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后真相时代与新闻真实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后真相”背景下,观点先于事实,感性取代了理性,是一个情绪过剩、事实稀缺的时代。在主流权威媒体缺席的情况下,虚假新闻频频出现,反转新闻屡见不鲜,新闻的真实性也受到威胁。文章旨在对“后真相”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和反思,并对如何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后真相时代;新闻真实;舆情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9)239-0017-02
  1后真相时代的内涵
  2016年11月,“后真相”(post truth)一词被《牛津词典》选为年度英文词汇,《牛津词典》将其解释为“诉诸情感及个人信念,较陈述客观事实更能影响舆论的情况”。在“后真相”时代,社会传播圈子化,信息传播过程中真相有时变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情感和立场”。在“后真相”时代背景下,事实让位于情感,感性取代了理性,舆情传播受到个体和群体心理活动的显著影响。后真相时代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1观点先于事实,感性取代理性
  后真相时代,事实的重要性退居次席,人们对事件所产生的情绪和态度比事件的真相更加重要。以2018年5月川航3U8633航班迫降事件为例,事件发生之初,关于事故原因的调查和报道凤毛麟角,而由事件本身引发的情绪洪流淹没了整个网络空問。2018年5月14日,一篇《全国哭泣!现场还原!飞机挡风玻璃掉落,机长咬牙拼死救回全机乘客!》的微信推文在朋友圈刷屏,从标题到正文,从遣词造句到标点符号的使用,都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全篇采用反问、排比、夸张、设置悬念等手法描述了一个耸人听闻的离奇故事,将机长塑造成一个超级英雄,获得了10万+的阅读量和点赞量,更多媒体将“英雄”作为报道的主题,并加上了“史诗级”“全国哭泣”“震惊”这样的关键词,将一起险些就机毁人亡的航空事故演绎成一部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
  大众娱乐消费心理。不少媒体将此次“川航迫降”事件称为“史诗级”备降,机长刘传健被称为中国版的“萨利机长”。微博上,#中国英雄机长#的话题阅读量达到了2.2亿。对真相的追逐让位于情感的宣泄,娱乐心理消解了严肃题材。
  网民群体狂欢。“后真相”时代,是一个网民群体“狂欢”的时代。当个人的情绪经过媒体表达后,情绪的个人性就具有了群体性,个人情绪就会形成社会情绪,传统媒体使得普通公众的表达需求受限,新型社交媒体由于其开放性、共享性、个人性等特征,从而为网民群体狂欢提供了平台。
  1.2信息传播格局发生变化
  信息传播出现碎片化,多元主体同时生产信息,传统媒体环境下的单向传播模式已不复存在,信息传播以秒来计算,信息传播量巨大但内容分散,完整信息被分解为信息片段,导致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轻脉络,重细节,难以追溯来源;信息传播去中心化,传播内容不再由专业网站或特定人群所产生,任何人都可以手持麦克风,平等地发声。
  1.3社交媒体平台助力“后真相时代”
  从传播学的视角分析,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和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后真相”产生的温床。传统媒体语境下,普通大众不可能自由的表达意见和情感,自媒体便捷化、私人化、平民化、自由化的特征,让意见的自由表达真正成为一种可能。自媒体不再以宣扬某种价值观为职责,人们可以随心所欲表达自己的观点,发泄情绪情感,真正成为了“观点的自由市场”。另外,社交媒体将价值观相同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形成了网络社群。网络社群成员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兴趣和观点。相较于正襟危坐的主流媒体,网民们更乐于在这个“部落化”的小圈子里以轻松的心态获得资讯,分享观点、宣泄情感。在“沉默的螺旋”心理机制下,圈子里每天的信息自动经过过滤,人们为了留在“朋友圈”内,自动屏蔽与大多数观点相左的信息。
  2后真相时代的影响
  “后真相”时代,由于信息传播模式的改变,每个人都能作为事件的目击者、亲历者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主动发声,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虽无法核实,却能在“圈子里”以真相的姿态肆意传播。基于个人经验和情感,加上“意见领袖”的作用,
