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泛在电力物联网释义与研究展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物联网是现代技术发展下的衍生物,在多个领域具有适用性,可有效提升电力系统工作能力,推动社会发展。基于此,本文以泛在电力物联网释义作为切入点,予以简述,再以此为基础,结合国内外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经验,就其当前技术瓶颈以及研究进展等内容进行分析,给出感知精度、运维成本方面的问题,论述自适应技术、容错机制、能源的储备和复用等研究热点,服务后续工作。
  关键词:泛在电力物联网;感知精度;自适应技术;容错机制
  中图分类号:TP39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22-0141-02
  0 引言
  电力物联网是智能电网发展的主要成果之一,强调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提升电网功能效率、精度、稳定性和安全性。泛在电力物联网概念的提出、技术应用进一步优化了现有电力系统工作水平,着眼于社会发展对电能的持续需求,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对泛在电力物联网进行优化。因影响泛在电力物联网工作的因素多样,其发展瓶颈明显,加以分析有助于技术的持续突破。
  1 泛在电力物联网释义
  1.1 泛在电力物联网释义的基本释义
  泛在电力物联网,是借助技术将电力系统内的各个环节和要求进行整合、连接,使其能够围绕电力系统工作需求,充分应用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先进通信技术,实现电力系统各环节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具有状态全面感知、信息高效处理、应用便捷灵活特征。本质上看,泛在电力物联网属于一种智慧服务系统。2019年,国家电网公司明确提出推进“三型两网”建设的规划,尝试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以契合网络强国战略、加强理论在国家电网公司的实践,适应内外部形势和挑战。从该层面进行解读,泛在电力物联网又可视作我国电力系统发展战略的一环[1]。
  1.2 泛在电力物联网释义的技术优势
  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实际上为电力网络运行更安全、管理更精益、投资更精准、服务更优质开辟了一条新路,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电网独特优势,开拓数字经济这一巨大市场。上述目标主要一开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技术特点,包括自动化作业、远程管理等等。如在传统管理模式下,用户在进行业扩报装时,需要到电力部门提出申请、等待批复和工作安排,工作效率不高。泛在电力物联网模式下,用户的服务请求可在网络环境下得到响应,电力部门的内部工作也均借助物联网完成,信息交互的效率高,大大减少了工作时间。从规划目标上看,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是国家电网公司以及我国电力系统落实“三型两网、世界一流”战略目标的核心任务之一,突出的技术优势,则为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发展和应用提供了良好空间。
  2 国内外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经验
  2.1 国内经验
  我国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时间尚短,技术上也不完全成熟,在当前国家电网公司的规划中,到2021年初步建成泛在电力物联网,基本实现业务协同和数据贯通,初步实现统一物联管理,各级智慧能源综合服务平台具备基本功能,支撑电网业务与新兴业务发展。到2024年建成泛在电力物联网,全面实现业务协同、数据贯通和统一物联管理,公司级智慧能源综合服务平台具备强大功能,全面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能源互联网生态圈[2]。目前来看,我国泛在電力物联网建设的主要经验集中于管理规划、数据积累、细节问题处理三个方面。具体而言,泛在电力物联网基本形成为以需求为核心的建设模式,优先向电力工作负荷较大、业务量较多的区域进行资源倾斜,之后以既有泛在电力物联网为基础,逐步进行扇面扩散,辐射周边地区。该模式下,资源运用效率高,也可积累工作经验,使各类细节问题得到早期呈现和处理。
  2.2 国外经验
  国外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时间较长,技术条件上,上以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较为突出。如德国在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上,重视区域效应,即以一项工程建设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就业、消费等提供综合助力。在慕尼黑、汉堡等核心城市,州政府、城市议会会对项目进行反复评估,一般采用社会机构(主要是建设方)或行政部门提出议案,立法部门进行审核的方式进行项目评估,核准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可在经济、社会发展、就业、消费等方面提供助力,再批准进行建设。建设过程中,由司法部门进行监督。德国在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上技术条件理想、人才资源丰富,这是其主要优势。美国在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时,则相对重视进行经济效益的分析,多采用招投标的方式,反复衡量不同投标方是否具备资质、技术条件的优劣以及工期长短、社会效益等也分别进行独立分析,确保泛在电力物联网建成后技术可靠,回报较高[3]。
  3 泛在电力物联网技术瓶颈
  3.1 感知精度
  当前我国以及其他国家的泛在电力物联网技术,普遍存在感知精度不足的问题。该问题体现在传感器能力、传输过程中的误差、老化影响等多个方面。如在低等级的配电系统中,传感器收集了变压器工作参数,计算获取其负载水平为85%,但变压器的工作负载存在波动,85%不能精准反应其工作负载水平,可能与实际值存在1%-4%的误差,当该数据进入到高级别输电系统中时,可能导致误差累积,达到5%以上。此时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感知精度已经下降明显,对实际工作、自动化作业影响不容忽视[4]。
  3.2 抗干扰问题
