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玉米螟是世界性钻蛀害虫,玉米受害后降低品质和产量,单一的防治方法很难达到预期防治效果。为了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避免污染生态环境,必须大面积采取生物防治及物理防治,小区域采取化学防治方法。
  关键词: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
  玉米螟俗称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是具有巨大危害潜力的世界性害虫,分布广泛,全国各地玉米产区均有发生。除为害高粱、棉花、谷子、水稻等。在玉米上,初龄幼虫蛀蚀嫩叶形成排孔花叶;3龄后蛀入茎秆为害花苞、雄穗及雌穗等受害玉米营养及水分疏导受阻,长势衰弱,茎秆易折,雌穗发育不良,影响结实。
  在我省玉米螟发生范围广,面积大,危害日趋严重。据估计,玉米螟的危害常造成玉米减产10%―30%。玉米螟可危害玉米地上的各个部位,以老熟幼虫在玉米秸秆、根茬和穗轴里越冬,由于玉米螟钻蛀性比较强,玉米受害后降低籽粒质量及产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单一的防治方法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产品贸易安全。所以,在玉米螟的防治上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综合防治措施有,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目前主要有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和农业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通过秋翻地进行机械灭茬、合理轮作,降低越冬虫源,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增肥地力、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植株抗性,选用抗虫品种,在玉米收获后将田间多余的秸秆烧掉,以减少越冬虫源。
  2物理防治
  高压病汞灯防治玉米螟,是利用玉米螟趋光性,诱杀玉米螟成虫的一项有效、简便易行的物理防治措施。每盏灯可控制玉米面积16hm2,防效在60%以上。每盏灯之间的距离150m用400w内镇式汞灯,将其安装在玉米秸棵集中村屯内开阔的地方,大村屯5盏,小村屯3盏,灯间距离为160m。灯安装在备好的三脚架上并将灯头固定,以防摇动。三脚架下修一捕虫池,灯头距水面约半尺。捕虫池的制作在灯头下修一直径1.2~1.5m,深0.3m的圆形捕虫池(也可用大锅代替),为防漏水将池底、壁铺上塑料布,有条件的地方可修水泥池,池中放2/3清水及50~100g洗衣粉,以增加粘着力,防治诱来的成虫爬出。防虫期间3天换一次水,换水后要重新加洗衣粉。每天早上用笊篱捞出诱到的死蛾。开灯时间根据玉米螟成虫活动时期我县于6月下旬开灯,7月上旬关灯,每天晚9时开灯,次日早4时闭灯。
  3生物防治
  3.1白僵菌封垛防治玉米螟技术
  是利用玉米螟在春季打破滞育后,从秸秆中爬出寻找水源,喝水化蛹活动的特点,使玉米螟在活动时接触上白僵菌,消灭玉米螟发生虫源,减少玉米螟的田间危害。防治时间我县一般在4月末左右。防治方法:封垛时,在秸秆茬口两侧中间部位,每隔一米左右,把背负式动力喷粉器的喷管插入垛内,向垛内喷粉,每立方米秸秆用菌粉(每克含孢子50~100亿)100g,待垛上部冒出白烟既停喷,再换第二个位置,如此重复直到全垛喷完为止。
  3.2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
  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的关键是做好越冬代玉米螟化蛹率的调查,化蛹率是蜂卵相遇的关键依据,只有蜂卵相遇,才能达到防螟的效果。
  放蜂时间的确定:
  赤眼蜂是卵寄生蜂,防蜂时期是否合适对防治效果至关重要。要求害虫的产卵期与赤眼蜂的羽化期向吻合。当玉米螟的化蛹率达到20%时,后推10天为第一次放蜂日期,我县一般采取二次放蜂技术,一般第一次放蜂时间在7月上旬,第一次放蜂后,间隔5-7天第二次放蜂。
  放蜂数量:
  每亩地放蜂数量15000头,每次每亩地放蜂量为7500头。每亩地每次两个放蜂点,每个放蜂点一块小蜂卡,每次每点放蜂量3750头,控制面积333平方米。
  放蜂方法:
  撕蜂卡:按放蜂数量把大张蜂卡撕成小块,每粒寄生卵约可出蜂80-100头,每亩两块。定放蜂点:每亩定2个放蜂点 ,把两个小峰卡片放到一亩地即可。例如:每亩垄宽67厘米计算,从上风口开始计算第九垄为第一放蜂垄,从地头走14米为第一放蜂点,再走28米为第二放蜂点,此后每隔28米为一个放蜂点。从第一放蜂垄起每隔18垄为一条放蜂垄,以此类推,放蜂点同上。放蜂:在放蜂点上,选一株生长健状的玉米,选植株中部的一个叶片,沿主脉撕成两半,取其一半放上蜂卡,向茎秆方向,向下轻轻卷成筒状,然后用线或牙签订牢。
  3.3 BT防治玉米螟技术
  利用3WX-300G型自走式高杆作物喷雾剂,每亩600-100克BT粉剂,于玉米心叶末期对水喷雾防治。
  4化学防治
  在玉米心叶末期,利用3WX-300G型自走式高杆作物喷雾机,选用48%毒死蜱乳油15.~2.25升/公顷+磷酸二氢钾2.25~3公斤喷雾防治;也可将40%辛硫磷乳油配成0.3%颗粒剂,撒在喇叭筒里。
  (作者单位:151700黑龙江省明水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12420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