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文理科院校PTME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借鉴众多高校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阐述PTME模式中4个组成部分的具体含义,分析各个部分的组成、构成要点、设计依据、实施要点和目的。
  关键词:PTME;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理念;评价体系
  0 引 言
  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一直是高校工作者研究的首要问题。很多高校在研究CDIO、双元制等众多国际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改革设想。
  1 PTME人才培养模式的组成
  1998年,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周远清曾对人才培养模式作出过阐述。他认为所谓的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或手段。我们提出PTME人才培养模式,即规划(planning)、思路(thinking)、方法(method)和环境(environment).该模式的中心是制定一个规划、转变两种思路、研究两种方法、建设三种环境。
  2 PTME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
  2.1 制定一个规划
  在众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第一个要点就是培养目标。从管理学上来说,一个高等院校需要培养出怎样的学生,即设定学校的教学培养目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我们在这里提出的规划既不是学校的教学规划,也不是学生的培养目标,而是学生本身的职业和人生规划。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在普通高校中,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百分之八十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是一片空白,他们不知道应该学什么、做什么,更不要谈理想、谈未来。没有了目标和方向,就没有了前进的动力。
  高校的责任是培养人才,那么就应该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而实现这个中心的关键就是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大学生进入校门,相当于初步接触社会,有必要让他们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和优胜劣汰的生存准则。每个人必须明确地把自己5年、10年甚至20年的人生给规划出来,并依据规划制定短期和中长期目标。
  2.2 转变两种思路
  转变两种教学思路具体地说就是推行层次式和模块化教学,提倡“文理交融、理实并重”的“大学科”教学理念。
  2.2.1 推行层次式、模块化教学
  不同的人在能力、认知方面是存在差异的,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采用平等式教育无可厚非,因为在人的成长阶段,很多思想和思维还没有定型,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教给他们基础的、通性的知识是必需的。进入大学以后,大学生需要面对丰富多彩的人生规划、理想和就业,这个时期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种技能,使他们能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更好地“养活”自己,让他们离自己的理想更近,所以就应该推行层次式教学和模块化教学。所谓层次式教学是指在进行高等教育时,依据入学成绩和人校测试成绩,兼顾学生自身的爱好和基础能力进行分专业、分层次的重点教育,同时为保证公平性,可根据学生的阶段性成绩进行末位淘汰,择优提升。模块化教学是指基于培养的综合性、复合型人才要求,在2+2分段培养的基础上,采取厚基础、宽门径、多模块的人才培养体制,在培养方案中增设相关专业课程模块,学生可在主修专业课程之外选择1-2个复合专业课程模块。
  2.2.2 提倡“文理交融、理实并重”的“大学科”教学理念
  现有的高等院校,特别是理工科类高等教育,工程教育的工科特色不明显。学生规模的剧增义使工科必需的实践环节更流于形式。在文科类高等院校中,基础文科与应用文科分割过于清晰,文史哲类专业基本不开设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类的课程,政、经、法、管等类专业的课程方案中人文科学类课程又非常薄弱,由此导致人文科学专业毕业的学生虽有一定人文底蕴,但缺乏接触社会、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而应用文科专业毕业的学生又有基础学养薄弱、人文底蕴不足的缺陷。同时,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大学生学习基本局限于学校之内,实践课程过于袖珍,更流于形式。学生往往适应社会能力不足,应变能力不足,实践经验不足,从而在走向就业市场时缺乏优势。
  我们提出“文理交融、理实并重”,有着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文科与理工科知识的融合。理工类专业开设基础性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类煤程,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专业学生交叉学习通用性课程。在相关相近专业间鼓励学生跨专业学习,增加自选课比重,推行开放式听课模式,在校学生可去任何一个课堂听课。二是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初期重视基本素质能力和通用技术能力的培养,后期重视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的教育。在进行理论灌输的同时,加强实践学习,努力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印证理论的良性循环。
  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目前已形成了以工学为主体,以信息学科为特色,包含经、管、文等7个学科54个专业融合的综合性大学按照“文理交融、理实并重”的“大学科”教学理念,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在理、工、艺学科开设经、管、文等基础性课程,在经、管、文学科交义开设通用性课程。
  2.3 研究两种方法
  两种方法主要是指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教学机制和考核机制,学习方法主要推行探究式、启发式和项目式学习模式。
  2.3.1 教学方法
  当前高校的评价体系过多地强调了高等院校的科研数量、论文数量,评价指挥棒太功利,使得高校大多偏离了原来的办学宗旨――教书育人。学校看重的是教师的科研水平和论文发表数量以及各种国内、国际科技竞赛,教师疲于应付各种科研考核,教学质量逐年退步。
