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布”一样的手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我国的美术教育已经进入了核心素养时期,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如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时当前美术教育的一个“热门”话题。可以从校本课程入手,以“课程”为载体,借助“社团”这一平台,把“布艺”这一优秀的传统民间美术与校园里富有生命力的儿童美术教育融为一体,开设儿童“手工布艺”特色校本课程,通过这种手脑结合的体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色彩搭配和立体造型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探索空间;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制作经验,同时又能够将这些“经验”迁移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从而获得心智的成长。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审美 手工 布艺 社团 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4.065
  Abstract With the further advancement of curriculum reform, art education in China has entered a period of core literacy. How to implement core literacy and how to improve students' aesthetic ability? At this time, the current art education is a "hot" topic. We can start with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take the "curriculum" as the carrier, and use the platform of "community" to integrate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folk art of "cloth art" with the vigorous children's art education in the campus. We can set up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andicraft cloth art" for children. Through this kind of hand-brain experience, we can cultivate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color collocation and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To provide a broad space for students to explore;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e to obtain rich production experience, and at the same time can transfer these "experience" to their own learning life,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core literacy of students' art disciplines, so as to achieve mental growth.
  Keywords core literacy; aesthetic judgment; handmade; cloth art; association; school-based curriculum
  1 开发儿童“手工布艺”课程的初心
  手工课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符合小学生好动的天性,深受孩子喜爱。作为当前美术核心素养背景下一個非常重要的学习领域,在岭南版1—6年级小学美术教材中,手工制作占有相当的比重,但是很多一线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的手工制作材料基本上都局限在彩色卡纸和橡皮泥等这些常见的制作材料,这些材料成本高、消耗快、不环保,而且每次手工课都是这两类材料,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对手工的兴趣呈递减趋势。
  如何开发小学美术手工课程资源?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在一次整理家里闲置衣物的过程中我找到了灵感,想到“布”这类“软材料”,我们可以从制作材料上入手来开发课程资源。布是学生熟悉的物品,它与小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经验领域,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一块布、一条线、一根针,经过精心的设计、裁剪、缝制以后,使不屑一顾的边角料变废为宝,装饰环境、美化生活。把手工与“布”这类软材料相结合,利用这种学生熟悉、低成本、随手可得的环保原材料,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探索空间。
  学生在手工布艺的设计制作过程中,手脑结合,培养学生的色彩搭配能力、立体造型能力和多种协调能力,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制作经验,并能够将这些经验迁移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岭南版美术教材中虽然有涉及到手工布艺的内容,但是考虑到需要用到针线活,工序琐碎,很多老师就直接“跳”过这一课,或者是干脆上成欣赏课。导致这类教学内容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形同虚设”,学生不了解中国传统的“布艺”文化,更没有体会到这种传统手工艺创作所带来的乐趣。
  针对以上情况,根据核心素养背景下对美术学科提出的要求,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和教师的个人爱好专长,我们把“布艺”这一优秀的民间美术引进了小学美术课堂,在传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并将其巧妙的与富有生命力的儿童美术教育融为一体,借助社团,开设“手工布艺”特色校本课程。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追溯传统的“布艺”文化,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发对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之情。   2 行动反思
