型机,OH-6主要执行的是观测、侦察、目标识别和指挥管理任务。但作为权宜之计,这种改装系统并不能完全兼顾侦察和攻击作战能力,造成了顾此失彼的结果。
  
  越战后,美军对武装侦察直升机的兴趣骤然浓厚,非常重视ARH的发展。美军发现,作为空中武装侦察平台的这种直升机,最适合的发展思路是采用一种军民两用的通用直升机平台,而且应保证未来有充分的拓展能力和发展空间。虽然越战中美军屡受挫折,但轻型直升机轻便灵活的特点、情报搜集和火力支援能力却令军方感受颇深。鉴于1969年开始交付军方使用的贝尔OH-58A轻型侦察直升机表现并不突出,贝尔公司于上世纪80年代初将OH-58系列直升机改进后增强了侦察和火力支援能力,最终命名为OH-58D“基奥瓦勇士”(Kiowa)。这种轻型武装侦察直升机既可以单独执行战术侦察任务,也可协同专用武装直升机作战,或为地面炮兵提供侦察、校射支援。
  历史进入20世纪80年代,美苏冷战步入高潮。里根政府为了对抗前苏联及其华约集团大规模坦克集群,提出研制一种集武装、侦察和攻击于一身的直升机用于取代OH-58D,即RAH-66“科曼奇”(Comanche)计划。然而,由于前苏联解体、RAH-66的研制周期不断延长、单机成本也一再上涨,导致其采购数量一减再减。最终,五角大楼认为RAH-66已不能满足美国陆军向“目标部队”转型的需要,因而于2004年初宣布正式撤销该项目。而现役OH-58D也开始呈现出日渐老化的趋势,无法满足现代化条件下持续作战的需要。正是缘于这点原因,美国陆军不得不全面考虑空中武装侦察力量形成真空的尴尬局面。
  2004年12月,美国陆军正式对外公开招标新型武装侦察直升机――新型ARH项目,力求尽早填补RAH-66留下的空缺,并替换日渐老化的OH-58D。竞标过程中,贝尔公司的贝尔407和波音公司的MH-6M方案脱颖而出。在商用民品直升机基础上开发而来的贝尔407方案由于成本低廉、便于利用现有技术,最终获得了美国陆军的青睐。2005年8月,美国陆军正式签署价值22亿美元的ARH合同,该项目随后正式命名为ARH-70A“阿拉帕霍”(Arapaho)。然而,到了2007年初,形势突然发生惊天逆转。由于设计变化带来的ARH-70开发和初始生产成本提高50%以上,研发与交付进度也严重延误。2008年10月,忍耐力已到达极限的美国国防部宣布取消陆军新型ARH计划,并因此终止了与贝尔公司为期3年的合同。
  从武装侦察直升机在美国陆军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作为世界上第一代专用武装侦察直升机的代表,OH-58D由民用型改进而来,机身结构轻巧,装备专用瞄准具,可引导反坦克导弹和激光制导炮弹攻击目标,主要配合武装直升机执行地面支援任务。简而言之,第一代ARH的特点是起飞重量小、飞行速度较低,具备较完善的电子系统和平衡的跟踪观测/火力支援能力,作战行动一般需要协同配合。美国陆军的OH-6(或称AH-6、MH-6及MD500/530)、法国AS355M2“小松鼠”(Ecureuil)以及我军直11W轻型武装侦察直升机即属此类。而以RAH-66为代表的第二代武装侦察直升机,最鲜明的特点便是其前所未有的全面隐身能力,同时还具备其他任何直升机不具备的高机动性,飞行速度也更快。此外,武器载荷也较第一代ARH有了很大提高,可达864公斤,内外挂架共可携带14~16枚“海尔法”导弹。尽管中途夭折,但ARH-70仍不失为世界第三代武装侦察直升机的代表。其突出特点是强调未来陆军任务转型后的“城市作战”的概念,装备第三代热成像、微光和激光传感器和先进的数字式座舱,重视下视探测能力。此外,机内空间和载重更大,使用灵活性更高,快速部署能力更强。日本陆上自卫队日前装备的OH-1以及正处于试验阶段的俄罗斯“安萨特”(ANSAT)-2RT亦属此列。
  
