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临汾市水果产业调查及发展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山西省临汾市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降雨适中,土层深厚,海拔高,温差大,生态环境优良,发展水果产业具有区域优势,是国家农业部规划的苹果优势产业区和山西省规划的无公害水果高效经济产业区。特别是西山地区海拔多在800~1 300米,年平均日照时间2 400~2 600小时,降雨量550毫米左右,无霜期160~190天,年均气温10℃左右,果实成熟期昼夜温差﹥12℃,隰县可达17℃以上,是公认的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平川地区10个县(市、区)海拔在400~800米,是世界苹果优生区。临汾市在全省11个地级市中水果种植面积位居第二位,吉县、隰县、大宁、翼城4县被确定为全省“一县一业”水果示范基地县,并先后通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考评,获得“国家级水果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称号。吉县和隰县均实现了3个80%以上,即全县80%的土地种植果树,80%的农民从事果业生产,80%的农业收入来源于果树。水果产业已经成为临汾市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目前,全市水果生产销售出口、贮藏加工、标准化及品牌建设等方面能力均有所提升。但是存在与区位优势不匹配、基础设施不完善、集成技术应用不到位、龙头企业带动不强、品牌叫得不响亮、基层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针对“六不问题”,建议坚持顶层规划,打造水果产业集群;实施“九大工程”,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加大扶持力度,助推产业跨越发展。
  一、产业现状
  截至2017年底,临汾市水果种植面积为200.32万亩,占全省水果总面积的23.8%。其中苹果136.22万亩,梨29.04万亩,葡萄13.68万亩,桃11.71万亩,其他水果9.67万亩。全市水果总产量131.88萬吨,占全省水果总产量的15%。其中苹果99.76万吨,梨7.66万吨,葡萄10.32万吨,桃10.38万吨,其他水果3.76万吨。水果生产总值45.13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1 410元。其中西山地区水果种植103.51万亩,产量56.42万吨,产值20亿元,在全市占比分别为52%、43%和44%。
  1. 水果分布情况
  ①苹果种植136.22万亩,占全省苹果总面积的27.3%。临汾市水果种植以苹果居多,占68%。苹果在全市各县均有分布,其中种植较为集中的县市:吉县28万亩,翼城县20.59万亩,隰县12.6万亩,襄汾县16.14万亩,大宁县11.07万亩,尧都区9.2万亩。品种以红富士为主,种植115.3万亩,占全市苹果总面积的85%;其次为嘎啦,种植8.46万亩,占全市苹果总面积的6.2%。
  ②梨种植29.04万亩,占全市水果总面积的14.5%。其中隰县22.5万亩,占全市梨总面积的77%。品种以玉露香梨为主,全市种植21.72万亩,其中隰县种植20万亩。
  ③葡萄种植13.68万亩,占全市水果总面积的6.8%。主要集中在尧都区和曲沃县,种植面积分别为4.465万亩和4.455万亩。
  ④桃种植11.71万亩,占全市水果总面积的5.8%。种植较为集中的县市区:尧都区4.75万亩,翼城县1.485万亩,襄汾县2万亩。
  ⑤樱桃种植1.6万亩,占全市水果总面积的0.8%。以曲沃县和翼城县为主,种植面积分别为0.65万亩和0.58万亩。
  ⑥其他山楂、杏等杂果面积8.07万亩,占全市水果总面积的4%。
  2. 水果销售出口情况
  临汾市水果以鲜食销售为主,占总量的99%。东西两山的苹果和梨主要销售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一二线城市;平川地区生产的水果主要销售到河南、内蒙古、河北、东北等地区。销售方式以客商采购、订购为主,约占总销售量的65%,合作经营组织和中介组织销售量约占20%,电商渠道销售量约占5%,其余为果农零散销售。吉县苹果在北京、广州、广西、太原等地建立直销窗口55个;隰县玉露香梨在北京、上海、杭州、太原等地建立直销窗口20个;翼城苹果在唐山、三亚、广州建立直销窗口3个。在果品销售时段上,山区苹果销售的黄金期为次年的清明节前后,平川苹果销售期为春节前后,错峰销售,互为补充。
  2017年全市水果出口总量7.48万吨,同比增长37.8 %。主要销往尼泊尔、孟加拉国、巴基斯坦、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南亚和东南亚国家。其中,吉县苹果、隰县玉露香梨已销往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家。
  3. 水果贮藏加工情况
