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科技类出版社互联网知识服务平台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纸质出版只有在守住固有阵地的基础上,追随互联网大潮,利用专业技术的壁垒,披荆斩棘、后起直追,才能在九死一生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很多科技类出版社开始跨界打造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知识服务网站和客户端,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借此文提出来探讨。
  关键词:科技类出版社;知识服务;平台建设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9)239-0092-02
  1关于产品设计——用户需求是永恒的入手点
  传统出版将读者与出版者隔得很远,出版者难以得到用户的反馈,没有用户数据积累,只能依靠销售数据做最基本的分析,无法真正精确解读和及时满足读者和用户的真实需求,这是纸质出版最大的缺陷。腾讯为首的很多发展较好的互联网企业,把“用户需求”“用户体验”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把它作为任何决策和计划的核心。
  知识服务平台先锋“得到”App的创始人罗振宇说,“得到”要花50%时问在用户的调研身上,科技类出版社不能盯着已有“资源”盲目演化,一定要先明确用户需要什么。只有挖掘和把握了用户的爽点、痛点、痒点做产品,才有可能赢得市场和核心用户。
  以下以电力知识服务平台建设为例,做系统分析。
  1)立时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爽点)。比如,一个线路运检人员,发现了某种电力故障,通过对于App的简单使用,就可以立马解决问题。用户的需求得到即时满足,就会觉得很爽,下次还愿意登录平台,产品就成功了(解决问题速度快)。再比如,技术比武时,很多员工无法找到窃电图片,技能很难提升,如何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让员工只能在苦寻很久的东西,只能在平台找到,这也是爽点(久寻而不可得)。
  2)减轻用户的恐惧(痛点)。用户的恐惧就是用户的痛点,如果产品可以让用户不那么焦虑,那没有什么比这个可以建立信任感、依赖感和黏性了。比如,如若电力知识服务用户也考虑高等院校电力专业的学生(其一,他们体量很大,毕业后也最可能成为平台的终端用户,同时集中于校园,比走上工作岗位更容易抓取;其二,学生时期求职痛点多,容易建立信任感),那他们最害怕的是什么?
  答案绝对是,怕学无所用,找不到好工作。毕业年少时的焦灼和恐惧,可能不少人还记得。但若大互联网,与电力企业就业相关的内容资源其实是无处可寻的。
  为此,可以把电力企业的招聘信息、面试题库以及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公司框架、岗位设置、工作内容、能力要求、职业通道成功经验在平台上分享,为他们求职提供线索和经验。如果产品可以解决求职痛点,就能够建立足够信任,赢得最根源的用户。这种学生时代陪伴下来的信任,很容易在工作岗位上延续,只要提供了大量完备、精良、高确定性的学习产品和通道。同时,从这个初衷出发,很容易取得院校行政部门的支持,推广铺开速度会很快,基础用户就有了保障。
  3)塑造用户完美的生活向往(痒点)。每个用户都在心中有个虚拟自我,那个自我看起来更美好,能够缓解生活压力和焦虑。
  我问过身边几个“得到”的使用者,你觉得听起来有用吗?通常都是说记不住,但听起来很爽。得到抓住甚至是制造了现代人这种知识渴求的焦虑,并且成功用产品暂时性地解决了它。高度凝练、简单粗暴、标准统一的方式解决了用户问题。他们在听后能暂缓感到焦虑或学得一二,因而更加依赖。
  归根结底,产品设计一定在客户调研上下功夫,利用各种形式的市场调研、用户反馈处理,头脑风暴交换意见……这些是产品成功、用户稳定的基础。
  2关于核心优势——内容为王、深度介入
  即便是互联网时代,渠道也不是万能和永恒的,将好的内容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王道。百度之所以输在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大程度是因为它不再生产内容,互联网那些资源不够用了。而今日头条和微信,知乎分答得到这些服务商,都在不停地制造更高质量的内容资源。