  
  美军ARH发展之路及思考
  
  我们知道,美国陆军是专用武装侦察直升机开发的始作俑者,也是近50年来最热衷于ARH开发和装备的部队。审视美军武装侦察直升机的发展历程,有两个问题值得思考。那就是,美军缘何对ARH项目兴趣如此浓厚?却又为何在接连成功开发出新一代武装侦察直升机的情况下,宣布项目下马呢?
  首先,冷战结束后的美军所面对的敌人不再是手握核重锤的前苏联,而是分布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第三世界国家、地方武装和恐怖主义势力。这些武装力量往往规模不大,但在作战中精通利用地形掩护的手段,部队部署机动灵活。在武装侦察直升机概念诞生之初,越南战场上的美军就曾遭到越共部队的重创。火力强大的美军地面部队在善于利用热带丛林地形、战术多变的小股游击队时,暴露出敌情侦察能力欠缺和空中火力支援不够及时、有效的问题。因此,只有将空中侦察和对地攻击能力集于一身、而又便于快速部署的武装侦察直升机,才能够有效满足这一战术需求。由于原用于战场观察的OH-6航程小、速度慢,特别是武器装备欠缺(仅装备7.62毫米机枪和40毫米榴弹发射器);同时,OH-58A在投放越南战场后表现平平,美军对后者进行了持续改进,最终形成了OH-58D。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后至今的历次美军作战中,OH-58D逐渐显示出其关键作用。美军赋予该机的战术使命非常明

确,即包括野战炮兵观测,同时为“海尔法”反坦克导弹和“铜斑蛇”激光制导炮弹提供目标照射,还可利用自身的观瞄装置进行目标坐标计算和测距,再经自动目标信息数据链系统(ATH)传输目标信息,使地面炮兵能实时精确的发起攻击。OH-58D也可与AH-64武装直升机组成“猎-歼小组”,互补不足,完成地面支援任务。必要时,该机也可用自带武器发动攻击。海湾战争中,美军共派出了130架OH-58D前往波斯湾,多次摧毁伊拉克沿海的石油钻井平台、快艇和海防工事等目标,深受部队欢迎。不过,美陆军原打算改进592架OH-58D,但后来因预算限制,到1992年年中只改装完成253架。目前,美军仍在对OH-58D装备的红外瞄准系统和旋翼主轴安装的热成像瞄准系统(MMS)进行改进,即“热成像系统改进计划(TISU)”,这将进一步增强该机的目标探测和测距性能。
  RAH-66的下马也绝非偶然,原因很简单――因为它实在太“重”了。美军为RAH-66赋予了太沉重的期望,即要求具备完善的雷达和红外隐身能力、先进的机载电子导航系统和三军战术信息联合分配系统(JTIDS)、双发配置的强劲动力和高超的空中机动能力、“速射炮-火箭-导弹”构成的强大攻击能力。这些条件波音公司都实现了,但也换来了沉重的整机重量(4.6吨以上)和庞大的研发测试经费(计划取消前已耗资80亿美元,若要完成生产计划还将增加10亿美元)。美国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在评价RAH-66的取消原因时认为,类似“十字军”自行火炮和RAH-66这样耗资巨大的专用武器研制计划,已经严重影响了美军的现代化进程。当前,美军的战略重心已从冷战时期的大规模作战转移到对付恐怖主义的“非对称战争”上,针对欧洲环境下的战争而设计的RAH-66,其先进性无庸置疑,但对未来战争并非必不可少。在当前反恐战争为急务的情况下,花巨资研制这种先进武器平台的意义已经大打折扣。
  有鉴于此,ARH-70的重蹈覆辙也就顺理成章了。美军并不是没有考虑到成本的因素,ARH-70采用了回归传统的位于机首下方的目标截获传感器转塔,其结构简单、重量较轻,成本也较低。但一款面向未来战场的先进武装侦察直升机没有理由不武装到牙齿,ARH-70在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上的豪华甚至超越了“柯曼奇”――新型涡轮轴发动机、先进的Brite Star Ⅱ前视红外系统、全数字式动力控制系统和驾驶舱、全球导航系统、雷达和导弹告警系统以及空空、空地导弹、机枪/火箭发射器以及“先进精确杀伤武器系统”(APKWS)和“联合通用导弹”(JCM)等武器装备。结合非凡的低空飞行性能,美军有理由相信ARH-70能提供单机武装侦察、对地攻击、兵力投放和特种作战任务,从而占据未来美国陆军航空兵中侦察、前导和指挥的重要地位。可想而知,ARH-70项目从一开始就受到进度拖延和经费膨胀的困扰。采购价格为62亿美元的该项目,仅在研发阶段就耗资9.42亿美元。起初,新型武装侦察直升机定价在850万美元左右,其中包括研发、制造和Am成本。到2008年7月底,陆军估计每架直升机的费用将超过1200万美元,溢出高达43%,美国国防部估计平均每架采购费用将达到1448万美元。而对现有OH-58E的航电系统和安全保证系统进行现代化升级总耗资仅200N美元。两相比较,绍济性一目了然。此外,集成大量先进技术带来的可靠性问题也不失时机的出现了:1架ARH-70试验机发生坠毁事故,为该项目的终结“钉下了棺材板上的最后一颗铁钉”。
  