  全市水果总贮藏能力48.49万吨,其中:气调库和恒温库119个,贮藏能力29.02万吨,占全市水果总产量的22%;土窑洞贮藏能力19.47万吨,占全市水果总产量的14.8%。吉县年水果产量22万吨左右,拥有恒温库38个,贮藏能力15万吨,库容量占到全县总产量的68%,基本满足全县果品贮藏需要。隰县年水果产量22万吨左右,有恒温库4个,贮藏能力5万吨,库容量占到全县总产量的23%,恒温库贮藏缺口较大,水果贮藏仍以土窑洞贮藏为主。
  全市苹果和梨深加工企业5个,加工能力1.71万吨,总加工量1.45万吨,约占全市水果总产量的1%。主要加工企业为隰县天天饮料、吉县达明一派和吉县顶吉食品有限公司。
  4. 水果标准化及品牌建设情况
  全市现有部级水果标准化示范园6个(分布在吉县中垛乡、汾西县团柏乡、曲沃县里村镇、尧都区李家庄村、翼城县鄢里村、隰县唐户村),面积1.9万亩;省级水果标准化示范园68个(分布在侯马市小里村、隰县阳德村、吉县柏山寺乡等),面积6.8万亩。
  标准建设方面:省级地方标准2项(《酿酒葡萄生产技术规程》《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戎子酒庄葡萄酒》)。市级地方标准10项(《隰县玉露香梨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食品苹果、梨、桃生产技术规程》《绿色食品苹果、葡萄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食品日光温室葡萄、油桃、杏生产技术规程》等)。   全市“三品一标”水果认证面积102.99万亩,占全市水果总面积的51%。其中无公害农产品认证76个,认证面积38.47万亩;绿色食品认证5个,认证面积0.48万亩;有机农产品认证2.24万亩;获得地理标志产品6个,分别是吉县苹果、霍州苹果、汾西梨、隰县玉露香梨、尧都区贺家庄鲜桃和曲沃葡萄,认证面积61.81万亩。
  临汾市水果产业较为突出的区域公用品牌为吉县苹果和隰县玉露香梨。经过多年宣传打造,吉县苹果和隰县玉露香梨已成为临汾市水果的两张靓丽名片,在国内水果界评比中屡获殊荣。吉县苹果曾荣获首届中国农博会苹果类惟一金奖,中国国际果品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2015中国十大苹果品牌”等大奖。隰县玉露香梨在首届中国果业品牌大会上入选“2015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50强”,2014年被中国品牌文化管理年会组委会授予“中国大美梨”称号,同年在第21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上获“后稷特别奖”。
  二、存在问题
  1. 产业发展与区位优势不匹配,优势产业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
  特色就是竞争力,临汾市水果产业的出路不在大而在特。要立足各县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打好“特色”“优质”两张牌。临汾市地处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但产业发展的规模、速度、质量、效益与最佳优生区的优势不相称,优势产业的能量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由于水果产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部分县(市、区)在产业规划上缺乏系统性、连续性、长久性。
  2. 基础设施不完善,综合生产能力不高
  由于果园道路、灌溉、农机具配套、防灾(雹灾、晚霜冻害)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制约了果园生产效率的提高、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和防灾抗灾能力的发挥。
  3. 集成技术应用不到位,果园效益低下
  ①树种、品种单调,早中晚熟品种搭配比例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苹果栽培中红富士系占比85%,上市期过于集中。老劣品种占有一定的生产面积,新优品种推广速度慢;早中熟品种发展面积小,晚熟品种集中销售问题突出。
  ②果园树体结构不合理,导致果园密闭,优质果率较低。目前临汾市成龄苹果园中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的乔化密植果园占有一定的比例,由于当时栽培技术和栽培模式、树体结构的不配套,造成这部分老果园郁闭严重,产量低下,亟待改造。
  ③果园土壤肥力低下,肥水管理技术和施肥结构不合理。临汾市果园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仅为1%左右,果园施肥以化肥为主,有机肥使用量严重不足,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配比不均衡,直接影响果园产量提高和品质提升。
  ④病虫害无害化综合防治系统不健全,生态防控应用不够。近几年临汾市部分地区果树腐烂病、白粉病、桃树蚜虫、梨木虱等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果园病虫害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频振式杀虫灯、粘虫板、性诱剂等生物防治技术普及率不高,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农药用量进一步加大。为保护农业生态,农药减量工作势在必行。
