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及其发展对策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截至2018年底,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76272亿元,同比增长7.02%,而在这喜人数据的背后,我国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形势却不容乐观,尤其是生态保护型林业生态工程以及环境改良型林业生态工程并未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格局,不仅在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作用甚微,而且严重制约了林业生态资源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进程。因此,本文结合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围绕采取的有效发展对策展开全面论述。
  关键词:林业;生态工程;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2;S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23-0017-02
  林业生态工程具有水土保持、防止沙漠化、缓解水资源危机、改善大气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因此,近年来,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已成为林业主管部门主抓的利国利民的一项艰巨任务。
  1 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
  林业生态工程主要是指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林业生态工程主要以改善自然生态环境为目标,通过保护天然林种,种植新型林木合理调整林业资源的分布格局,使林业资源能够充分发挥改善生态环境以及抵御自然灾害的生态功能。
  其中,生态林主要包括以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护路林、护岸林为主的防护林,以及自然保护区林、环境保护林、国防林、实验林为主的特种用途林,判定生态林的标准主要根据树种、造林密度以及植被配置,以乔木树种为例,对于南方地区来说,生态林造林密度下限为每亩100株,北方为120株,如果以灌木树种为例,南方地区的生态林造林密度下限为150株,北方地区则为170株。可以看出,北方地区的生态林造林密度要于南方地区。在植被配置方面,如果乔木品种的林木与草进行混合种植,当年草的盖度大于0.2,各树种的密度下限不得小于规定造林密度的90%。
  2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遵循的原则
  2.1 绿色可持续发展原则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生物群落建造工程、环境改良工程以及食物链工程,近年来,自然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林业主管部门相继出台了林业资源保护法规及相关政策,旨在保护现有林业资源,大面积种植生态林,以改善空气质量,保持水土平衡,促进林业产业、生态环境、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
  2.2 效益均衡原则
  据权威机构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林业经济林种植与采集业、木材加工及木竹制品制造业以及森林旅游为主的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业产值分别达到14492亿元、12816亿元和13044亿元。由此可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应遵循“效益均衡”原则,做到“以林养林”,促进林业生态林区的长期稳定发展。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林业部门应紧紧围绕经济与资源保护的双核心,在发挥生态林业资源保护环境功效的同时,兼顾考虑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为国民经济产值的持续增长做出积极贡献。
  3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 思想意识守旧,人为破坏严重
  林业生态工程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利民惠民工程,需要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但是,由于各级地方林业部门管理人员思想意识守旧,对林业生态工程的重要性认知力不足,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效果不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工作进度不快,导致林业生态工程并未形成一个上下共管、制度严明、意识超前的新型建设格局,林业生态工程等于形同虚设,本身的生态环境保护价值也被掩埋。
  虽然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三令五申,加大了毁林、坏林等违法事件的打击力度,但是,部分违法分子依然大摇大摆破坏林木资源,导致一些珍贵的林业树种遭受到灭绝性打击。此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年加快,部分城市为了加快扩城脚步,大肆占用林业耕地,使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土地资源变得雪上加霜,林业资源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面积也在逐步缩减,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造成诸多不利影响。
  3.2 建设资金不足,建设进程缓慢
  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能够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尤其对于偏远山区来说,该工程能够有效缓解当地居民的用水现状。但是,这些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由于地方经济形势不尽人意,用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资金严重短缺,这就使得该地区的林木种植补助标准低,与发达地区相比,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林业资源规模化发展需要,导致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成果无法显现[2]。
  3.3 缺少统一规划经验,生态保护功能丧失
  部分地区的林业部门在种植生态林木时,并未建立科学完善的事前规划机制,缺少该地区地形、地势、土壤环境、地下水源等指标的分析数据,往往采取盲目种植、盲目发展策略,忽略了造林密度以及植被配置等关键要素,导致种植的林木树种无法发挥保护生态环境的功能,生态林变成了经济林,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損失。
  3.4 树种比例失调,后期管理薄弱
  林业生态工程对树种搭配要求较高,如果树种单一,配置比例失调,局部区域的林木资源极易遭受病虫害的侵蚀,导致区域林木死亡。此外,在林木后期监管过程中,巡查频次低,对林木成长发育的各个阶段,缺少正常的生长数据。因此,林木管理人员不能及时获取林木的相关信息,在制订林木养护计划时,只是凭空想象,或者根据从业经验采取养护措施,导致部分林木由于养护时间间隔过长,而出现干枯、坏死现象,严重影响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进程。
  3.5 科技含量低,监管力度小
  林业生态工程是一项科技含量高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大量的科研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的共同支持,但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用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资金少之又少,因此,科技人员的引入机制迟迟未提上日程。在植树造林过程中,依然沿用过去传统耕作方式,不仅造林效率低,而且林木质量差,林业生态工程的规模化建设形同虚设。   4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发展对策
