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学科馆员队伍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丹丹

  摘  要:提高图书馆学科服务的质量对促进高校“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学科服务的主体,学科馆员队伍建设与发展情况决定了其信息化服务的质量。该文从当前学科馆员生态环境和自身素质方面,分析了当前其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改进和加强学科馆员人才队伍建设提出3条解决途径,以期为高校学科馆员队伍的发展和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学科馆员队伍  问题  优化  路径
  中图分类号:G251;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0(a)-0228-02
  自国务院发布施行《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来,学科建设日益成为创建一流大学的关键要素。图书馆作为大学的心脏,其学科服务逐渐向多元化、专业化、精准化和高效化方向发展,学科馆员作为联系图书馆和高校用户间的纽带,其专业技能强弱、服务质量高低对促进高校“双一流”建设具有举足轻重作用。分析并解决当前学科馆员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建设专业能力强、信息服务水平高的学科服务队伍,有助于为高校科学研究与学科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助推高校“双一流”的建设和快速发展。
  1  当前高校学科馆员队伍建设出现的主要问题
  1.1 工作认同感低,地位不被重视
  图书馆在高校中具有重要作用,对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引进与考核等提供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但不少高校中图书馆不受领导重视,被当作是安置“闲人”、安排考核不合格人员或引进人才配偶的部门,导致学科馆员的地位不受重视。在有些学生看来,走上讲台授课的才是老师,学科馆员作为教辅人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教师。尽管学科馆员在信息咨询、知识储备等方面做了创新与发展,其幕后的付出与努力得不到领导、学生以及其他教师的理解和關注,导致本身对其工作的认同感进一步降低。
  1.2 考评模式不合理,发展空间有限
  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考核通常采用年终总结制,考核量化的等级指标不够明确、标准不够具体,优秀、合格等级的确定多流于形式,因此即使学科馆员具有高的工作主动性并在岗位上做出了贡献,可能获得与付出不对等的考核等级,进而产生抵触和厌恶情绪,影响后续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高校馆员职称评审通常设4级(助理馆员、馆员、副研究馆员、正研究馆员),想要达到高级职称,需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研究论文与课题。但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缺乏职业资格认证,专业和非专业之分模糊,削弱了其专业技术性[1],很难申请到科研课题并发表高质量论文,严重限制了其发展空间,也极大地降低了其工作效率。
  1.3 专业素质良莠不齐,复合型人才缺乏
  “双一流”大趋势下,信息化服务发生着深层次的变革,日趋激烈的信息市场竞争要求学科馆员的工作属性随之变化,其职能从为用户提供“中介”服务变为顾问并能提供定制的个性化服务。所以,学科馆员不但需要情报学方面的知识,更要有特定学科知识的积累[2]。然而,尽管高校学科馆员的学历以硕士为主,但其学科背景及知识结构与其从事的工作内容契合度低,专业素质也参差不齐,同时具备专业学科背景和图书馆情报相关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匮乏。另外,高校对学科馆员开展的专业机能与教育培训相对较少,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队伍建设与发展。
  2  高校学科馆员队伍建设策略探究
  2.1 突出信息咨询服务优势,增强学科馆员责任心和使命感
  高校领导决策的顶层设计特点对于学校与二级学院进一步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决策科学依据来自大数据和情报分析。学科馆员可利用其专业知识的优势与情报服务的技能,为高校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为本科教学、科学研究提供定制的专业化服务。在教学方面,学科馆员可建立丰富、立体的教学数据库,如可视化实验杂志、数字化授课、创客空间、研究小屋等[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其学习兴趣。在科研方面,流程化、数据密集化和协作化发展的科研模式迫切需要热点追踪、科研动态、成果推广等全方位的持续性服务,学科馆员通过与某一学科进行专门对接,向用户提供更加有针对性、整体性与系统性的信息服务。上述个性化的信息服务的开展,既能促进学校教学与科研的发展,又能增强其工作的认同感和责任心,大幅度提高学科馆员工作的使命感,提高其在全校信息咨询、教学、科研方面的地位。
  2.2 以人为本,多渠道助推学科馆员自身价值的实现
  树立以学科馆员为本的观念,以尊重人、重视人的合理需求为宗旨,通过公平、公正的考核和岗位奖励机制,调动学科馆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在津贴方面,合理开展岗位津贴制,奖勤罚懒、公平竞争、打破平均主义,建立多方位的奖励机制,对于在双一流建设中业务精湛、服务质量好、科研成果突出的学科馆员,通过颁发荣誉证书、发放奖金的方式,奖励业绩突出的学科馆员,激励其不断提高自身技能和素质。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细化评价细则,考核档次的确定尽可能实现量化和透明化,避免主观因素、思维定势等的干扰[4]。另外,在考核和职称晋升方面,既要重视研究论文和科研项目的数量和质量,更要关注学科馆员对于学校政策制定、学科服务与发展、图书馆管理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贡献,突出学科馆员工作和服务的实际价值,拓宽职称晋升的方式和渠道,避免唯论文与课题是瞻。
  2.3 引进与塑造相结合,全方位提高学科馆员专业素质和情报服务技能
  结合图书馆发展需求,引进高层次人才、提高复合型学科馆员比例是开展高层次服务的有效途径。另外,通过岗前培训、轮岗、参加学术会议和报告等岗位培养方式,提高现有学科馆员熟悉各岗位工作、强化知识、更新技能等方面能力。通过定期的继续教育、进修学习、业务技能与专业知识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科馆员的专业技能。根据学科馆员自身技能的薄弱点,开展专项培训和技能提升学习。对于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科馆员,鼓励其参加其他相近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着力培养和塑造熟悉多门学科的复合型、综合型人才,在此基础上,建立较为完善的岗位培养和专业技能培训制度,使学科馆员专业技能更新和素质提高制度化、系统化、科学化。
  3  结语
  在我国各大高校争创“双一流”趋势下,加快和完善图书馆的学科馆员队伍建设,建立合理考核评价机制,有效提高学科馆员的工作积极性、综合性信息服务能力,为高校领导决策、学科教学与科研服务,实现学科馆员自身价值与学校发展的有机结合,提升学科馆员在信息化发展中的综合技能,提高学科服务水平,助推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的建设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娇娇,韩雪.高校图书馆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5):134-135.
  [2] 张叔娘.我国学科馆员的研宄现状及对策一基于学科馆员论文统计分析[J].情报探索,2009(1):18-20.
  [3] 储常连.智慧图书馆建设与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6(1):5-8.
  [4] 初景利.图书馆发展趋势调研报告(四):图书馆管理、人员发展及结论[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0(4):5-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653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