  4. 组织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带动不强
  果园社会化服务组织严重不足,缺乏专业化服务队伍。全市现有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合作组织970个,真正能够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只有30%。龙头企业规模较小,实力单薄。
  5. 品牌叫得不响亮,果品实现不了优质优价
  除吉县苹果、隰县玉露香梨外,临汾市没有在全省全国叫得响亮的品牌,更没有上升到省级战略的品牌。吉县苹果与国内水果知名品牌烟台苹果和洛川苹果相比,品牌价值存在差距,同等质量的果品因品牌差异,市场销售价格低15%~20%。
  6. 人才队伍严重短缺,基层服务体系不健全
  市县两级从事果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足200人。乡镇果树服务站变成农业综合服务站,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存在履职不力、人员老化、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偏低、职称晋升难、工作经费没保障等问题,弱化了基层服务功能。水果产业重点县只有吉县、隰县、大宁县成立了正科级果业机构,且存在人员老化、青黄不接、待遇较低等问题。
  三、发展对策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创新发展理念,坚持顶层规划,推进“九大工程”,加大扶持力度,打造吉县苹果、隰县玉露香梨水果产业集群,使水果产业成为农业产业新的增长点,成为脱贫攻坚的特色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1. 坚持顶层规划,打造水果产业集群
  要按照区域化布局、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标准化生产的思路,全力培育打造水果产业集群。以吉县为中心,带动周边的乡宁县、大宁县、永和县、蒲县,以及翼城县、襄汾县、尧都区和洪洞县的高海拔最佳优生区,积极发展优质苹果。到2020年,全市苹果发展到145万亩,产量145万吨,产值58亿元;2022年,全市苹果发展到150万亩,产量150万吨,产值60亿元。以隰县为中心,带动周边的大宁县、永和县、汾西县、蒲县,以及霍州市、洪洞县的高海拔最佳优生区,大力发展玉露香梨。到2020年,全市玉露香梨发展到30万亩,产量36万吨,产值22亿元;2022年,全市玉露香梨发展到50万亩,产量60万吨,产值36亿元,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至2020年,全市水果面积发展到230万亩,产量达到200万吨,果品贮藏能力达到65万吨,水果产值达90亿元;2022年,全市水果面积发展到250万亩,总产量达220万吨,果品贮藏能力达75万吨,水果产值达100亿元以上,为临汾市农民增收、脱贫攻坚和建成小康社会打好坚实的产业基础。
  2. 实施“九大工程”,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①标准化生产示范建设工程。加快水果标准化生产进程,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支持创建部级、省级水果标准化示范园。2018年,在吉县东城乡、隰县无鲁村、翼城县王庄乡、曲沃县里村镇、堯都区贺家庄乡等建设10个万亩市级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到2020年达到15个,2022年达到20个。各县市要加快制定修订水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通过培训、宣传、示范等措施,真正把标准化生产落实到生产一线。加快“三品一标”认证进程,到2020年认证面积达105万亩,2022年认证面积达110万亩,地理标志认证再增加5个,达到12个。   ②品种优化改良工程。在最佳优生区重点发展以红富士优系为主的中晚熟苹果品种和以玉露香梨为主的中晚熟梨品种,在优生区重点发展以优系嘎啦、华硕、蜜脆为主的中早熟苹果品种和葡萄、桃、大樱桃以及锦绣海棠等多样化水果品种。较高水肥区,适当发展矮化密植果园。通过品种优化改良和新技术应用,建设一批集生产、观光、休闲、采摘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水果示范园。在吉县、隰县、翼城县等水果主产县建设现代化脱毒苗木繁育基地。
  ③果园基础提升工程。建設完善果园道路、水利设施,推广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果园生产能力;配备割草机、施肥开沟机等农机具,减少果园劳动力投入,节本增效;建设防雹炮台、防雹网、防冻风扇等设施,提高防灾抗灾能力。
  ④中低产果园改造工程。2018年改造中低产果园10万亩,到2020年改造完成中低产果园15万亩,2022年改造完成20万亩。重点在襄汾、尧都、曲沃等地推广间伐减密、树形改造技术,在隰县推广玉露香梨高接换优技术,提高果园单产和果品质量。