  美军ARH项目的发展历程为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自进入21世纪以来,美军军费预算呈数百亿规模增加,但其新型武器系统的研发经费是相对不足的。在武器系统的设计阶段,技术的先进性和可实施性是需要高度重视。而该系统最终能否投入批量生产、装备并且在未来战场上发挥效用,成本和经济性成了决定性因素。笔者认为,包括美军在内的下一代武装侦察直升机平台,应更多采用非开发项目(COTS)、成套任务设备(MEP)和商用现成技术(NDI)概念,具备独立的武装侦察作战和联合对地支援作战能力,并且拥有全球投放和快速部署能力以应对不断高涨的全球反恐战争的威胁。因此,应该成为理想的有人操纵情报搜集、监视、侦察(ISR)与目标截获和瞄准平台。与此同时,在防空导弹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美军未来很可能将越来越倾向于既能用于战场侦察,又可用于攻击的无人驾驶ARH。
  
  东西方的不同选择
  
  对武装侦察直升机保持高度关注并付诸实施的绝不仅仅是美国。根据统计,在每万名军人拥有军用直升机数量上,欧洲国家领先美军两倍以上,日本则次之。那么,拥有同样雄厚的技术和装备储备的欧洲国家和我们的近邻日本,在对待ARH的发展上又有怎样思考和选择呢?
  美军取消RAH-66项目后,世界各国的武装侦察直升机探索之路突然失去了一个很好的标杆,对未来ARH发展方向的判断见解不一,甚至对新型武装直升机的研制也越发慎重。美军的教训表明,对比较经济实用的民用或武装直升机实施改进来解决当前的急需,并尽可能使ARH和其他军用直升机有较大的相通性以减少研制和装备成本,几乎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里唯一的选择。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无疑具备研制先进专用武装侦察直升机的能力,各国在商用和军用领域都装备有大量的轻型直升机和多用途直升机。此外,全新设计的NH-90和“虎”式武装直升机装备部队时间并不长,短期内不会研制新一代专用武装侦察直升机。
  与美军不同,欧洲国家地域狭小,周边多为城市环境,人口密集。为了落实“欧洲安全战略”旗帜下建立欧洲快速反应部队的目标,武装侦察直升机最重要的战术要求就是反应灵活、部署迅速。因此,飞行性能指标是欧洲ARH项目的最重要考量。其次,欧盟各国虽然整体经济实力与美国旗鼓相当,但各国水平仍参差不齐。如果彼此独立对ARH进行研究开发,只能把有限的军费投入到武器装备等军事硬件建设上,而难以在支援保障和协同能力上有所突破。因此,在对待ARH的发展态度上,欧洲国家的策略是在现有商用和武装直升机的基础上进行联合改进改型或采购国外机型。这样既能保证和分享长久以来在众多性能优秀的军用直升机型号上积累的先进技术和性能,又能在通用性概念上实现降低开发、采购和维护成本的目的。欧洲宇航公司的AS355M2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AS355M2是原法国国营航宇工业公司研制的著名多用途轻型直升机――AS350/550“小松鼠”系列的双发陆军武装侦察型,为“云雀”系列的后继机。其家族成员众多,是一个庞大的通用直升机平台,其中包括警用、消防、

