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昆明海埂地区农民工体育现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如今农民工体育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如何最大限度的保障农民工的体育权益,成为很热门的研究话题。本文以云南省昆明市海埂地区的农民工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为突破口,以小见大,对新时期整个云南省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广和普及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词】农民工;体育;现状
  0 前言
  “农民工体育”是全民健身运动是否能广泛深入发展的风向标,是“全民健身体系”中“全民性”的边缘地带。云南省位于我国西部,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工体育活动的开展程度在全国也处于下游,海埂地区位于昆明市的西郊,有大量农民工或长期或短期居住于此,此地区农民工体育活动的现状对于整个云南省的农民工体育活动现状具有代表性意义,对海埂地区农民工体育活动现状展开研究和分析,对新时期云南省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广和普及、社会体育的全面发展以及“和谐体育”的构建有着积极意义。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发放问卷和走访调查,对海埂地区的农民工展开调研。调查对象中多数为男性,占79%。17―36岁的农民工居多,占63%,37―465岁的占21%,60岁以上的占2%。
  2 昆明市农民工体育活动现状
  2.1 农民工参加体育运动的目的
  动机是驱使人类活动的内部原因,目的是人们通过活动而达到的结果。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多样化受制于体育功能的多元化。在被调查的农民工中,大多数农民工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是娱乐休闲和强健身体,分别占46%和33%,少数农民工以培养兴趣爱好为目的,占12%,其他目的的占9%,以社交为目的的占1%。这表明,城市农民工对体育功能的认识在不断深入,相比强健身体这种基础需求,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和动机在逐步多样化、多彩化,他们的休闲娱乐更多是以体育为主,以体育作为沟通和交际手段正在被他们所认识和接受。但受制于他们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对全民健身认识的不到位等主客观因素,要让他们转变体育健身动机和养成终身体育意识还需要一段较长的适应期。
  2.2 农民工参与体育活动的体育场地与设施状况
  体育场地与设施是城市农民工参与全民健身的“硬件”保障。在被调查的农民工中,大多数农民工认为工作单位和居住地的体育场地与设施不能满足需要,其中,有34.5%的农民工认为有点缺乏,31.1%的农民工认为非常缺乏;仅有少数农民工认为工作单位和居住地的体育场地与设施十分充裕,占调查总人数的2.8%。工地建筑业的农民工认为工作单位和居住地的体育场地与设施“有点缺乏”和“非常缺乏”的人数比例在各行业中最高,认为“十分充裕”和“比较充裕”的人数比例在各行业中最低;企业单位农民工认为工作单位和居住地的体育场地与设施“基本满足需要”和“比较充裕”的人数比例在各行业中最高;服务性行业农民工认为工作单位和居住地的体育场地与设施“基本满足需要”的人数比例仅高于工地建筑业。可见,企业单位农民工参与全民健身的场地设施均优于其余各行业,其次是服务性行业,最差的是工地建筑业。
  2.3 农民工参与体育活动的消费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几乎占70%的农民工从来不参与体育方面的消费。在为数不多的参与体育消费的人群中,费用额不足10元每月的占35%,超过20元的占10%。有研究显示,目前昆明市民人均每月体育消费达30.168元。前后对比,可以看到,海埂地区农民工的平均体育消费额是非常低的。在消费内容上,用于健身器材和健身房消费的仅占总人数的18.3%,用于购买体育彩票的比例远远大于购买健身器材、健身书刊、运动服装等消费行为的比例,高达59.3%,这从侧面反映出,农民工兄弟存在一夜暴富的梦想,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提高是他们最迫切希望得到的。
  2.4 农民工参与体育活动的内容和时间
  农民工的业余时间不是太多,而且时间和时长几乎得不到保障。在业余时间处理的选择上,多数人选择了“短休”和“聊天”,这两项内容占总人数的55.7%。选择短休、闲聊来消磨时间,一是因为工作时间不确定,而且一般以体力活为主,二是因为待遇太低。根据调查可看出,45%的农民工每天要“10个小时以上”的工作时长,仅有 10%的人每天可以低于“8小时”工作时长。海埂地区农民工的薪水计酬方式,使更多的农民工必须用时间去换取更多的报酬,休闲娱乐对于他们来说是奢侈的。在被调查的城市农民工中,几乎没有体育活动行为的占总人数的26.0%,每周3次以上的占14.2%,每月不足3次的,占51.0%,每年不足3次的占9.5%。涉及到的运动项目中,以走路、爬山等体育项目的人数最多,占40.1%,球类运动,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足球等,占45.7%,以体育欣赏为主的占14.5% ,以舞蹈等为主的(多数为广场舞),占11.8%,以民族体育活动,气功、太极拳等,仅占4.2%。可见,海埂地区农民工的体育运动项目大多符合农民工业余时间参与体育运动的特征,即运动量小、带有娱乐性质、不受场地限制的体育运动项目,锻炼方式和方法比较单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能因其动作技术的复杂性(如太极拳和无数)以及缺乏相关的健身知识和必要的健身指导而不太受农民工的中意。多数人对体育运动项目没有涉及过,体育项目的普及率偏低,多数只知道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大众项目,大众体育素养有待提高。
  3 结论与建议
  昆明海埂地区的农民工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不够明确,目的不够清晰,他们虽然对体育功能的认识有所加深,但仅仅停留在“强健身体”的层面上,对于新兴的、比较小众的运动项目知之甚少,体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媒体需要对农民工体育的娱乐休闲功能再开发,农民工需要提高对体育交往功能的认识。农民工进行体育活动的场地匮乏、设施陈旧,体育健身宣传与指导工作不到位,农民工体育运动缺少相关社区和劳动保障部门的支持。农民工参加体育运动的消费水平偏低,消费人群少,消费层次低,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金额少。农民工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的空闲时间不能进行大量的、长时间的体育运动,今儿造成他们对运动项目缺乏兴趣,如此下去,又进入了恶性循环。
  要更好的发展农民工体育运动,改变现在的状况,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真正把城市农民工体育纳入到整个社会支持网络中。在加大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的同时,政府更要营造良好的健身氛围,加强农民工对全民健身运动的认识水平,培养和激发他们参与全民健身的动机,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建立“政府与社区、单位与农民工”一体化健身服务体系,为农民工提供优质的体育服务保障。相关部门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定相关特定的、能确保每一个公民(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的法律。
  【参考文献】
  [1]鲍明晓.经济学视野中的群众体育[C].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群众体育故略研究.2005年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文集: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17-129.
  [2]樊炳有.民营企业农民工体育发展中政府的作用[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
  [责任编辑:王伟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11900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