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中的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建设与发展,伴随一些不合理的、过度的水资源利用就出现了很多的水生态污染问题。水体的污染大多是河道水的污染,其是由于城镇工业发展的不合理排放,所造成的问题。出于对水环境生态问题的调查,有关部门采取了多方位的生态修复技术,以更好地对水环境进行治理修复。该文将总结出其修复技术在治理工作中的具体实践。
  关键词:水环境  生态问题  修复技术  工作实践
  中图分类号:S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5(a)-0048-02
  随着经济不间断的迅速发展,工业、化工业等对水资源多渠道的大量利用让不可再生的水资源出现了相应的生态问题,而如今所造成的河道水、地下水污染更是关乎我们的日常生活健康。出现了问题,在短时期内虽然无法完全解决,但通过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并改善,总会得到一定的成效。
  1  河道水污染情况及其分析
  据相关调查,在以北京某工业区为典例的全国各城镇都出现了一些工业园中,企业或厂矿,未经地方相关生态环境部门许可私自在河道内排放垃圾及废弃物。这不仅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水体健康,更有可能对地下水产生长久的污染而难以治理。而服务业、餐饮业的用水及排放对河道水的影响,主要是其产生的垃圾对河道口的影响,垃圾堵塞致使河水无法正常流通,从而破坏了水体通过自净能力及时地自我治理。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用水所造成的水体破坏,主要是由于家中饲养的牲畜等的排泄物对水体造成了污染。对此,我国相关部门,进行了一系列的实地考察、分析原因以及对治理方案的谋划。
  2  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
  2.1 我国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的现状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河道水污染问题也一直存在。目前而言,我国的水环境治理主要在于大江大河沿岸的治理,或是易造成由水生态而引发的社会安全出现问题的地区。近几年,生态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培养了一定的生态研究人员,从而开始重视其治理工作,着重研究。但是由于很多问题是属于历史遗留的问题,所以在目前情况下,只能进行一定的改善以及在可控制范围内开展治理工作。
  2.2 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现阶段的研究方向
  第一,对于其他污染的控制。由以上文段的部分阐述可知,水体污染主要是人们的生活水污染、牲畜的排泄物污染以及轻工业、重工业、服务业等方面的不合理利用所造成长期性水生态破坏。但是,除人为以外,自然环境也会对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暴雨、洪涝等其流经或渗透的水体也会对河道水质产生污染。多方位修复技术在此问题上主要采取的是控制管理,利用家庭食用水过滤系统的原理对雨水进行监测、研究之后,设置一定的外来自然水过滤系统,使得进入河道污染水质的物质大量减少。而未入生态环境包围圈的部分水体则可以通过自然流动在河道旁及其河岸等地进行自然蒸发溶解。历来,植被对于生态环境的缓解力也是不容小觑的一部分,植被不仅能保护水土不大量流失、稳定水环境以及土壤环境的生态平衡还能蓄水、养水。所以,在控制其他污染源的同时,对河道周围的其他生态圈也进行规划和控制,实现多方位工作的开展。
  第二,对河道本体造成的污染控制。河道本体污染即是它的内部污染,黄河水污染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泥沙淤积、废物沉淀等使其治理成为一个经久不衰的历史性话题,但黄河主要是因其水流域過大,难以保证工作的整体运行,所以只能缓解难以治理。而对于只是小领域的河道而言,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就可以利用人工或机械清理,清理河道内部的淤泥、垃圾以及含重金属成分的化学物质。对化学物质等特殊污染源的治理工作,必须采用物理手段,对其采取治理与防范相结合的实际应用方法。
  第三,人工治理工作的开展。需要人工对其进行主动的治理的时候,是其河道水自净能力难以承受其水体环境压力或水质破坏状况的时候。众所周知,水体是有自净能力的,但是在它污染严重,自净能力难以充分改善水体环境时,就需要一些人工措施。对水质进行净化,我国专家学者采取微净化技术,利用化学反应,对河水污染部分,实行化学分子气体或液体输入,在其水源饱和的基础上,保证水体不残留任何再生化学物质。微净化处理技术,合理地利用了现代技术原理,以治理水生态环境。
  第四,利用生物圈的相互影响关系,水体动植物修复。在河道中存在大量的水生动物,它们的生存环境依赖于河流,它们也能在一定环境里改善其生存环境。餐饮业等人为食物垃圾、牲畜枯草等动植物尸体,这些垃圾都可以通过水体生物食用进行转化或是微分解。而对于非食物等水体动物可捕食的部分就需要发挥水体植物的作用[1]。历年来,水体有机物质的含量屡屡超标,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如何将有机转化为无机、如何解决富营养化问题,这就需要生物的影响[2]。例如,藻类的能量是极大的,光合作用中对周围环境进行生态修复,还能通过本身的物质排放,抑制藻类本身的大规模发展。这不仅有效缓解现在的污染问题,也避免今后藻类污染问题的出现。
  3 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工作中的实践
  3.1 生态修复技术的方面
  水资源属于生态环境圈中重要的一部分,在治理工作的进行中,我们必须采取利用一定的生态本身修复来保证其基本水质。
  第一,生态保护措施。生态保护措施就是对河道周围的环境进行保护和监测。包括河道的河岸线以及河岸线周围的植被保护[3]。生态修复采取对河道的河岸线进行加固、护坡的措施,防止在恶劣的天气环境下,暴雨等对其边缘泥沙进行冲刷,并淤积于河道底部。然后,对于其周围环境保护的实施方案是要么建设人工栅栏,要么人工在河道中种植培育一些可对水环境保护的植物,如芦苇等。
  第二,生态清理措施。经有关部门对河道水污染问题的分析与总结,河道中化工含量、金属物质的残留等是影响其自净能力的主要部分,自净能力的限制从而导致了其污染的愈发严重。对河道进行清理,首先要清理淤泥,而对于泥沙,我们只能采取在各个小的水领域里进行清理。出于河流携带作用,因而对上下游方面都进行不同的治理。上游易于携带垃圾,因而更需要单层次物理、化学原理治理,保证其自身水质;而中游以及下游地区,在伴有携带垃圾的同时,还有沉积物的产生,所以除了技术方面的修复工作,还要人工的清理来提高水体能见度。
  3.2 人为管理修复技术方面
  首先,是对湿地环境条件的借鉴和利用。湿地环境可缓解其生态环境压力,主要在它自我本身的层层过滤环节,而对这些环节我们便可予以效仿。河道往往是长长的,不同于湿地的整体化,所以可以根据河道长度进行分区地加过滤网,定期或不定期处理污垢。
  其次,是对污染造成主体的管理。工业环境造就的生态问题,再以产业去修复,现今国家也逐渐开发以绿色产业为主的产业链,而对已经形成的在河道周围的化工产业,需加大监管力度,注重合理排放。而对于河道周围的日常生活污染,则采取定期检查的同时,实施惩治措施,让污染责任人去进行清理。完善监管体系,保障长期水治理。
  4  结语
  综上所述,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是针对性的、全面的治理、管理、保护措施。河道水环境治理,不仅需要人工措施去修复,还需要其自身的生态能力。如果其自身的净化能力、生态环境调节转化能力已不堪污染压力,就需要去对其污染源进行分析管理,对污染源的控制、对今后发展的相关管理,是促进水资源环境长期发展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刘兵,张兰英.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中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J].化工设计通讯,2018,44(4):198.
  [2] 张明磊,张安弘.关于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与探讨[J].工程与建设,2018,32(5):132-133.
  [3] 丁一.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实测[J].环境工程,2018,36(9):35-4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556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