高原、陆军、海军武装/非武装型等各型号,其累计飞行使用时间年均达110万小时,总计已达1400万小时。AS355M2在设计时强调使用和维护费用低,双发机型和单发机型间保留了高度的互换性,维护成本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该机大量采用复合材料,噪音和振动小,但动力强劲,结构耐用、可靠性高,飞行噪音极低,容易实施隐蔽行动。该机还可携带大量侦察探测设备以及12.7毫米机枪和4枚反坦克导弹。从战术使用上看,该机往往起到“空中警察”的功能,充分发挥其机动灵活、行动隐秘的特点,组织起大量空中巡逻编队,在重要交通线和战略重点区域上空飞行,及时监控战场态势。
  与此相反,日本在ARH问题上的取向就与欧洲国家截然不同。日本陆上自卫队是在美国扶植下建立与发展起来的。近年来,随着日本军事战略向积极防御调整,其陆上自卫队战略正处于调整之中,本世纪内将由“纯防御”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并将具备一定的远程战略进攻和全球投送能力。以往日本直升机都由美国、德国设计,凭许可证在日本生产组装,如日本陆上自卫队现役的OH-6D轻型武装侦察直升机。由于该机为上世纪80年代研制,目前已显老旧。因此,日本通过自行研制成功开发出第一种自研军用轻型武装侦察直升机――OH-1“忍者”(Ninja)用于替换OH-6D。该机的主要特点是采用新颖的全复合材料无轴承主旋翼系统,座舱内装有平视显示器,旋翼轴上装有与热成像仪相联的传感器。该机防护力强、性能先进,短翼下可挂4枚东芝91型空空导弹或包括M197型20毫米3管加特林炮、“陶”式重型反坦克导弹以及70毫米火箭发射器在内的2吨重武器载荷。此外,该机机动性能良好,只是载重性稍差,主要用于侦察,也能承担一定的对地攻击和空战任务。
  那么,日本为何在美国和欧洲的不同ARH发展道路中选择了跟进前者?日本发展专用武装侦察直升机的用意又何在呢?首先,处于同盟体制下的日本与美国一样在几乎同一时期装备了第一代专用武装侦察直升机,到上世纪末都面临ARH更新换代的问题。日本航空企业在航空动力系统和复合材料的研究上有着深厚的积累,其中,川崎重工在新型旋翼系统和复合材料成型技术的研究项目上已逾15年,研制新型ARH有技术上的保障。其次,日本在发展OH-1的过程中同样遇到成本上升、预算超支的问题。OH-1于1992年由日本防卫厅授权川崎重工研制,2000年服役,其目标单价在1996年时已达440万美元,接近OH-6D的两倍,研制费用(不包含发动机)到1997年已达1580万美元。但OH-1的制造合同分别由川崎重工、富士重工和三菱重工共同承担,三者负责该机不同结构部分的设计制造,因此开发费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分摊。日本近年来连续保持世界军费开支总额和增幅全球第二的地位,强大的资金支持也是OH-1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日本陆上自卫队每个攻击直升机营编配18架AH-1S“眼镜蛇”武装直升机和12架OH-1“忍者”武装侦察直升机,使其整体作战能力成倍提高。显然,这与日本身处国土面积狭小的岛国以及长期以来宣扬“自卫”防务方针的现状极不相称。根据日本政府2008年8月底推出的2009年新一期“防卫计划大纲”,日本独立的作战指挥体制得到了强化,日本自卫队迅速扩张军备和“走出去”的战略方针日益明显。1991年海湾战争后,日本首次向海湾地区派遣战后第一支境外作战部队(扫雷舰队),其武装力量越来越不限于本国国土。日本斥巨资发展专用武装侦察直升机的意图,恐怕也是为在未来战场上一改过去守势为主动出击,将其作为独立作战力量的一部分,为投放在“有事”的全球战场上做准备。
  
