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比传媒类高校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教学差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在各传媒类高校如火如荼地开设新媒体院系或方向之际,我们仍然没有系统的教材或固定的教学模式,像教学传统媒体一样,来梳理新媒体的撰稿、出镜、剪辑等步骤。因为新媒体之所以“新”,其中一个要点就在于“变”,固定的教材或教学模式还会桎梏新媒体的教学。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不同在于“强交互、强现场、强体验与强社交”,这4个“强”就决定了新媒体的更新换代之快,以至于我们无法为其编撰固定的理论教材来教学。但是,更新换代再及时的媒体平台,也需要一定的规范和框架,尤其是对主持人要求的规范化。文章将以教师对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主持人教学出发,从主持人的形象、语言和临场反应3方面教学来进行对比。
  关键词 新媒体;传统媒体;高校教学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9)231-0055-02
  “新媒体”这一词不仅在传媒和社交领域,近几年在各个传媒类高校也成了最大的热门词,学生追捧,教师也在努力适应“网生代”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媒体审美。尤其是传媒类大学,对于新媒体的教学,难点除了内容的生产,还有新媒体类节目主持人的培养:新媒体主持人难道就是“网红”吗?
  1 形象
  新媒体的主持人并不等于网红,新媒体节目的多样化要求主持人形象并不需要像网红般特意包装甚至哗众取宠。但跟传统媒体的主持人相比,新媒体的主持人会更有自主性一些。但是,“自主”也需要符合节目的整体风格,并不是完全脱离轨道的不规范。
  1.1 衣着妆容
  电视新闻主持人,无论男女,基本都是正装出镜,男播还会系上领带。而发型和妆容,电视上的主持人都是一丝不苟的。电视的综艺主持人,男女主持也都是华丽的礼服,高跟鞋基本也是所有电视女主持的“标配”。而对于新媒体,笔者曾经在“梨视频”App上看到一位主持人,操持着流利的日语,在东京直播女性胶囊旅馆的体验,严格来说,这个内容在传统媒体里属于“现场报道”的范畴,也是新闻类。但这位主持人很随意的穿了一件黑色的T恤和黑色牛仔裤运动鞋,在这档比较随轻松的新媒体直播节目中并没有任何违和感。由此可见,新媒体的新闻资讯主持人衣着,只要得体,并不会让观众觉得有失分寸或者和节目风格不符,穿上特别正式的西装,反而会增加新媒体节目主持人和观众的距离感。新媒体节目的主持人比电视节目主持人要更懂得配合环境,尤其是刚才说到的“胶囊旅馆”直播,在那么旅馆狭小的空间里,主持人要爬上爬下给观众展示如“胶囊”般大小的房间,如果太在意穿着只顾着“端庄”或者“美”,那么对于女性主持人而言,很多衣服是不适合这场直播的。就新媒体的综艺节目来说——《奇葩说》的主持人服装都会让人眼前有浓烈的色彩感;《真相吧!花花万物》的男主持蔡康永也经常会穿着设计奇特的男士西服来吸引眼球;《吐槽大会》的男主持张绍刚有很多卡通元素很强的男士西服。但是在观众的眼里,这些服装和节目风格都是不违和的。
  1.2 突出自我
  要不要在节目中以突出自我为目的,一直是新媒主持人和传统媒体主持人比较大的一个对比点。传统的电视新闻类的节目,肯定是以突出新闻为目的,主持人语言和形象上的自我风格,都是为了服务节目,不太需要主持人有鲜明的自我。而像《非诚勿扰》这样的生活服务类电视节目,或者《快乐大本营》那样的综艺节目,主持人的“突出自我”则是很重要的。同样,新媒体节目的“自我”也是根据节目内容而定,并不是说新媒体主持人就需要“剑走偏锋”,甚至绞尽脑汁来突出自我。比如某视频网站的《和陌生人说话》?《@所有人》等新媒体节目,主持人都启用了前凤凰卫视的主持人陈晓楠。说到个人形象,很多人对她的印象都是知性优雅等等之类形容中年优秀女性的词汇,并没觉得她有特别强烈的个人风格,甚至还有有人认为她塑造的温文尔雅的个人形象和“新媒体”三个字是不沾边的。然而新媒体节目的主持人就一定是《奇葩说》那样热热闹闹七嘴八舌的吗?在《和陌生人说话》中,陈晓楠并没有喧宾夺主凌驾于节目之上,在和嘉宾一来一往的温和谈话中引人入胜,观众并未過度关注主持人的“自我”,这也是《和陌生人说话》这档节目对主持人的要求。当然,新媒体类节目更需要百花齐放,像《奇葩说》那样,每一个嘉宾主持人都要有鲜明性格。但是这里要注意,《奇葩说》里所有有鲜明“自我”的嘉宾和主持人,其“鲜明”都是建立在他们说话的精彩内容上的。因此,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要不要突出自我,都是根据节目的内容和需求来定的,只不过新媒体平台的节目类型更多样化。
