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日本囊对虾工厂化一年两茬养殖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日本囊对虾是我国沿海一种重要经济对虾品种,也是我国沿海主要的养殖品种,采用工厂化养殖车间内水泥池铺沙养殖,一年养殖两茬。本文介绍了日本囊对虾工厂化一年两茬养殖技术,包括养殖设施、放苗前准备、放苗、饲养管理、疾病防治,以期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日本囊对虾;工厂化养殖;一年两茬;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    S968.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7-0223-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日本囊对虾俗称车虾、花虾、花尾虾、斑节虾、竹节虾等,它具有干露存活时间长、长途运输成活率高的特点,可进行长途运输,市场价格高,是我国沿海一种重要的经济对虾类。它有潜沙习性,适温范围为5~30 ℃,当温度下降至10 ℃时摄食减少,5 ℃以下死亡。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池塘养殖不能满足,日照地区养殖户逐渐摸索出日本囊对虾的工厂化养殖,并探索出一年养殖两茬日本囊对虾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通过生产实践,利用养殖车间没有加热设施的条件,也可实现日本囊对虾工厂化一年两茬养殖。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健康无病的虾苗进行养殖,养殖池内铺沙也是工厂化养殖日本囊对虾的必要条件,而且在第1茬养殖结束进行第2茬养殖时,要及时对沙进行消毒处理,消毒要彻底,冲洗要干净。养殖过程要调节好水质和底质。现将日本囊对虾工厂化一年两茬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1    养殖设施
  1.1    养殖车间
  可以利用原有的工厂化养殖大棚或新建的工厂化养殖大棚。大棚一般设置为东西走向,水泥砖混墙体,墙高为1.0~1.5 m,前后留有窗户,棚顶是钢筋支架,大棚跨度一般在15 m左右,外盖无色玻璃鋼瓦或者白色塑料膜,冬季为了保温可加盖草帘或毡毯。
  1.2    养殖池
  养殖池为砖、水泥结构,规格为20~40 m2,池深为1.0~1.2 m。养殖池的形状一般采用圆形、八角形,池底呈锅底形,由池边向池中央逐渐倾斜,坡度为3°~10°。池中央为排水口,其上安装多孔排水管,水管外扣圆形或方形塑料筐,增加滤水面,以排水孔为中心,用砖砌1个直径100 cm、高 15~20 cm的圆圈,利用池外溢流管控制水位高度。进水管2条,沿池周切向进水,使池水产生切向流动而旋转起来。
  2    放苗前准备
  2.1    铺沙
  日本囊对虾具有潜沙习性,当其体长达到 1.2 cm以上时就从浮游转为底栖生活,当个体长达3 cm时白天潜伏沙中,夜间出游觅食。因此,工厂化养殖日本囊对虾必须在池底铺10~15 cm厚干净没有污染的细沙,砂粒不能太粗。
  2.2    消毒
  放苗前10 d左右,用漂白粉50~100 g/m3或高锰酸钾 10~20 g/m3对养殖池和铺设的沙床进行彻底消毒,消毒后要用干净的过滤海水冲洗干净,然后进水,进水要加120~150目的滤网过滤。
  2.3    肥水
  一般在放苗前7~10 d进水施肥,培育基础饵料,具体时间根据天气和水温状况而定。一般虾池进水水位应控制为60~70 cm,在晴天上午进行施肥,水体施氮肥3~5 g/m3,以后根据池水透明度情况进行追肥,同时投放EM液等有益菌[2]。
  3    放苗
  3.1    苗种选择和运输
  日本囊对虾苗种要求大小整齐,健壮活泼,尾扇张开,弹跳力强,逆水性好,体表光洁,体色透明,无寄生物附着,肠胃饱满,无病弱苗、线苗和死苗,体长1 cm以上[3]。
  日本囊对虾苗运输采用聚乙烯塑料袋装运虾苗,虾苗袋的规格容积为 30 L,装苗密度视运输时间的长短、天气情况、虾苗的规格而定,一般虾苗规格为1.2~1.5 cm,每袋可装4 000~6 000尾。在夏季或者早春季节运输时,要适当采取降温或保温措施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2    放苗
  日本囊对虾养殖第1茬放苗时间尽量提早,只要养殖池内水温适宜即可放苗,采取保温措施的养殖车间一般在3月中下旬即可放苗。第2茬一般在7月中、下旬第1茬养殖收获后放苗。日本囊对虾第1茬放苗密度为250~350尾/m2,第2 茬放苗密度为350~450尾/m2,放苗密度不宜过低或过高。
  4    饲养管理
  4.1    饵料投喂
  日本囊对虾要求饵料含有较高的蛋白质,要达到52%~57%。因此,在不同的养殖阶段选择不同的饵料,在放苗初期一般选用虾片、日本囊对虾专用配合饲料、卤虫幼体或成体、桡足类、冰鲜小杂鱼等;卤虫幼体或成体、桡足类、冰鲜小杂鱼需要高锰酸钾或甲醛消毒后使用[4]。放苗中后期一般投喂日本囊对虾专用配合饲料,越冬期间主要投喂沙蚕,沙蚕需要用高锰酸钾或甲醛消毒后使用。   养殖期可根据池内虾的总重量确定投饵量,并根据残饵量适当调节。一般前期投饵量按总虾重的5%~8%投喂,中期按总虾重的4%~6%投喂,后期按总虾重的3%~4%投喂(饲料干重)。越冬期间减少投喂量。饵料主要投在中央的无沙区,以减少残饵对底质的危害,但不要投在塑料框内。
