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解析高校体育教学在大学生体质中的促进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体育教学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学生的心理发发展与体育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现阶段,我国各个高校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并將此落实于学生个人体质上。鉴于此,该文阐述了现阶段我国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并解析了在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体质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校 体育教学 大学生体质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1(a)-0-02
  现阶段,体育新教改正在很多高校中深入实施,传统课改在目前已经取得了较大进步,与过去有较为显著的对比,如今,高校在课程的设置上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较为关注,在课程的结构设计上也会以学生为其重心。因此,很多教师的教学计划更有针对性,也会更趋于合理。以体育教学的方式,促进学生体质的提升已成为广大教师的教学目标。与此同时,教师会制定一些相关的课外活动,以此使教学目标能够更加行之有效地落实,在落实的同时,各高校也通过自身的努力,推进了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进步。不过,以高校体育教学的方式提升学生体质的路径中,不难发现,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1 现阶段,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方面致使学生体质存在的问题
  1.1 无法差异性对待学生,学生提升体质的手段无法落实
  学生通过体育教育学习运动的技能、技巧,并且通过体育所组织的活动,将自身的体质加以提升。在新的体育改革教学中,依然是以此作为其根本目标。身体形态、心肺功能、自身的耐力、柔韧性等,这些都隶属于体质,当然,其心理健康也要有所兼顾。因而,新课改在课程的设计上,综合、全面作为课程设置标准,学生的体质因这些要求的存在,也会更加全面。不过,现阶段,我国很多高校在体育课程的设置上,并没有实际的转变。部分高校虽然在内容、形式上看起来较为多元,但是成效不够显著,最为明显的便是大学生的体质并未因此有所提升,致使新课改的体育教学差强人意。追根究底,很多高校在体育课程的设置上,依然是以分项制作为教学所采取的教学模式。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虽然可以通过分项制教学得到了提升,但是,在制定选修课以及必修课的时候,忽略了学生的个体需求,并未针对学生个体修订相应的运动处方,受自身活动能力、心智水平的局限性,学生往往对自身的身体素质缺乏明确的认知。部分学生在选修课的选择上,会以时尚、喜好或者是运动量不大的运动来做选择条件,一些锻炼心肺功能的运动项目,学生会主动避开,致使学生即便是选择了体育活动项目,但是对自身的身体素质的提升并未有帮助,最终学生无法使身体平衡性发展。
  1.2 教学策略无法落实,学生体质无法提升
  学生个体的健康与否并不仅仅是其自身形象的展现,更是将高校整体的精神风貌呈现出来。因而,体育教学部门与相关体育教职工更加关注于学生体质的提升,教学资源与各部门之间需要将此作为重点,着力合作,充分配合,最后才会使学生提升其体质,高校体育教学的意义才会突显。通过调查,虽然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已经有了10年。但是这么多年学生的体质没有得到良好的提升,主要是有两方面制约了其发展:第一,学生以及教师都并没有高校的动态评价机制去限制师生行为。虽然,每一学期,学生会有相对应的体质健康测试,但是这只是针对于班制、年级、院系的,缺乏差异性关怀,很多学生很努力,但是在最终的等级的评价机制上,差异并不明显,锻炼身体的效果也无法得到有效体现,最终学生的积极性大打折扣。第二,现阶段,很多高校以权力分制模式作为体育教学模式,如此一来,优质教学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无法使其进行碰撞,学生体质健康提升上也无法使之融入。比如,体育活动与心理专业若可以相互融合,学生便可以通过对理论的理解,更进一步地加深对运动原理的认识,使之克服自身在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障碍,最终通过运动得以释放,运动效率、体质、心理也会因此得到有效的提升。不过,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最后难以落实,尤其表现在高校的后勤部门,因学生在高校课下时间锻炼较多,也较为集中。因此,学生在课下时间,对高校体育健身馆、设施都会产生较大的需求。往往这个时候,后勤部门下班,致使很多场馆闲置,无法充分地为学生服务,或者是繁杂的手续程序,这些都会极大地影响学生锻炼的需求。
  2 解析高校体育教学在提升大学生体质中的促进作用
  2.1 尊重学生差异性,有效促进学生自身体质
  使高校教师对自身所开展的运用项目有充分的认知,明晰此项运动的价值,了解该项运动的意义所在,对这项运动有一认知后,将进行专家打分,最后高校的体育主管部门针对运动的评分标准去进行课程的细化健身的功能,体育教师通过此项目有了一基本的认知,使学生并非因一时兴起而去选择对自身体质提升没有帮助的体育项目。学生处、教师所要做的,第一,针对每一名学生在入学初期,便建立学生体质档案,依据学生运动的不足或者身体素质问题,可在教学中实施分级管理。第二,认可学生锻炼的表现,针对其差异性关照,及时指导学生锻炼中的不足。
  2.2 学生合理化地选课,提升体质的同时,自信心也得到有效提升
  学生身体的素质应被有关部门看重,在学生选课的过程中,应提升其监督力度,使选课更趋于合理,自身的体质得到相对提升,自此自信心也得到有效提升。因此,高校相关部门在体育课程上进行有效的设计,从而使学生结合自己的强弱项,在其根本上认知课程的选择,最后科学化体育课程内容。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可以对自身的运动缺陷有所认识,也可以使学生对体育的认知有所提升,最终爱上体育。学生的体质随着新课改的落实,也会逐步得到提升,从而打造良好的高校氛围。
  2.3 建立长期发展机制,以此为学生的身体素质奠定良好基础,可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我国高校学生的体质并不会通过短期的锻炼得到提升,所谓欲速则不达,长久的锻炼才会使身体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也必定不会体现于每次的测验之上,这便要建立一个长久的机制,因此,学生可以通过体育教学的长期执行,培养学生稳定的意志力,使学生在生活以及学习中得到更好的实践。当然,这还需要高校各部门之间的配合,第一,针对学生体质,建立动态评价机制,将学生每一学期的体质进行对比,针对性地关心学生个体的差异。依据健康档案,对学生身体的不同变化,以差异性的机制评定其身体素质,通过对比研究、调查着实看到学生身体素质的变化,身体锻炼的效果通过对比更易使师生明晰,健身的积极性也会得到显著提升。第二,高校管理机构可构建课上、课下一体制的发展机制,使各院系管理部门得以制衡,打造创新的合作理念,教学资源也可以通过各个院系的配合被充分利用,使之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质。在体育运动上,通过与各个专业的有效融合,提升高校后勤部门的领导的管理,使场馆员工分时间段上班、下班,健身场馆得以有效利用,以此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锻炼环境。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要为学生打造丰富多样的锻炼空间,提升其体质,培养学生的耐力、意志力以及健康的心理,从而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长青.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对提高学生体质落实策略的研究[J].运动,2017(15):66-67.
  [2] 吴莉莉.基于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个案[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21):141-142.
  [3] 李小兵.大学生体质现状及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7(4):52-53.
  [4] 苏海滨.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质的促进作用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17,46(1):147-15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6858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