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邢台梅花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与价值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运用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等方法对邢台梅花拳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探究邢台梅花拳起源、特征、传承方式和价值等。得出邢台梅花拳最早源于武术大家邹宏义;具有传统性、竞技性和文化性等特征;传承方式主要以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为主,以一徒多师为主要特点;主要承载着文化传承、健身健心和历史重现等价值。
  关键词:梅花拳  传承方式  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G85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5(c)-0183-02
  邢台历史悠久,是仰韶文化发源地之一,有着3500年的建城史、600年的建都史,是“商殷之源、祖乙之都、邢侯治国”。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出了极具地域特色的传统武术项目。邢台梅花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流派之一,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由邢台平乡县和广宗县联合申报获批为国家级和省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梅花拳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动作朴实大方,不仅有健身和观赏价值,还具有技击的实战功能,同时对凝聚民族力量、振奋民族精神和弘扬传统文化起着重要作用。邢台梅花拳主要流传于冀南邢台市的广宗、平乡和威县一带,又以广宗、平乡两县为主,在经历了数代传承人的努力下,梅花拳的社会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据不完全统计世界各地习练梅花拳的人数已达到1.3亿人左右,极大地推动了梅花拳的保护与传承。
  1  邢台梅花拳的起源
  关于梅花拳的起源,众说纷纭,文献典籍无明确记载,国内学者的研究至今尚未形成统一定论,主要认为是在开天辟地时期、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或明末清初时期产生的。但梅花拳在河北邢台地区的历史发展脉络基本达成了共识,普遍认为是明末清初传入河北邢台境内,邢台梅花拳是在明末由徐州府铜山县张三省传于邹宏义之后,邹宏义在张三省的传授指导下,进一步完善、提高创编出来的武术拳种。邹宏义和其子先后来到邢台的广宗县前魏村和平鄉县后马庄授拳,并产生了文场、武场的具体拳式套路之说,另据《梅花拳传承谱》《广宗县志》和《平乡县志》等记载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观点[1]。再传弟子张西岭、张付印等国家级传承人和省级传传承人对梅花拳的历史渊源、文化特征、技击手法、拳训、弟子准则等进行了深入的挖掘与整理,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梅花拳传承人才,为保护与传承邢台梅花拳,为弘扬河北武术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2  邢台梅花拳的特征
  梅花拳创始之初,无论练功还是技击等动作都是在桩上进行,随着武功技艺的提高,会逐渐增加桩的高度。随着时代变迁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桩上的练功形式逐渐转为桩下,因此称为“落地梅花拳”。其拳式特点具有朴实无华,动作舒展大方,静如寒梅怒放,动如残花飘荡、动静相间、刚柔并济等特点。在文理、武功的关系方面,受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影响,梅花拳强调“以文养武”和“以武济文”,并遵循中国传统文化的“五行八卦九宫太极”的哲学原理,因此梅花拳又被誉为“文化拳”[2]。
  梅花拳主要分大势、顺势、拗势、小势、败势五势,对应于金、水、木、火、土五行顺序,有文场、武场之分。文场研究拳理,集佛、道、儒三家学说,融合了周易八卦阴阳五行等精义妙法,讲究修身养性,凝神炼气,具有世代相传、修身养性、炼神与炼气等特征。武场主要进行武功与技能练习,内容丰富多样,有其独特的练法和风格,与当前流行的武术套路完全不同,强调练身形、传其技,汇技击之力巧。在练功时强调要从拳法、腿法、腰法、步法等基本功练起,武功锻炼的形式分为架子、成拳、拧拳、器械4部分。通过对梅花拳的起源、拳理和习练方式等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邢台梅花拳具有传统性、文化性和竞技性等特征。
  2.1 传统性
  传统性是邢台梅花拳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梅花拳各种属性中起主导作用的特征。邢台梅花拳的产生和传承与邢台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和信仰等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传统性特征。自梅花拳的第三代传人邹宏义和其子先后来广宗县前魏村和平乡县后马庄授拳后,一直延续至今。其传统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保家卫国(如以习练梅花拳为主体的冀西抗日游击队)和弘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优秀传统文化。
  2.2 竞技性
  就体育运动本身来说,竞技性是体育运动的本质性特征,由于东、西方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不同,使东西方体育文化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西方体育更加注重竞技性[3],然而近年来受奥林匹克运动等西方竞技体育运动思想的影响,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越来越呈现出竞技性特征。作为民族传统体育一部分的邢台梅花拳也呈现出竞技性特征,如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梅花桩功代表中国民间竞技项目在开幕式上进行表演;2014年常连生带领5名弟子参加全国梅花拳邀请赛获得4金的成绩;2018年8月邢台梅花拳参加了“第二届海峡两岸武术交流会”等,都充分体现了梅花拳的竞技性特性。
  2.3 文化性
  邢台梅花拳是我国古老而优秀的传统武术门派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被授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梅花拳在运动形式上呈现出“天人合一”“内外兼修”“崇德重礼”“点到为止”和“中庸和谐”等东方文化独有的特征,从而形成了与西方竞技体育完全不同的体育思想,是我国唯一被誉为“文化拳”的文武双修的武术门派。记载了从明末清朝开始发展至今的历史文化,如记载了天理教起义、义和团(拳)运动和冀西抗日大队等不同时期的光辉历史,传承与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  邢台梅花拳的传承方式