  前途未卜的“安萨特”-2RT
  
  若提及中型和重型军用直升机,前苏联/俄罗斯无疑是最具发言权的代言人。在直升机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前苏联/俄罗斯发展出了庞大的运输直升机、武装直升机、反潜直升机等系列家族,形成了众多的型号。不过,在轻型直升机领域里,前苏联/俄罗斯向来鲜有作为。这主要是由于冷战期间前苏联陆军航空兵的主要对手是美国和北约的大规模地面集团军群,其主要战术使命是投放战术机动部队以及为进攻和防御提供空中支援。因此,前苏联优先选择了发展可装载小型作战班组和装备的运输直升机以及火力较强的攻击直升机。武装入侵阿富汗期间,苏军与美军在越战时一样遭遇到地面游击队的威胁。但苏军的战术思想并非前向侦察和引导攻击,而是强调快速火力压制以打击小股地面敌军以及投放、引导地面部队作战。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前苏联会发展米-24“雌鹿”系列这样既拥有强大机载火力、又能搭载8名步兵的武装直升机。另一方面,阿富汗战争和车臣战争的经验表明,为了减少陆军航空兵在日益强大的地面防空武器威胁下的伤亡,前苏联/俄罗斯陆军航空兵更加强调与地面部队的配合――一个战术航空小组配属于一个地面营级部队,同时参与作战行动,如地面部队为直升机联队清除敌地面高炮部队等。此外,前苏联解体后,直到近年俄罗斯经济才逐步恢复元气,十几年来巨大的经济困难和军费开支紧缩也限制了其发展ARH项目的热情。
  今天的俄罗斯陆军航空兵装备阵容空前强大,既有近年新近装备部队的性能卓越的米-28N武装直升机,又有机动性和反坦克火力兼具的卡-50/52共轴武装攻击直升机,似乎完全失去了发展专用ARH的必要。事实是否果真如此呢?早在前苏联解体后的经济困难时期,各大生产中、重型直升机的工厂一时因缺乏订货而陷入困境,而世界轻型直升机市场却方兴未艾。为了改变以往中、重型直升机占苏/俄直升机比重过大的不合理局面,同时也为了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摆脱经营困难局面,俄罗斯喀山直升机制造厂率先研制成功“安萨特”轻型直升机,并于1999年在此基础上改进开发出了其武装侦察型,这就是“安萨特”-2RT。
  乍一看,“安萨特”-2RT似乎完全摆脱了前苏联/俄罗斯原有的中、重型直升机的传统外型,带有鲜明的欧美轻型直升机设计风格,并且第一次将较快的飞行速度、较轻的起飞重量、较强的武器装备和较先进的侦察/瞄准系统等诸多优点集于一身。该机装有GOES 521光电传感器吊舱,可根据需要配置激光测距仪和激光引导装置。武器装备方面则包括12.7毫米/7.62毫米机枪以及机身两侧短翼上4个挂架可携带的2枚9M39“针”式近程空空导弹、2枚500公斤炸弹或2具80毫米火箭发射巢。“安萨特”-2RT还是俄军现役装备的唯一一种采用电传操纵系统的直升机。该机轻便灵活,可对地面分队提供侦察、目标指示和及时低空火力支援,是一种技术先进的武装侦察直升机。
  不过,“安萨特”-2RT的前景目