  打造电力知识服务平台,优质、高效的内容生产才是绝对竞争力。要生产出面向电力工作者的、适应于移动互联网的内容,绝不是简单搬运或拿现电力有图书出版资源直接转换那么简单,而应是高效、高质的深度介入。作者选择、课程选择、内容设计,都要根据用户需求,订立自己的标准。
  1)内容深度介入。必须是经过深度加工的更快捷、更简练、更营养、更升华的能够满足懒中学、快中学需求的内容。
  2)拥有自己标准的产品的标准化、规模化。一套属于自己的、完备的标准化规则,可以复制,可以以一带面做产品线,不然可能永远徘徊在资源浅加工的死循环中无法规模化。
  一直好奇得到App的产品是如何产品标准化的。想的不透彻但感觉:他们的产品一定是限制每一句话的长度的;内容一定是减少思考直接给出答案的;播音语气一定是平等像在和你探讨问题的;一定是总分总结构的;之前一定有一两句说明这段话要告诉你什么适不适合你听的;每节课时长一定控制在15分钟以内;授课最后一定是要留作业题引导大家留言互动的。这样做的好处是,短句子使得用户更容易理解;坦诚严谨的平等对话拉近了距离、增强了互动;直接给出答案满足了用户的惰性求知需要;总分总结构,最初一两句总说明使用户在最短时问做出决策,减少时间浪费,最后的总结加深印象,使用户印象深刻,获得感增强;让读者15分钟的短课程是为了在短时间内就给予用户爽点,就像打游戏一样,过关更容易,利用碎片时问就可以获得满足感;课后的交流增强了互动,树立了学习榜样。这些標准,在做电力课程品类时,可以学习、借鉴和衍生。
  3)精益求精。对于产品打造,求精不求多。出版社前期能力圈薄弱,可以集中精力攻一门,前期投入也一定要经过长时间、小范围、多次的试用、反馈、修正、再试用的过程,一定要用挑剔的眼光和对用户反馈足够重视的态度,填过所有的坑,使产品足够精良,用户路径足够优越,才能上线。贵精不贵多,标准要严苛。一个产品不怕小,只要权威、稳定、不可超越,就一定能抓住用户的心。怕的是用户打开一次就不会打开第二次。   4)有足够的确定性。确定性让用户觉得安全,觉得权威可靠,就会增加依赖和信任。
  5)有强逻辑的激励机制。一套好的积分系统和短时间内就可获得的提升愉悦度的激励机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关于品牌价值观——用戶精神寄托之所在
  大到战略核心、顶层设计,小到单一产品、客户感知,无处不体现价值观。消费者不光是在消费产品,更在消费一种场景,一种体验,一种生活层次和一种价值观,这个观念并不新了,但依旧十分实用。就像小米手机,除了使用价值时之外一定会给用户带来的科技感和潮流感。
  电力知识服务产品定位,绝不是多一个学习App安在手机上那么简单。用户,尤其是核心用户,要从中体验到快感,与众不同的、向上的精神力量。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跑步、学英语坚持了n天,都爱在平台上打个卡那么愿意分享吧?相信很多人分享不是平台逼迫,更是自我认可和对生活态度的宣言。学无止境,要让使用的客户,有优越感和自豪感。这是做品的附带精神价值核心。知识服务平台应该让更多使用者感到站立潮头或为终身学习感到自豪。如果这样,与产品配合的激励机制,就可能不完全是外在的金币奖励,而有可能是满足用户成就需要的内在激励。
  4优劣势分析
  4.1劣势
  科技类出版社经验缺乏的能力圈劣势。在内容生产、运营、技术、能力系统搭建、后期维护、推广方面,一般的科技类出版社没有任何经验和积累。内容如何生产和标准化,自有平台搭建的限制,推广运营的稚嫩,与产品开发匹配的组织机制和能力系统需要创新和搭建,说九死一生不为过。一方面培训和自我升级必须跟上来,帮助编辑打开思路冲破囹圄,迅速完成传统编辑向产品经理的转变;一方面也要引进人才或与专业的技术公司合作。
  4.2优势
  1)行业壁垒优势。面向电力行业的知识服务仍是蓝海,且因为专业壁垒原因,竞争者寡。
  2)品牌认知成本低。科技类出版社一般在出版领域有一定的认知度和品牌积淀,用户较易接受。
  3)知识认知优势。科技类出版社在行业认知上要优于行业外人士,他们比其他互联网人更了解该行业一点,更懂得该领域知识一点,更接近专业人士一点,更容易找到他们的需求痛点,并能找到内容生产者,这是不容忽视的经验积累优势,应该深度重视和充分挖掘。
  打造适应互联网生态环境的电力知识服务平台势在必行,策划、运营、技术、推广、后期,于科技出版社都是崭新领域,困难重重,但这仍不可避免是必须面对和值得全力一拼的世界。在增量重于存量的互联网时代,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只要肯于突破和创新,仍有大把机会等待发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984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