  日本囊对虾的摄食规律是白天潜底不活动,夜晚出来摄食,日落后1 h为摄食盛期,一般分3次投喂,日落后投饵量的50%、3 h以后投饵量的35%、午夜投饵量的15%;也可以一次性投喂,但一次投喂饵料利用率低。
  4.2    水质管理
  日本囊对虾养殖对水质的要求较高,水质的调控是养殖对虾的关键环节。日本囊对虾对盐度(S)要求较高,一般以23‰~30‰为宜,盐度<11‰时生长受影响。要求溶解氧(DO)在 4 mg/L以上、pH值7.8~9.0、NH3-~NH4+<0.6 mg/L、H2S<0.01 mg/L、底层COD<6 mg/L、透明度30~60 cm,日本囊对虾喜水质肥,在底栖生物和浮游生物较多的虾池生长好。由于日本囊对虾潜底,底部的NH3-~NH4+、H2S对其危害更大。养殖用水源水质要求符合GB 11607,养殖水质要求符合NY 5052。
  4.2.1    添换水。养殖过程中应及时添换水,虾苗放养后的10~20 d以注添水为主,养殖池达到水位后则以换水为主,一次换水量控制为总水体的1/5~1/6,一般在每天的早上或上午进行,不可大排大灌,以防止虾苗产生应急反应。换水量应根据水温、水质情况适当调节。
  4.2.2    水温调节。日本囊对虾属亚热带种类,水温5 ℃以下死亡,高于32 ℃不能正常生活。夏季和冬季需要对水温进行调控。日本囊对虾工厂化养殖的水温调控主要分3个阶段:第1阶段是3—4月和9—10月,这一阶段气温、水温都比较低,养殖车间注意保暖,尽量把水温保持在25 ℃以上;第2阶段是6—8月这3个月的高温季节,这段时间气温高、车间内温度高,要保持养殖车间通风,尽量降低温度,保持养殖池水温在30 ℃以下,必要时可以加大换水量来降低水温;第3阶段是11月至翌年1月出池这段时间,这段时间主要是保持水温不低于10 ℃,这时可以用地下水换水保持温度,也可以采用热交换的模式保持水温。
  4.2.3    溶解氧。日本囊对虾不耐低氧,溶解氧低于2 mg/L时开始死亡,因而养殖过程采用连续式增氧模式使溶解氧保持在5 mg/L以上。
  4.2.4    盐度。日本囊对虾为广盐性虾类,但是不耐低盐,盐度的适宜范围为15‰~30‰。养虾水源用自然海水,盐度就能保证,在用地下水时要注意盐度的变化。
  4.2.5    pH值。pH值是水质的一个重要理化指标,日本囊对虾对pH值适应范围为7.8~9.0。pH值过高、过低对日本囊对虾的生长和生存都有影响。pH值主要受水中的浮游植物、残饵粪便等有机物的变化影响,生产中可依据pH值大小泼洒腐殖酸、生石灰水、乳酸菌、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进行调节。
  4.3    日常巡池检查
  每天最少巡池3次进行常规检查,主要观察虾的活动情况,如白天是否有不潜沙的虾,一旦发现有白天不潜沙的虾,要及时查明原因,如是因为饵料投喂不足,要及时调整投饵量。此外,还应观察虾的生长情况以及是否有病害发生。
  5    病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一是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多维、多糖、多肽以及微生物制剂等保证营养需求,增强对虾体质,增强对虾抗病能力;二是优化生态环境,保证水质清新,定期使用碘制剂、氯制剂等消毒药物;三是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底改剂等改善水环境和底质。
  6    收获
  工厂化一年两茬养殖日本囊对虾,第1茬一般在7月中下旬收获,可收获日本囊对虾1.5~2.0 kg/m2;第2茬可以在11月收获,但生产中為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一般都在翌年1月中旬即春节前后收获上市,可收获日本囊对虾 2.0~3.0 kg/m2。第1茬虾一般在7月中下旬收获上市,价格一般在120元/kg;第2茬虾一般在春节前后上市,价格一般在400元/kg。2茬虾养殖结束效益达到980~1 560元/m2,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7    参考文献
  [1] 马星坤.南美白对虾高效生态养殖技术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9(14):174.
  [2] 鲍胜华,胡荣芳.南美白对虾多品种搭配生态养殖技术[J].水产养殖,2019,40(5):22-24.
  [3] 张爱明,王建华.南美白对虾健康生态养殖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19(4):48-50.
  [4] 马俊.盐碱地区南美白对虾普通池塘养殖技术[J].甘肃畜牧兽医,2018,48(10):92-9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279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