前还很不明朗。由于前苏联/俄罗斯素来没有装备和使用专用武装侦察直升机的传统和习惯,和现役俄军陆航武器系统的兼容性较差。俄军米-28和卡-50/52系列的潜力还在进一步发挥,未来数十年内恐难研制下一代专用武装直升机。因此“安萨特”-2RT装备俄军的可能性将会很小。同时,尽管采购价格较为低廉,但中庸的侦察/攻击能力使得“安萨特”-2RT在国际ARH市场上的竞争力值得怀疑。尽管其民用型已经获得了包括韩国在内的部分订单,但作为ARH概念的“安萨特”-2RT,未来能否成功打开国际市场的大门,并成为俄罗斯发展下一代专用武装侦察直升机的排头兵,这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国外ARH发展对我军的启示
  
  我国在发展武装侦察直升机的问题上也有所探索和实践,由昌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共同研制的直11武装型(即直11W)轻型侦察直升机就是其中代表。
  
  同欧洲一样,直11W并非单独立项发展的专用武装侦察直升机,而是在原法国宇航AS350“松鼠”多用途直升机基础上仿制发展而来的直11轻型多用途直升机的武装型,该机也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直升机机种。该机装有1台涡轴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2.25吨。直11W最早出现在2004年珠海航展上,2008年珠海航展上首次展示了全外挂武装展示。从武器装备上来看,该机机身两侧短翼武器挂架上可安装共4枚“红箭”-8C型反坦克导弹、2具57毫米18管火箭发射巢以及1门机头搭载23/30毫米速射炮,可有效执行对地火力压制和反装甲任务。从侦察能力上来看,直11W机头上方安装一部球型多功能多光谱双色激光/红外光学观瞄系统,其全视野周视能力可确保执行包括白天、昼夜以及复杂气候条件下的搜索观瞄任务,具有搜索、识别、跟踪目标及对地和一定的对空攻击能力。
  从直11w的上述特点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发展这种武装侦察直升机的初衷是运用直11这种成熟的通用直升机平台,通过改善设计和加装先进观瞄装备和武器,使之成为类似美军OH-58D这样的专用前线武装侦察直升机。那么,这一设想能否如愿呢?首先,笔者认为直11W的性能表现基本令人满意,并且尚存一定的提升空间。与OH-58D相比,直11W起飞重量更大,飞行速度、升限、航程等指标都占优。但另一方面,二者在武器装备和侦察能力上还存在不小差距。首先,由于直11W为单发设计,载重量不足,难以携带更多的对地/对空攻击武器,火力压制能力上受到了一定限制;其次,作为武装侦察直升机核心装备的观瞄设备安装在机首顶部,其视野和隐蔽性不及OH-58D的桅顶设计;最后,受技术能力限制,直11W尚不具备类似OH-58D那样的自动目标信息数据链系统(ATH)。ATH能将目标信息以数字方式传递给地面炮兵或攻击直升机,从而引导火力支援和直接对地攻击,这对于武装侦察直升机有效执行战术任务至关重要。因此,笔者设想未来直11W有可能换装双发动力和先进观瞄装备,并实现与直9与武直10的有效协同,形成类似美军OH-58D与AH-64D的协同组合,由前者引导后者执行攻击任务,二者相互补充和有效配合以达成最高的作战效率。这对于我陆军航空兵面临的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在局部战场上取得信息感知/获取和前线火力优势,是完全有必要和切实可行的。
  
  (编辑 一 翔)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0516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