  ⑤果园沃土工程。实施果园沃土工程每年不低于50万亩。通过果园增施有机肥、生物覆盖(生草、种草、秸秆覆盖)、“畜-沼-果”“草-羊-果”等模式,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果园土壤理化性状和蓄水保肥能力。通过果园测土配方,科学施肥,实现化肥零增长。
  ⑥质量安全示范工程。以高端水果出口为目标,在吉县、隰县、大宁县、翼城县、曲沃县的5个国家级农产品出口质量安全生产示范区基础上,在安泽县建立国家级农产品出口质量安全生产示范区,在襄汾县、汾西县、永和县、洪洞县建立省级农产品出口质量安全生产示范区,进而打造全国农产品出口质量安全生产示范市。大力推广以生态防控为核心的无害化果园病虫害防控措施,实施农药减量行动,保障果品质量安全。
  ⑦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大力培育水果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每年培育不少于100个。重点打造水果龙头企业,到2020年,全市至少有1~2家进入中国水果龙头企业百强行列。
  ⑧贮藏加工能力提升工程。以吉县、隰县、翼城县等优势区为重点,加大果品产后商品化处理生产线(机械清洗、分级)、恒温贮藏库、冷链运输等环节建设力度,重点扶持吉县超正、吉县极鲜、隰县国新润泽、山西广鑫等果品出口企业,争取3年内每年上1条果品先进机械化初加工生产线,力争到2020年山区水果生产重点县恒温贮藏库库容量达到当地总产量的50%~60%,平川地区县(市、区)达30%以上,全市恒温库贮藏能力新增10万吨,2022年新增15万吨以上,推动临汾市水果出口实现量的飞跃。
  ⑨品牌创建工程。区域公用品牌要依托优势企业和行业协会来打造,成立临汾市农产品服务协会,进一步打造吉县苹果、隰县玉露香梨等区域特色品牌。利用大型媒体平台、各种展会举办专场推介会,提高临汾市果品知名度。瞄准国内、国际果品市场,以建立直销窗口、超市+基地、市场联龙头等形式,提升品牌美誉度。充分发挥市供销社网络优势,构建具有供销特色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络体系,打造临汾市特色优势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展示平台。采用电商进学校、电商进社区、电商进小区的方式,推动电商销售进入快车道。通过发展母(区域公用品牌)子(各企业、合作社商标)品牌商标,合力开拓市场。
  3. 加大扶持力度,助推产业跨越发展
  ①增加财税金融投入。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水果产业。成立市县农业担保公司,解决贷款难、融资难问题。市县政府支持水果保险,创新险种,降低风险。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对重点建设内容给予财政资金奖补政策支持。每创建1个市级万亩标准化示范园,奖补100万元;建设现代化脱毒苗木繁育基地,年提供优质苗木苹果500万株、梨200万株,每株补助1元;中低产果园改造20万亩,每亩奖补100元;沃土工程每年50万亩,每亩奖补50元;龙头企业进入中国水果龙头企业百强行列,奖励500万元;恒温库建设新建每千吨奖补10万元。
  ②强化科技支撑。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与科研院所加大技术联合攻关,依靠技术破解品质、单产等发展瓶颈。鼓励农业科技人员与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开展技术合作。实施十万果农培训计划,多渠道大规模开展技术培训,提升果农素质,为果业标准化生产提供技术保障。继续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果农)培训,加快建成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果农)队伍。
  ③提供人才保障。加强高新技术人才引进,争取国家苹果、梨产业体系,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山西果树研究所等教学科研院所支持,建立国家级水果试验站。充实基层技术队伍,解决基层人员的待遇问题,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并建立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开展农技推广服务,解决科技服务果农最后一公里问题。
  作者简介:赵玉山,研究员,主持“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推广”“农业节水综合技术试验示范”等部、市级重大科研和推广项目10余项。先后获得部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20余项,发表论文60余篇,编写出版著作9部。联系地址:山西省临汾市农业委员会邮编:041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7420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