  公众更愿意相信“圈子”里的信息并主动选择与自己心里期待相接近的内容,继而在社群互动中强化自己的价值认同。而与“大多数”相悖的少数信息则在“沉默螺旋”机制的作用下逐渐消匿。更为可惜的是,大多数情况下,主流权威媒体的缺失,使防御“后真相”丧失了最后一道防线,公众无法也不愿去核实新闻的真假,真相对于公众已经不那么重要,情感的宣泄已经使他们足够满足。长期以往,圈子里的“以讹传讹”,“以假乱真”使得真相愈加扑朔迷离,虚假新闻开始泛滥,“反转新闻”也随之而来。从“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到榆林孕妇坠楼事件,舆情几度反转,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在接受信息时情感取代了事实,感性战胜了理性。人们沉溺于情感的宣泄不可自拔,人们的情绪极易被别有居心者利用和摆布。正如尼尔.波兹曼所说“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3后真相时代的新闻真实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在新闻发展的任何阶段,新闻从业者都必须坚持真实这个底线。
  3.1强化主流媒体职责
  按照学术界的主流理论,新闻的真实性指的是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新闻的本源是真实,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以此为标准,此次“川航迫降事件”为例,最值得关注的是新闻事实本身。新媒体的出现让新闻“时新性”的属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挥,实现了新闻“零时差”的时效追求。然而为了抢发新闻,争夺眼球,众多媒体从业人员在未经采访和核实的情况下,捕风捉影,随意拼凑新闻的例子屡见不鲜。片面追求报道速度而忽略“证实”,是极易威胁到新闻的真实性的。
  故事背后是事故,狂欢背后需要理性。与成功迫降一线之隔的就是航空灾难。在一切权威都可以被解构,一切话题都可以被消费的自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尤其要担负起媒体职责,发布权威信息,实现价值引领,进行深入调查和深度报道。满足受众的知情权,体现媒体的专业能力。当真相浮出水面,谎言便无处藏身。
  此外,主流媒体的权威还体现在对舆论的引导上。后真相时代的舆论导向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极其重要。相比真相缺位带给受众的恐慌,在社交媒体中,受众面临的“孤独感”与得不到认同似乎是他们更大的隐忧。因此,新闻报道者也必须学会与人们的内心和思想对话,力求从情感上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并博得受众的认同。
  3.2自媒体的规范与引导
  自媒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广大受众尤其“草根”一族提供了自由发声的平台,使人人都有了手握话筒的权利,能够在社交平台自由发声发文,畅所欲言,这是传统媒体传播模式下不可能实现的。但由于有效监管制度的缺失和公众素养的参差不齐,致使自媒体环境下的信息舆论环境缺乏理性。因此,社交网站建立严格的审核机制和辟谣机制,是保证新闻真实的重要一环。建立后台审核机制,对发布信息进行严格审核。一是对用户身份进行审核,实施用户实名注册,在实名制下,信息发布者会有一种隐形的自我约束力,不会轻易发布未经核实或者误导舆情的信息。另一方面,在出现虚假新闻的时候信源更容易追踪,有利于追责。二是对发布的信息进行审核,从源头上阻断虚假新闻的发布渠道,杜绝虚假消息的扩散。
  3.3提升全社会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是指正确地使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对媒介素养的探讨,多从公众角度出发,诚然,媒介环境的复杂化,对受众的基本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新的传播格局下,单单强调受众的媒介素养是不够的,身处新媒介环境中的每一个媒介使用者都需要面对如何提升自己的新媒介素养的问题。
  媒介素养的提升应该是受众,传媒从业者,政府机构三者的合力。对于公众来说,社交网络用户应该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对信息真伪的辨识能力,面对网络上传播的消息不盲听、不盲信,多求证质疑,以严谨的态度审视网络上的各种消息。不随意转发和评论未经核实的信息,不随意散播流言和谣言;对于传媒从业者来说,要不断提高传媒素养,强化传媒职业精神,加强职业良心,真正履行好“把关人”职责;对于社会和政府机构来说,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努力构建和谐的媒介环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984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