  2 语言
  传统媒体的规范新闻播报语言要求:1)字正腔圆,呼吸无声;2)感而不入,语尾不坠;3)语势平稳,节奏明快;4)新鲜感强,基调各异;5)分寸恰切,语流畅达;6)形声和谐,注重交流;7)声画对应,整体统一。传统媒体的其他类型节目,主持人最大的尺度也只是建立在“幽默风趣”这4个字的基础上。新媒体的新闻或者资讯类节目的语言样态肯定不能这么规范统一。新媒体新闻节目的语言比较倾向于传统媒体的“说”新闻和“播说新闻”的要求。而新媒体平台的其它节目,则更需要主持人即兴口语的能力。因此,新媒体主持人的语言样态是在活泼中不失规范,有个性突出内涵。
  2.1 口语化
  新媒体的节目语言肯定急需要口语和网络化的,但口语和网络化并不意味着“随意”。“口语化”只是意味着贴近观看者,方便拟态化交流,更不意味着语言的不修边幅。但新媒体的口语化意味着我们可以直接用无伤大雅的网络用语:“人艰不拆”“活久见”等。只要制造出了有趣却不冒失的效果,都在允许的范围内。
  2.2 核心技术壁垒
  刚才说到语言的口语化并不意味着语言的不修边幅。新媒体的语言样态也是播音与主持艺术系老师教学的一个挑战:到底还要不要保持我们的核心技术壁垒:规范的汉字读音、分寸恰切的语言表达以及通透的气息和声音?答案是:当然需要。无论是新媒体节目还是电视节目,都应该是“内容为王”,而要将内容表达准确的主持人。除了需要强烈突出个人风格的新媒体节目如《奇葩说》或者《吐槽大会》的主持人以外,吐字清晰、语言功底深厚的“陈晓楠类型”也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在听人辩论或者听明星说脱口秀的时候,谁愿意听到不规范的普通话和不顺畅的表达?还有像广东电视台的直播App“触电新闻”,在直播区有股票解读、体育比赛现场解说和提高口才的讲座,如果没有播音主持的良好语言功底,不可能清楚地传达股市动向、口齿伶俐的解说赛事,更别说给受众传授如何提高口才了。除了个别地方台为了突出地方特色的方音节目主持人外,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还是现在所有媒体平台主持人所必须掌握的。
  2.3 互动性强
  新媒体节目由于“强交互”和“强社交”的特点,主持人的语言也需要具备传统媒体主持人所不需要的互动性(仅针对新媒体直播节目)。因为新媒体的受众能跟主持人在节目中几乎零时差的互动,因此新媒体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时候的语言是需要和观众长时间处于交流状态的:1)回答部分受众的提问;2)向受众提问;3)以聊天的状态和受众交流。
  3 临场反应
  传统媒体主持人的临场反应有很多种情况,前面说到新媒体的直播,就是传统媒体的“现场报道”。而传统媒体的现场报道,基本都是有事先的踩点准备的。主持人有时间先到达现场去寻找最好的出镜地点,还可以事先找好采访对象,连线总时长很少有超过半小时的。可新媒体的直播体验报道,动辄两三个小时的不是没有,例如漫展、XX博览会,马拉松长跑直播等。新媒体的直播事先踩点的准备工作时间往往不充裕,一是因为直播时间太长,记者之前只能准备出每个时间段大概的提纲,不可能细化到每一分钟的内容和每一个人的采访沟通,二是就像此文中之前提到的日本女性胶囊旅馆的直播,因为没有强硬的官媒背景作支撑,被访者不太可能同意直播团队多次进入旅馆拍摄踩点。所以,这场胶囊旅馆的直播,也出现了很多次采访对象拒绝接受采访的镜头,这也很考验主播的临场反应功力。综上所述,新媒体主持人的临场反应能力必须非常优秀,才能更好的进行融媒体现场体验式直播。
  4 结论
  笔者收看了大量的新媒体直播与录播节目之后,深刻感觉到新媒体教学必须和这个“新”字相扶相依,随时修改教案和教学内容以应对日新月异变化着的媒体内容和引导大众的审美标准。但是,“变化”是新媒体的主题,但新媒体主持人仍然需要有一套的固定标准:1)口语化语言、互动性语言;2)亲和或有趣的形象;3)优秀的临场表现功底。新媒体的主持人强调“个性”,但个性并不意味着散漫随意,在大众不断变化的审美要求中,“有标准的个性”才是新媒体主持人所应该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庆光.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99-202.
  [2]吴郁.当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7396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