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学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体育课改已经在我国发展了许多年,但是依然存在学生喜爱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许多体育老师同样存在这样的困惑与忧虑。究其原因,是没有找到合适的体育课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的形式、方法,令学生们提不起兴趣。本文从上述内容着手,研究能够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希望经过实际的摸索与实践,能够获得较大成效,为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排忧解难。
  【关键词】课堂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厌学现象;体育教师
  体育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令其适应社会能力的整体水平,将技能、情感、行为与认知等多个领域构建在一起,融合体育、心理、生理与健康卫生环境等诸多学科,形成了体育课程全新的理念。将“健康第一”放在首位,不断激发与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他们因个体差异而出现的不同需求,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这些要求对体育教师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与突破,但却更加有助于对现有教学模式或实践的改革。
  1 在新课程下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青年教师本应怀着激动的心情与满腔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的教学工作中来,他们认真编写案例,布置场地器材,亲身讲解示范,组织课堂活动,每一个环节都尽量做到尽善尽美,但却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困难重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学生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压力,从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上都没有得到较大的改善,存在一系列弊端,最终阻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1.2 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依然落后,重运动技能的教学,轻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将提高运动技能与增强体质作为最终目标,忽视了学生的自我锻炼以及习惯的养成;重视个别尖子生的选拔与重点培养,对全体学生的发展却置之不理;教授学生大量运动技术,却忽视了体育的终身功能,那些长久以来学习的体育技能实际上对未来的工作与生活并无过多的关系,且作用不大,浪费时间在这上面,最终离开学校后依然是两手空空。
  1.3 传统的教学方法由于简单往往在体育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教学中重点在于教师的教,忽略了学生的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在不明所以的情况下就跟着老师机械的做,“依样画葫芦”被认为是最好的教学。所以,传统重技能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了严重的依赖心理,久而久之学生的创造性都被泯灭了,更加忽视了学生对于情感的体验以及学习兴趣的激发,许多学生因此具有热爱体育,却不愿意上体育课的矛盾心理。
  2 推进课改,明确体育教学模式转变方向
  中国成立之后经过多年对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最终制定出了最大的一次教育改革,在教学内容中融入了新的理念、新的课程评价、新的教材,并且对教育工作者也同样提出了新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师的个人修养与专业素质,培养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成败至关重要的因素。中小学教师要求迅速适应新的改革方案,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将自身传统的教育观念摒弃,取而代之的是新的教育观念,深入了解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将其应用在教学活动中,在课堂上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改变原有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发挥新时期课改的优势,适应课改需求,以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2.1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是第一位
  在新课标的教育指导下,要将健康作为重中之重,这不仅是现代教育发展规律的要求,同时也是人性化教育的要求。人们的生活水平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物质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同时人们的空闲时间多了下来,这就使得原有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近些年来,健康问题层出不穷,“文明病”、“亚健康”是随处都可以听见的名词,根本原因是人们的体力活动减少,国民体质变弱,因此要想增强国民体质就要增加体育锻炼,强身健体,这也是目前人们对于身心健康的普遍追求,多多参与体育锻炼已经变成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比如,医疗改革制度的进一步实施与完善,使健康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许多城市市民每天清晨去晨练、登山或是在公园内打球,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到全民健身的计划中来,终身锻炼的意识已经在人们心中扎根。所以,体育教师也要将“健康第一”的思想作为体育课的主体思想,通过体育教学的方式会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根本出发点,指导学生学会基本的运动技能,培养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最终达到增进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健康,全面发展适应社会能力的技能的目标。
  2.2 新体育课程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无乐趣。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生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2.3 关注学生兴趣,满足学生需要
  以前的授课形式,无论是组织安排还是教学内容与方法都过于成人化,太注重传授运动技能,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造成了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学生的特点,关注学生心理和个体差异。比如,采用合理的分组教学和分层教学,游戏教学;降低技术学习和考核难度,鼓励学生的进步;发扬民主,区别对待等。要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选择,让教学内容和方法更贴近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使体育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热情,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活动的能力,培育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意识,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外,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自评、互评,形成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探究过程,搭建师生平等交流的平台,营造自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保证课程目标与价值的实现。
  2.4 演好教师角色,共享课堂乐趣
  新体育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但有部分教师歪曲了其中的真正含义。课堂上放任自流,学生想怎么玩就让他们怎么玩。事实上,“满足学生的需要”并不是忽略和排斥教师的引导。对于个别“任性”的学生必须花精力给予正确引导和利用,引导他们融入集体,感受活动的乐趣,变“要他参与为他要参与”。同时,要运用好精心加工的课程资源,不断营造“新鲜感”,强化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学中乐,乐中练,练中提高技能”,享受课堂的乐趣。
  3 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下体育教学模式又一次历史性转变,是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阶段和新境界。广大体育教师激情投入体育课堂教学程序改革的积极性必须肯定,在改革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是可以理解的。只要我们深入理解体育课程的本质,明确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掌握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确立身体锻炼与运动技能教学在整个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同时,通过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带动体育教学的整体改革与发展,努力开创新课程改革下体育教学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尹东焱.对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体育教学的探索[J].学周刊,2013(05).
  [2]汪建华.浅析《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化[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1(12).
  [3]栾金峰. 谈实施体育素质教育的几点认识[J]. 中国证券期货,2011(07).
  [责任编辑:曹明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16471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