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薄长板板型控制方法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来我国钢材市场低迷,大多数企业处于亏损经营状态,为应对这一局势,企业薄板研究及其生产不断增加,目前为止,7~8mm钢板进入了规模生产状态。为确保生产环节顺利安全,尽可能地降低带出品的出现,必须加大力度探讨薄长板板型控制方法。
  关键词:薄长板;板型控制方法;弯辊;轧钢操作;矫直机操作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G14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8-0065-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18.034
  为改善薄长板生产技术,企业对7~8mm薄长板进行了研究,结合自身实践,已形成了一套相应的板型控制技术流程,该技术提升了生产效率和质量,为企业顺利完成订单提供了保障,同时还缩减了生产成本,具有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1 企业薄长板生产计划
  1.1 平稳过渡钢板规格
  要想平稳过渡7~8mm钢板的生产流程,必须设置约10块规格类似的钢板,防止在规格上有非常明显的跳变,通过这种方式防止设备因不能及时适应而导致辊缝产生偏差,要不然难以控制前几块薄长板板型,容易造成堆钢事件。
  1.2 确保辊期科学
  尽可能将薄长板放在轧辊中后期。刚开始时,因轧辊中部具有相对偏大的热凸度,这样容易产生大中浪,高速放钢过程中因表面出现明显的抖动,非常易与轧辊接触,进而产生卡钢事件。而末期时,因轧辊中间磨损较为严重,容易产生大双边浪,这时候的钢板两侧相对偏薄,可能造成镰刀弯、剪切难,也可能会产生轧薄事件,使得带出品形成,成本增加,
  1.3 交叉安排
  在安排7~8mm计划时,最好要持续轧制大约20~30块,太多会导致辊道温度太高。当生产的薄长板低于10mm的时候,将定时关闭辊道辊身冷却水,通过这种方式避免钢板温降速度过快,无法有效控制板型,要是一次轧制的薄长板数量过多,易于出现辊道卡钢,引发相应的事故。
  2 加热操作环节的注意事项
  因薄长板生产用到的坯形特别,因此应当控制好加热环节,要根据烧钢工艺温度上限烧火,同时还应确保不出现翘钢,以避免引起事故,造成经济损失。
  3 轧钢操作环节的技术要领
  3.1 冷却水控制
  薄长板轧制前需要预先调小或关闭辊道冷却水,同时还需要关闭侧喷。薄长板本身温降速度非常快,如果使用冷却水更好提速,而侧喷将导致其侧温下降速度太高,形成侧单边浪,特别是在冬天,将使轧机附近形成严重的雾气,影响到板型的控制。另外,还要合理控制辊身冷却水流量,薄长板轧制过程中将其控制在中间两端都是50%,以防止其降温过快。
  3.2 粗轧展宽环节
  为避免出现翘钢,通常保持滑雪板系数处于
  -5~-8范围内,并设定其影响长度为2。如果翘钢明显,则应进行手动平整,方法是:(1)调整扭矩在750kNm左右,使压下量小于10mm;(2)使咬钢与轧制速度相同,同时设定在1~1.5m/s范围内;(3)调整滑雪板系数及其影响长度。
  根据以上技术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多数翘钢均能够在平整大约两道后消除,为缩减所用时间,主操应当科学分配每个人的任务,科学使用两个计算机,所需时间为8~10s。同时,翘钢明显的时候,在手动平整后应当及时进入自动化程序。流程如下:(1)平整介绍之后,转钢对中后使辊道进入手动状态;(2)根据操作台,恢复自动状态;(3)进行计算,使辊缝自动调整至设定位置;(4)恢复自动轧制程序。
  钢板轧制结束后非常易于出现斜角,要是控制好钢温,调滑雪板系数至-4左右,可以取得明显效果。要是翘钢轻微,就算是调整系数至-8同样无法起效,应在其展宽完成之后纵轧1道次,拉停钢板,手动调节,使其头尾与转钢辊道平行。然后接着进行轧制,可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明显减少相应的带出品。
  3.3 精轧环节
