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零日龄稻鸭共作模式防除稻田杂草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零日龄稻鸭共作是指插秧后3 d,将当日刚孵化的鸭苗放入稻田共作,其是在传统稻田养鸭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新型种养模式,克服了需要对鸭子育雏、驯水的技术瓶颈,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鸭子对杂草的控制作用。2016—2017年在张家港市双山岛旅游度假区内对该项技术的连续实践,证实了其操作的简便性和效果的优越性。同时,本文也总结了大面积推广应用零日龄稻鸭共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以供参考。
  关键词    零日龄稻鸭共作;除草效果;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    S4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0-0108-01
  稻田养鸭起源于我国明清时期,在中国已有数百年的发展历史,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1]。如今这项传统智慧惠及世界多个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学者万田正治和右野隆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稻鸭共生”(日本称为“合鸭农法”)的学说,在日本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引入韩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20世纪90年代后期,镇江市从日本引进此技术[2],使我国传统的稻田养鸭智慧又焕发出新的生命和活力。
  区别于传统稻田养鸭将鸭子早放晚归、种稻与养鸭分离的种养模式,稻鸭共作是让鸭与稻“全天候”同生共长,互利共作,种稻与养鸭完全融为一体的新型技术模式。为进一步推广稻鸭共作,克服育雏、驯水的技术瓶颈,2007年镇江市稻鸭共作课题组借鉴日本冈山大学岸田芳朗博士的研究,首次进行了零日龄放鸭的试验研究并获得了成功,至此开启了我国零日龄稻鸭共作的新模式。笔者结合零日龄稻鸭共作模式在张家港地区的实践情况,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1    零日龄稻鸭共作的实践
  1.1    理论基础
  1.1.1    零日龄鸭的耐水性。零日龄放鸭,是指鸭苗出雏羽毛干后的当日,不经育雏、不经驯水,就将苗鸭放入稻鸭共作稻田的一种放养技术[3]。岸田芳朗认为,水鸟的雏鸟是早成性的,出壳即被有绒毛,一旦羽毛干后就能下水活动和找食。而作为水鸟的鸭,也不一定必须经过育雏管理中的保温和驯水。零日龄鸭刚从蛋中孵化出来,雏鸭身上的羽毛尚存有脂肪,在水中的浮力大。根据镇江水禽研究所对鸭耐水性的试验表明,零日龄鸭耐水性最强。
  1.1.2    杂草的出草规律。由于零日龄稻鸭共作鸭苗小,在插秧后3 d就可以放入田间,对水稻秧苗不会造成损害。调查显示,江苏地区插秧田一般在栽后5 d开始萌发见草;栽后7~10 d出现第1个出草高峰,此期为杂草基本苗发生高峰;栽后25~35 d出现第2个出草高峰[4]。当天初孵的小鸭放入秧苗移栽后3 d的大田内,鸭苗与秧苗几乎是同生共长,鸭子在田间的活动完全覆盖了整个出草期,可以对杂草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基本不需要再耗费人力物力除草。
  1.2    基本情况
  实践地点选在张家港市双山岛旅游度假区,在张家港市双山丰谷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有机田内开展,基地内不施用化学农药和肥料。品种为当地常见的康贝尔鸭,插秧后3 d,投放零日龄鸭苗。2017年首次划出0.47 hm2试验地投放零日龄鸭苗,获得成功;2018年将试验面积扩大为1.33 hm2,划分成3个区域分别投放,同样获得成功(表1)。
  2    零日龄稻鸭共作的优势
  2.1    出草期全程控制
  零日龄稻鸭田的除草效果非常明显。从插秧后3 d到水稻抽穗前,鸭子不分昼夜在田间活动,取食雜草种子、幼苗、地下块茎、块根。实践证明,应用零日龄稻鸭共作技术,除混栽在稻株的稗草外,能达到“田间寸草不留”的除草效果。相较于零日龄稻鸭共作,江苏地区目前普遍采用的常规稻鸭共作是在插秧后20 d左右放入20 d大小的鸭子,此时已经错过了第1个出草高峰(移栽后3~10 d),也是最主要的出草高峰,田间杂草已形成危害,放养的鸭子只能控制第2个出草高峰(移栽后20 d),之前的杂草则需要通过人工或化学方法清除,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未完全发挥鸭子的作用。
  2.2    综合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零日龄稻鸭共作能够以更简便的方式减少除草剂的使用,节省农药及人工成本,比普通稻鸭共作节省至少2次化学封闭或前期人工除草成本。尤其是对于不用除草剂的有机田块,人工除草成本高达9 000~13 500元/hm2。
  除此以外,零日龄稻鸭田的副产品鸭子的品质也得到了明显提升。鸭子从出生到上市整个生育阶段都在稻田活动,放养密度低(195只/hm2),且几乎不需要额外的人工喂养。相较于常规的20 d后放入水田的稻田鸭,和白天放养、晚上收回鸭棚的稻田鸭,零日龄放养的稻田鸭具有更强的活动力和更好的肉质口感,受到消费者青睐。尽管由于零日龄放养的鸭苗偏小,需要支付额外的成本购买网眼小于2 cm×2 cm的围网,但其总体经济效益远高于普通稻鸭田(表2)。
  3    零日龄稻鸭共作推广的制约因素
  3.1    农民销售渠道不畅
  随着农村土地的流转,水稻种植基本上被大户承包,面(下转第112页)
  积一般都在13~20 hm2,甚至多达34 hm2。以零日龄稻鸭共作的方式除草,即使放养密度仅有195只/hm2,13 hm2的水田中会放养逾2 500只鸭子。大量鸭子需要在水稻抽穗之前集中销售完,对于种稻的农户来说并没有畅通的市场渠道,存在较大困难。
  3.2    鸭病防治困难
  鸭病防治也是困扰稻田养鸭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一旦有鸭子发病,传染极快,可导致整个田块的鸭子迅速染病死亡,损失惨重[5]。
  3.3    化学农药的使用
  零日龄鸭在与水稻整个同生共长期间都应避免使用化学农药,可以选择性地使用一些生物农药,这对大多数依赖化学农药的农户来说难度较大。
  4    结语
  零日龄稻鸭共作模式操作的简便性和效果的优越性相对于传统稻田养鸭和稻鸭共作都是显而易见,而其存在的销售问题、鸭病问题、稻田用药等问题也是传统稻鸭共作模式中遇到的普遍问题。因此,可以先从已有稻鸭共作基础的基地开始试行零日龄稻鸭共作,不用驯水和育雏,直接购买低价的零日龄鸭苗,大大节约了成本,减少了工作量,同时能达到更理想的除草效果。
  5    参考文献
  [1] 郑庭义,黄靓彦,陶丽,等.传统生态农业“稻田养鸭”技术与农耕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J].老区建设,2018(2):19-23.
  [2] 张选怀,朱克明.稻鸭共作的农艺效果分析和技术要点改进[J].上海农业科技,2013(5):141-142.
  [3] 沈晓昆,岸田芳朗,戴网成,等.稻鸭共作省力高效新技术:零日龄放鸭[J].中国禽业导刊,2007,24(1):44.
  [4] 谷东英,孙玉梅.机插秧水稻田杂草发生种类与特点调查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13):123.
  [5] 范梅华,窦新红,陈连颐.零日龄放鸭:稻鸭共作技术的重大进展[J].中国禽业导刊,2007,24(12):12-13.
  作者简介   殷茵(1988-),女,江苏张家港人,农艺师,从事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控和植保技术推广工作。
  *通信作者
  收稿日期   2019-02-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939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