  传承包括传与承两个方面,但二者是一个连续的动态循环过程。就文化来说,传承就是再生产,它不但包含传授和继承,而且含有适应、创新、改进等成分。据《梅花拳秘谱》记载以及田野调查发现,梅花拳在旧时主要以家族传承为主,传承的理念是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传,有“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保守传承方法,因此又称为“父子拳”或“夫子拳”。经过时代的变迁与朝代的更替,清朝初期以师徒传承为主的传承方式开始逐渐成为主流的传承方式,如邹宏义等老前辈主要通过师徒的传承方式使邢台的梅花拳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与发展。在近代,随着国家大力提倡要重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梅花拳开始在邢台地区列入了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这一时期学校传承成为了主要的传承方式,同时在各种节庆活动中(如平乡县正月十六的亮拳祭祖大会、广宗县正月十五的民间艺术节等),梅花拳开始逐渐得到了普及,形成了大众式传承方式,无论是哪种传承方式都为梅花拳保护与弘扬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  邢台梅花拳的价值
  4.1 历史价值
  邢台梅花拳历史悠久、历经沧桑、久经不衰,在平乡、广宗和威县等地广为流传,它融周易八卦于拳理,化阴阳五行于招数。在战争年代,习武练拳是实现保家卫国抱负的主要目标,如梅花拳传人赵三多领导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壮举,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外来压迫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因此梅花拳被誉为“爱国拳”。发展到了近代,梅花拳弟子都在为保家卫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如1937年杨秀峰同志领导的以梅花拳弟子为主的冀西抗日大队、1934年平乡的盐民大暴动和威县的梨园屯案等,都记载了当时那段时间的历史文化,谱写了历史上波澜壮阔的史页。据《天地武魂——邢台梅花拳》记载清朝康熙年间邹宏义定居顺德平邑后马庄设场收徒(李进德、徐进德等人),传授技艺。平乡、广宗、威县、巨鹿、鸡泽、沙河等县弟子纷纷来后马庄拜师学艺,一时所纳门徒不下百人,邢台梅花拳自此大盛。了解邢台梅花拳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更好地传承与保护河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4.2 文化传承价值
  梅花拳是一种特殊的民族文化形式,是以传统文化为指导思想的武术文化。它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是集儒家思想、佛家精要、道家学说和周易之理于一体,蕴涵孙子兵法和东方哲学奥妙的拳派,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梅花拳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德行修养是习练梅花拳的前提,德行的高低决定着习练者在梅花拳组织体系内的地位,对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起着重要作用。在梅花拳很多拳理歌诀中,都能体现出道家的天人合一、佛家的六根清净、儒家的以和为贵的思想和深奥无穷变化莫测的周易之理。如《武德训》中有这样的记载:“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这些都被后代弟子奉为戒律。再如,在习练梅花拳时要尊师重道、以德为上、以和为贵的理念。这些都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弘扬河北省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
  4.3 健身健心价值
  邢台梅花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能够满足不同人群需要的特点。梅花拳的健身价值不仅体现在身体机体方面,还体现在心理方面。习练梅花拳不仅可以塑造健壮的体格、提高运动能力、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等,还能对人的道德品行、心智等进行锤炼,学练梅花拳还能起到日常防身自卫的作用,同时还能磨练人的意志品质。梅花拳的练习方法讲究的是“动静结合,阴阳互换,全身俱动,温养有法”等,遵循佛、道、儒和周易之理的哲学思想。在习练过程中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等都起到健康促进的作用。通过田野调查发现,在平乡、广宗两地的梅花拳老拳师都已年过七旬,但他们依旧耳聪目明,精神矍铄。在练习梅花拳时他们依旧保持身手敏捷,兵器演练时能够达到行云流水、虎虎生风的效果,而且他们的性格豁达、开朗,谈吐中思路清晰且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习练梅花拳还能够增强群体之间的亲切感,习练者还可以找到群体荣誉感,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
  5  结语
  邢台梅花拳作为河北省武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健身、文化传承等功能,对弘扬河北省优秀传统文化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应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搭乘政策的顺风车,确证其所承载的价值,建立梅花拳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加大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对梅花拳的宣传力度,以期实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自强.时代变迁中邢台梅花拳文化功能研究[J].邢台学院学报,2015,30(10):147-149.
  [2] 马伯韬.梅花拳最早称义和拳形成的社会环境与历史地理成因[J].体育科学,2018,38(4):92-96.
  [3] 王海军.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与价值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11):24-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548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