  3.3.1 尽快对机前、后抛钢距离进行调整:薄板轧制过程中,特别是最后一道次空放时,应当调整滑雪板系数至+1或+2,以此防止钢板过薄,头尾温太低,因受到重力钢板头部下扣,易于导致钢板头部扎到轴承座上而出现卡钢,而后续钢坯将继续向轧机运行,最终出现叠钢。要是尽快对机前的抛钢距离进行调整,调整成1.9m左右,确保轧制时候抛钢后钢板头部与机架辊在一起,从而能够减少带出品,防止出现回炉。实践中发现机后抛钢距离最好在3.4m左右,特别是在轧制完成之前的最后一道次,可以尽快通过对中将其尾部夹住,有效防止轧制完成之后钢板尾部甩弯的现象出现。
  3.3.2 改善轧制操作规程,确保板型:通常通过机后转钢方法应对大枣核问题,轧制过程中,往往会形成粗、精轧分别为5、6道次,可以充分确保钢温,也可以充分确保终轧压下量相对较小,方便控制好板型。要是钢板的出炉温偏低,则能够调整模型温度,使轧制道次合适,精轧过程中,咬钢速度、轧制速度、加速度分别为2、7、2,每一时期使速度最大,以确保钢温,有效控制镰刀弯。
  3.3.3 科学调整弯辊,充分确保薄长板没有中、边浪。通过液压缸压力使工作辊弯曲,通过这种方式将辊缝形状改变,使板材断面形状与平直度偏差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共有16个弯辊缸,装于4个弯辊块上,上下侧分别配置2个缸,依次提供弯辊力给上下工作辊轴承座。轧辊中期,调整弯辊,使其保持在1850kNm附近,确保测厚仪三点厚度没有明显的误差,中间比两侧厚大约0.65mm左右,能够取得很好的板型。
  3.3.4 科学设定二级offsets中侧导板开口度(以50mm为适宜),充分确保侧导板对正钢板后打开相对合适,咬钢过程中避免因震动而出现严重斜角。
  3.3.5 精轧需注意。(1)科学修正两侧辊缝差,调整范围不宜太大,留意轧机前后摄像头,要是产生严重镰刀弯,预先对“tilting”进行调整,最后一道次轧制前按照具体状况进行调整,若OS侧出现相对较小的镰刀弯,向OS侧调整,反之依然,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改善;(2)轧制的时候科学使用侧导板,当钢板长度超过对中区域后,每道次需要合理利用侧导板将钢板加紧,钢板咬钢前,手动将对中宽度打到与钢板两侧的间隙要小,轧制的时候,合理使用对中,实现理想的控制甩弯,要是最后一道次看到甩弯时,不能通过侧导板夹钢,防止避免折叠,减少带出品的出现,同时防止出现热停工;(3)轧制的时候严禁手动拉停钢板调整ZPC,引起停顿,钢温太低,导致轧制力和预算产生一定的偏差,最终出现甩弯。需要在间隙调整ZPC,同时轧完首块钢板以后,要是厚度合理,那么通过ZPC自动修正就行;(4)生产的薄长板通常均大于36m,将钢节奏控制好,设定矫直时间,确保板型合适。
  3.3.6 专门安排职工在后过桥、矫直机处观察,尽快与台上交流互动,使操作工作者弄清楚输出与矫直后板型,按照具体状况合理对镰刀弯进行调整。
  3.3.7 轧机维检部门应当定期对各个关键部位进行检查,避免由此出现甩弯,并且预先将应急工具准备好,方便临时切割钢板,防止因准备不完善而出现时间较长的热停工。
  4 矫直机操作环节
  (1)关闭前后辊道冷却水,使钢板温降速度减小,及时巡检,防止辊道抱死;(2)通过出、入口辊修正头尾板形(翘起),避免其扎入盖板之中。首次矫直的时候,出口矫直力应当适中,避免出现严重形变;(3)因钢板相对偏薄,上冷床的时候应当保持合适距离,避免出现瓢曲,并备好切割器材,避免由于其扣头尾而不能上料,同时应当防止切头剪卡钢事件。
  5 结语
  通过大量的实践探索,我们企业优化了控制板型的技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能够明显减少轧短带出品,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确保顺利完成订单,极大地缩减了成本。
  参考文献
  [1] 周满春.薄板坯轧制气车大梁钢的控制冷却工艺研究[D].东北大学,2009.
  [2] 连家创,刘宏民.板厚板形控制[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马海良(1980-),男,内蒙古包头人,包钢薄板坯连铸连轧厂工程师,研究方向:控制工程。
  (责任编辑:黄银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19398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