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1、大豆花叶病毒病。病原菌为大豆花叶病毒。大豆花叶病毒病的初侵染源是带毒种子在田间形成的病苗,由介体蚜虫在田间传播可引起多次再侵染。大豆花叶病毒病的症状因品种、感病阶段及气温不同差异较大,一般分为轻花叶型和重花叶型。轻花叶型叶片生长基本正常,叶上出现轻微淡黄绿相间斑驳,后期发病和抗病品种多表现此类症状;重花叶型病叶呈黄绿相间斑驳,皱缩严重,叶脉变褐弯曲,叶肉呈泡状突起,叶脉坏死,植株矮化。品种抗性差异显著;种子带毒率越高发病越重;介体蚜虫发生越早、数量越大发病越重;高温、干旱、少雨天气有利于蚜虫的发生、繁殖,尤其有利于有翅蚜的迁飞,传毒率高,病毒病发生严重。
  防治措施 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和耐病品种,播种无毒种子,建立无病毒留种田,留种和播种时剔除褐斑粒。蚜虫的防治可用40%乐果乳油1000~2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40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施用防病毒药剂。在发病重的地块喷施防病毒剂,主要有40%克毒宝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31%病毒康可溶性粉剂800倍液;7.5%克毒灵水剂500倍液。
  2、大豆根腐病。该病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感染,出土前种子受害腐烂变软,不能萌发,表面上有白色霉层。在大豆开花结荚期为发病高峰期,田间出现大量黄叶,病株矮化、根系全部腐烂,导致病株死亡。轻者叶片变黄,提早脱落、结荚少、籽粒小、产量低。大豆根腐病在田间发生往往呈“锅底坑”状分布,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发病点。
  防治措施: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增施有机肥,培育壮苗,增强抗病力。还可用多菌灵、福美双和杀虫剂等大豆种衣剂拌种,种衣剂用量为种子重量的1.0%~1.5%,或用2.5%适乐时150mL乳油加20%陈普降40mL,或小叶敌400~500倍液,或2%万佳丰水剂300倍液,或2%菌克毒克750mL/hm2拌种子100kg。
  3、大豆灰斑病。主要为害成株期叶片,也可侵染幼苗、茎、荚和种子。病粒出生的幼苗子叶上出现半圆或圆形褐色病斑。成株期叶片上的病斑最初为退绿圆斑,逐渐发展成为边缘褐色、中央灰色或灰褐色的蛙眼状斑,故又名蛙眼病。后期也可形成不规则形病斑。潮湿时叶背面病斑中央部分密生灰色霉层,为病菌的分生孢子。严重时病斑布满叶面,病斑合并,叶片枯死脱落。茎斑纺锤形或椭圆形,荚斑圆形或椭圆形,因荚上多毛,不易看到霉层。籽粒上的病斑与叶斑相似,多为圆形蛙眼状。
  防治措施:苗期较湿润多雨的地区,用50%福美双或50%多菌灵拌种,每100公斤种子用药0.3公斤;针对感病品种,生长茂密的豆田,于发病初期或荚和籽粒易感病期喷药,以控制籽粒上的病斑。常用药剂有40%多菌灵胶悬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用药100克,或50%甲基托布津100克,兑水80公斤~100公斤喷雾。视病情发展,间隔7天~10天,共喷2次~3次。
  4、大豆胞囊线虫病。该病为土传病害,一旦线虫传入无病区,后患无穷,再治就难了。所以,应对所有农田进行线虫普查,查清有无与发病程度,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防治。
  防治方法:(1)药剂拌种:用35%多克福大豆种衣剂拌种,按种子量1%-1.5%的药剂量进行拌种;用40%甲基异硫磷或甲拌磷按种子量的0.3%拌种。种衣剂中含有10%的呋喃丹(克百威)成分,对线虫有驱避作用,但驱避作用只有10-15天。所以,种衣剂防治胞囊线虫病只能用于胞囊线虫中等偏轻的大豆田。 (2)土壤施药:在胞囊线虫病中等偏轻的豆田,可以用3%呋喃丹颗粒剂每公顷75千克与大豆种子、肥料混播,可有效抑制第一代胞囊线虫,并兼防根蛆、蛴螬等地下害虫。(3)生物防治:用种子量2%的生物制剂保根菌(淡紫拟青霉) 拌种,保根菌可在大豆胞囊线虫体内寄生,一个月内的防治效果比呋喃丹差,一个月后防治效果超过呋喃丹。
  5、农业防治措施。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大豆病虫害的出现,首先,东北地区在进行大豆种植工作的初期选种阶段应该进行严格的调种检验工作,结合种子产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用,将品种的产量和品种的病虫害进行双重考虑,做到精选高产抗病虫品种,避免种子中会携带病原体。其次,种植大豆时,选地严禁迎茬、重茬,提高轮作换茬的科学性,避免大豆病虫害的发生、降低大豆病虫害发生概率。再次,提高种植技术。开始进行播种初期应该根据田地的实际情况适期播种;在幼苗阶段及时清除带有病毒的植株;在施肥阶段,坚持合理施用化肥增施有机肥料;中耕方面,注意掌握中耕时间,提高土壤通透性,降低或消除病虫害对大豆的侵袭,整体提高大豆植株的抗病能力。最后,收割大豆后需要及时清除田间还存在带病株体,同时进行必要的耕翻土地工作,将病虫害翻到土表或者将病残体埋于地下,经过长期的风吹日晒,大大的降低病原体的成活率,加速病虫害的消亡。
  6.化学防治措施
  在大豆的不同种植阶段,具体的化学防治措施也不尽相同。首先,在进行豆种植工作的初期选种工作后,应该使用药剂拌种对大豆种子进行包衣,可以在种子阶段和幼苗成长的初期阶段对种子、大豆主根和幼苗对其进行保护,有效地降低病虫害的侵袭,起到保护的作用。其次,大豆生长的不同阶段,产生的的病虫害也不同,针对东北地区常见的大豆病害和常见的大豆虫害,大豆灰斑病、大豆花叶病毒病、大豆细菌斑点病、大豆霜霉病、大豆斜纹夜蛾、大豆蚜虫、大豆食心虫、大豆蚜虫、大豆造桥虫等,应该在发现初期及时的取化学药剂防治方法。最后,加强大豆田地的田间管理,及时采用化学药剂清除田间杂草,不仅避免杂草中携带一些病虫源转移到大豆植株中,还能为大豆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有效的清除这些病虫源、减轻病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11421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