  美术社团活动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美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通过组建“手工布艺”社团,带领有共同爱好的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个性化、创造性的学习,使学生的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我校的“手工布艺”社团自成立以来,社团队员利用每天早晨、下午各半小时进行训练,定时、定点确保每天训练一小时,此外每周五下午一小时全校性的“七彩课堂”,是也我们训练的主战场。“手工布艺”课程在我校开设了有三年,一路上摸着石头过河,在研究的过程中有几点特别深刻的体会:
  2.1 教师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教师作为整个“手工布艺”课程的策划者,除了要具备基本的学科素养之外,还要具备一颗“持之以恒”的心。课程开设初期可能效果不明显,中途也可能会出现波折等等,这些都需要老师“智慧”的应战,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及时调整策略,坚定当初开设课程的初心。
  我校是一所新学校,成立之初是以一二年级学生为主力,报名参加“布艺”社团也基本上都是低年级的学生,三四年级的孩子早早的都被学校其他训练队“抢”走,让我带着20多个刚步入小学的一年级孩子来做裁剪布料、针线缝制的“精细活”实属不易,课堂中“故障”不断,一整节课都在教学生穿针引线,学生手被针扎的状况时有发生,教学计划被打乱,感觉前面的路困难重重。但是我心里有一个信念在支撑着我,既然已经迈出第一步,就要不忘初心勇敢的坚持下去,出现的问题不是选择逃避,而是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调节好自己的心态之后,我换了个角度来思考,低年级的孩子虽然年龄小,动手能力有点弱,但是她们的学习热情高,没有家庭作业负担,有充足的时间坚持系统的训练,再加上低年级的孩子他们家长关注得更多,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争取家长的支持,开展家校合作,把劣势变成优势,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到课程当中来,这样不但可以促进亲子关系,而且还可以为老师减轻工作量,一举两得,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各项活动也开展的井然有序。
  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训练,一年级的孩子可以熟练的掌握用布料进行裁剪、粘贴、缝制的技巧,独立完成平面的布贴画和立体的布玩偶设计制作,还能够把这项“技能”迁移到其他学科和生活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2教材要“因材施教,量体裁衣”
  在开展布艺社团活动的过程中,校本教材的内容设置至关重要,尤其是面对低年级的学生,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首先要关注到所设置的课程内容是否适合所面对的学生,是否适应儿童美术技能的发展规律,是否能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获得成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社团成立之初的第一个学期,我布置任务让学生在家收集了一些布料带来学校,低年级的孩子和家长,在收集工具材料方面确实很积极,每个孩子都大包小包的塞了满满的几袋子布料带来学校,有几个热心的家长还特意跑去缝纫店收集了几袋子不同质地和不同颜色的边角布料送来学校,面对眼前的琳琅满目的“布料”,孩子们都跃跃欲试,但是在带领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又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孩子们太低估眼前的这类“软材料”,裁剪布料比纸张难多了,很多时間都花在裁剪上,效率低,几节课都看不到一件完整的作品,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我也在不断的反思自己的“课程设置”,第二个学期我调整了教学内容,先不着急让孩子去接触衣服之类的软布料,而是让孩子们去接触“不织布”这种新型布材料,因为“不织布”色彩丰富,裁剪、粘贴、 缝制都容易操作,特别适合低年级段的初学者,一轮课程下来,作品效果非常好,孩子们越做越有信心,经过了一个阶段的学习,再循序渐进的过渡到软布类,学生就可以做的得心应手,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
  2.3队员要“以老带新,分层教学 ”
  “手工布艺”社团在我校开设有三年,社团从无到有,以点带面,辐射面越来越广,队伍日益壮大,最早的一批一年级“种子队员”通过三年的学习,已经成为了社团里面的元老级人物,新老队员混合在一个班上课,有一定难度,在这样的背景要求下“分层教学”就顺势产生了。根据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进行分层教学,分为基础班和提高班, 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时又巧用社团里面的“小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进行互助式学习,每个老队员配备1~2个新队员当助手,老队员负责教会新队员一些基础的裁剪、拼贴、缝制技巧,在帮扶的过程,老队员既可以帮老师减轻工作负担,同时又巩固了自己前期所学的知识,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2.4 学生要“体验成功,展示自我”
  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赞赏与鼓励,我们就应该多渠道的为孩子提供展示的平台,在课程开展过程中,我们举行了多次全校性的手工作品展。此外,美术室和学校艺术走廊也是一个小型展厅,美术室的墙上和柜子上都是展示学生作品的好地方。在平时的美术课堂完成教学任务之余,我也经常也会预留五分钟来给学生普及传统的“布艺”知识,除了欣赏社团学生的作品之外,也会请社团的成员向同班同学介绍自己的“布艺”作品,短短的五分钟既可以增强社团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又“以点带面”形式让更多的孩子了解“手工布艺”课程,参与到课程当中来。
  新课改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我们从校本课程入手,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为载体,开设儿童“手工布艺”校本课程,使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制作“经验”,同时又能够将这些“经验”迁移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在提升审美能力的同时获得心智的成长。当然,借助“特色校本课程”来实现核心素养目标,这是一个渐进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与老牌的美术特色学校相比,我们还是起步探索阶段,但是我相信,只要脚踏实力的行动起来,老师和孩子们都会有收获。
  参考文献
  [1] 尹少淳.“头摇尾摆”——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J].中国中小学美术,2017.1.
  [2] 李力加.儿童美术教育专题研究[C].山东教育出版社,2016.12.
  [3]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7841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