  近年教育主管部门已认识到这个问题,在教师职称的评价中提出了教学型教授和科研型教授两种类型。高等院校的主体是本科生,其次足研究生。教学型教授应注重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以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科研型教授应侧重于科研领域和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这样一方面减轻了部分教师高深专业领域的研究压力,提升了本科生基础性知识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科研型教授也相应减轻教学任务的压力,保证学校的科研产出,保持和提高了学校在当前评价体系中的应有位置。   当前高校学生的考核要求中,降低不及格率是很多高校的重点工作之一,其本意是通过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素质,降低不及格率,但是,由此也忽略了不及格率的创造主体――学生。纵观近10年不难发现,学生的整体素质呈现下滑的态势,学习意识不断倒退,“学习无用论”“考试60分万岁,多1分浪费”的思想有所回潮。究其原因,正是由于学校严进宽出的考核机制,使得部分学生形成了“混也能毕业”的思维。因此,我们不应该提倡降低不及格率,反而应该“提高及格要求”,让部分荒废时光的学生无法走出学校大门。这样才能实现以考试为手段,端正学生学习态度,考核学习成果的目的。
  2.3.2 学习方法
  高校学生的学习方法研究是学校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要使学生能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就必须加强学习指导,让学生具有较高的认知与学习策略。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这样一个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教授学生如何学习比教授学生知识本身更为重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高校的基本任务是“学校的责任不是培养青年人进入具体的生活,而是为他们做好继续接受教育的准备,学习的主要作用是为了进一步学习而学习,或者为了变得更完美而学习”。这里就需要着重研究三种学习方法:启发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
  启发式学习是教师设定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大量的自我引导式的学习来解释或解决问题,并且要从结果中得到一些恰当的推论,在过程中发现一些符合实际的或者是概念性的知识。这种学习方式是培养刚入门的学生的主要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引导他们尽快地掌握学习方法。同时,在开展学习时,要求他们形成问题讨论小组,以培养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阅读与观察,以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进而获得答案并进行交流、检验与评价。应该说探究式学习是学习的最佳方式,但是,它也要求学生必须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对未知领域探索的好奇心。
  项目式学习是让学生在真实或者虚构的项目案例中学会应用理论,在项目的最后提交书面报告,总结项目产品开发的流程和成果。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实践的方式教会他们工作经验。
  2.4 建设三种环境
  这里所述的三种环境主要包括外部环境、人际关系环境和学习评价体系。影响大学生创造思维性发展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外部因素为社会时代因素、教师素质因素、教学模式因素、校园环境因素和学生个性发展及创造主动性因素。可见,环境因素对于人才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外部环境主要包括硬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两种环境具有相当的局限性和自身特点。我们主要从人际关系和评价体系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997年,以Dearing为首的研究小组发表的《Dearing Report》提出了大学治理应遵循三条原则:大学自治应受到尊重,学术自由应受到保护;大学治理是开放的和反应敏捷的;大学的治理机构应该对自身的有效性和业绩进行评估。按照这三条原则,我们对人际关系环境提出了几点建议:①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大学生应培养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学生理应学会科学地处理自己的事务,大学是他们跨入社会大学的学前班,在这里他们可以幼稚甚至犯错,但是,学到的也将是一生受用的。②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师生关系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他们之间还有一个桥梁――学术自由。学术自由意味着讨论,上述提到的三种学习方法,易让师生之间产生思想的碰撞,尤其在文科类专业,这对于学生创新性的培养尤为重要。③学校与学生的关系。学校和学生之间是一个母体与幼崽的关系,学校给予学生的是关怀和能力,最终是让他们脱离母体进入社会。学校要做的是利用所有资源给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生应该感谢母校提供的各种资源,并以自己今后取得的成就来回报学校。学校与学生之间不应该有过多的管理层和约束条件,彼此间应尽可能地形成有效的沟通渠道。
  在传统的学习评价体系中,最简单的方法是考试。近年,教育部门已认识到考试成绩的好坏不能全面地评价一个学生,所以有必要建立一个三维考核模型。一是基础性考核,学校有必要对设置的课程进行分类,对于基础性、客观性较强的课程,仍然采用考试的方法,形成对学生的基础技能的考核,秉承“严师出高徒”的传统教育理念,严把考核关;二是创造性考核,对于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可采用论文或项目考核模式,注重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学习、创新思维的培养,但是需要严把论文关,对于可能的抄袭行为要严控并严惩;三是能力考核,推行自治校园,对个人在“社会”这个群体中的表现进行校、师、生全方位的能力考评,旨在培养精英型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结语
  如何充分发挥高校的作用,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各式人才是每个高校必须考虑的问题,而PTME是在众多先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大胆提出的更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本着“教书育人”的办学宗旨,在一个充满自由氛围的学校环境中,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人生规划,培养有理想、勤探索、勇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PTME模式只是针对综合性院校提出的一个培养方法,如何根据各自不同类型高校的自身特点,提出具体的更详细的培养方案,是今后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17598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