  影响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干扰破坏。电力系统中,谐波问题、电磁干扰问题十分多见,电力物联网中的通信活动会受到上述问题影响,导致数据精度下降、通信中断情况。目前各地的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均以有线通信模式为主,接收一端的信号可读性,可出现5%-30%左右的下降,一般通信距离越远,信号可读性下降越明显。此外,通信线路金属内芯、绝缘皮的老化也会降低其应对干扰的能力,影响通信效果。当传感器传输的信息、智能终端下达的指令信息被严重破坏时,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工作质量会严重下降。   3.3 运维成本
  运维成本较高的情况广泛存在于我国各地,国外也面临相似问题。统计表明,日本东京以及周边地区完成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后,电网管理工作的成本,较以往增加了6.7%,去除传统人力成本、管理成本后,可发现相关支出大部分投入到了设备运维与更换、建设消耗方面。我国沿海地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较理想的地区,也不同程度完成了智能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运维成本增加的问题,集中于技术人才培育、早期工程和设备支出两个方面,因我国人力资源成本低于日本等发达国家,后期运维上,成本负担相对较轻。
  4 泛在电力物联网研究展望
  4.1 自适应技术
  尝试加强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和应用效果,应针对其技术瓶颈进行突破,目前各国研究的重点之一,是泛在电力物联网工作中的自适应能力。德国科学家提出了误差控制理念,强调引入新式合金材料,以新材料较为理想的使用寿命和理化性质,控制感知精度不高的问题。相关学者的研究仍处于实验室阶段,因不同材料的理化性质差异显著,目前仍无可靠的实践结果。美国学者认为,自适应技术的进步更多依赖信息技术,现有材料的研究实验进展缓慢,可强化计算机的工作能力,敏锐感知可能泛在电力物联网工作中的异常,予以实时调整,提升其自适应能力。因泛在电力物联网工作环境的差异无法通过计算机技术完全弥补,该研究目前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我国学者认为,自适应技术的优化需要加强对目标对象的研究,结合其工作特点寻求处理方法,如室外工作的线路,对其进行参数收集时,应重视自动化设备的保温;室内变压器的参数收集,则应考虑工作设备的精度和参数范围,以保证所获信息精准有效。从技术突破的角度上看,我国学者的研究进展相对理想,但在实际应用中,各地工作需求、环境带有动态变化的特点,技术适用性上存在一定不足。
  4.2 容错机制
  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工作中,干扰问题对其工作精度影响显著,当前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是尝试控制物联网内各类设备、通信系统的工作精度,应对普遍存在的通信干扰问题。日本学者提出了自校对工作方法,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不考虑物联网内是否意境出现干扰问题,以可能存在的干扰破坏为解决对象,设定固定间隔,物联网内的设备每完成一段时间的工作,可自动进行一次参数校对和调整。该模式提升了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具有广泛适用性。如针对变压器进行的安全监测,默认变压器的安全工作参数标准为V,变压器实际工作中的参数可能围绕V出现波动,表现为一个带有模糊线性特点的非对称数集:
  V=[V-n……V-2;V-1;V;V1;V2……Vn]
  当变压器的工作参数超过[V-n、Vn]范围时,表明存在安全风险。在日本学者的“自校对工作”模式下,以2小时(或其他间隔)为间隔,智能系统每隔2小时进行一次变压器负荷调整,使其工作参数稳定处于V周围、[V-n、Vn]之间,应对干扰,实现容错。我国学者提出了预防性检修和逐次更换的工作方法,与日本不同,我国尚未完全实现电力系统、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完全自动化作业,相关学者认为,可在进行泛在电力物联网个环节和设备检修时,对重点设备、结构进行功能评估,将其中已经出现故障的部分、可能发生问题的构件予以更换,并记录其他部分的工作情况,分批次完成泛在电力物联网内设备的更新,使其保持工作能力、完成通信容错。该方式可降低系统作业成本,但只能作为过渡方法,从技术研究的角度上看缺乏实际价值。
  4.3 能源的储备和复用
  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发展,还强调服务对象的能耗控制,这与节约型社会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相契合。如在大型物联网中,电力系统可能出现输送电量过多、过少的问题。可在泛在电力物联网中建设附属结构,该结构负责存储物联网中的多余电能,也可进行太阳能的收集,利用大型蓄电池组成的蓄电系统进行能量储备。泛在电力物联网内供电正常,储备能源不予调用;当泛在电力物联网存在用电紧张、供电量不足等情况时,将储备能源连接站启动,投入储备能源进行复用,实现物聯网内的持续稳定供电。以保证储备能源保存效果为着眼点,使用的蓄电池应保存于干燥避光处,且应与低压配电线路一端进行连接,或单独设立变压设备,避免电能自电网进入蓄电池中。此外,应周期进行蓄电池工作态势的评估,所有蓄电池储能达到90%左右时,可投入使用,释放50%-60%的存储空间,避免电能浪费问题。
  5 结语
  综上,泛在电力物联网在电力系统中作用突出,且发展进步也能进一步改善电力系统工作能力。结合国内外建设经验,可发现当前泛在电力物联网技术瓶颈涵盖感知精度、抗干扰和运维成本控制等。未来研究则着眼于自适应技术、容错机制的优化,同时物联网内能源的储备和复用也得到更多重视,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总体而言,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技术研究进展理想,可继续服务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毅,陈启鑫,张宁,等.5G通信与泛在电力物联网的融合:应用分析与研究展望[J].电网技术,2019,43(05):1575-1585.
  [2] 侯兴哲,刘型志,郑可,等.泛在电力物联网环境下新一代智能电能表技术展望[J/OL].电测与仪表:1-4.
  [3] 杨挺,翟峰,赵英杰,等.泛在电力物联网释义与研究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9,43(13):9-20+53.
  [4] 张亚健,杨挺,孟广雨.泛在电力物联网在智能配电系统应用综述及展望[J].电力建设,2019,40(06):1-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844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