  4.1 拓展融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
  受到投入资金不足、资金获取渠道单一等因素的影响,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进程缓慢,为了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各级林业部门应积极拓展融资渠道,以政府专项资金为主,充分发挥社会民众与大型企业的力量,正确引导企业、团体及个人积极投入到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来,进而为林业生态工程注入更多的资金,以加快工程建设步伐。税收以及信贷机构根据当地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规模以及重点项目制订合理的投资规划,并在税收与贴息方面给予林业部门相关的优惠政策。此外,各级地方政府应进一步提高地方公益林的补偿标准,按照现有公益林的面积,发放补偿资金。
  4.2 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环保意识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人们的关注焦点也转移到生活与居住环境上面,但是,近年来,环境污染事件频频见诸于各个媒体端,导致生态环保形势日趋严峻,在这一背景下,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已逐步突显,它不仅是自然生态环境的一道保护屏障,同时,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动力之源[3]。因此,林业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利用传统的电视、广播、报纸媒介结合现代的互联网、移动客户端、信息技术对林业生态工程进行全方面无死角宣传,林业部门的各级管理人员应经常到基层走访,采取公益讲座、案例演示、图片宣传等方式,使人民群众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认清林业生态工程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保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工作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和认可。
  林业部门的各级领导应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始终秉持与时俱进的态度,树立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使命感,深刻了解人与自然环境、经济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融互进关系,提高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质量,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3 借助宏观调控机制,合理配置各类资源
  由于林业生态工程属于社会公益性工程,本身具有工程规模庞大、投入资金巨大、建设周期长等特点,因此,该工程的社会效益远远高于经济效益,使得部分团队与个体投资者短期内无法获取经济效益,而影响了投资者的积极性,一些企业出于短期效益考虑,往往表现出观望姿态。面对这种情况,各级地方政府应当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对团队与个体投资者实行合理干预,使投资者能够权衡利弊,着眼于大局,将外部投资行为转化为内部共融互进的局面,以调动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使各类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确保林业生态工程有序开展。
  4.4 突出建设重点,带动全局发展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的“三北”(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防风固沙效果显著,尤其近十年来,我国西北、华北、东北部分区域的出现沙尘暴、扬尘的几率大幅降低。因此,各级林业部门应以“三北”防护林这样的世纪大工程作为典范,积极推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进程。大力加强山区、丘陵、高岗地带的植被恢复工作,继续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围绕城市发展核心,建立一个科学化、现代化、标准化的绿地管理系统,以净化城市内部空气,降低环境污染指数,尤其针对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应全力建设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综合防护绿化带。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城市中道路绿化带、休闲公园以及郊区畜牧业养殖区域林木绿化带的作用,以扩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规模,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保驾护航。
  4.5 完善补偿机制,分离重点树种
  为了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投入到林业知识工程建设当中,充分调动以家庭为单位的林木种植户的积极,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结合国家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订符合林木资源实情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使个体种植户能够享受到相关的优惠扶持待遇,激发林木种植户的植树造林热情。但是,部分种植户为了钻法律政策的空子,将原本属于经济林范畴的树种作为生态林的主要树种,予以申报,无形当中就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为了规避这种现象的发生,林业部门应及时跟进了解和掌握具体情况,并随同技术人员,将防护林树种以及特殊用途的树种分离出来,根据分离结果的数据统计,向林木种植户发放生态效益补助,确保生态效益补助机制透明、公开、公正。
  4.6 增加技术含量,引进优秀人才
  生态林种植涉及林木育种、栽植、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止等内容,每一个阶段都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因此,林业部门应借助于互联网平台以及社会公开招聘的方式,引进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并针对现有的专业人才,建立和完善内部培养体系,将生态林种植的新技术、新方法纳入到培训计划当中,进一步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做出积极贡献。此外,应抓紧改造低质量、低效益林区,做好国家级森林的试点抚育工作。重点考虑林木种群的匹配工程,结合不同种群所具有的不同生长时间与节律,进行合理搭配,以此增加林业生态工程的科技含量[4]。
  4.7 科学合理规划,做好封山育林
  近年来,国家虽然加大了对乱砍滥伐的惩治力度,但是,一些不法分子依然不顾法律威严,大肆砍伐偷运树木,不仅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尤其是一些珍贵树种的数量,呈现出逐年递减趋势。为了彻底杜绝乱砍滥伐现象的发生,各级林业部门应参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实行封山育林政策,在每一个山头的醒目位置放置标识牌儿,禁止当地村民或社会闲杂人员进入山地,进入林区。为了征得当地村民的同意,林业部门的相关管理人员应深入基层,强调封山育林政策的长远效益,使广大村民意识到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对子孙后代的深远影响,并自觉参加到防林护林的队伍中来,以确保封山育林的效果,促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工作稳步进行。
  4.8 加大法制建设力度,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需要一个强大的法律后盾支撑,才能逐步建立一个标准化、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因此,为了促进生态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各级林业部门应进一步加大法制建设力度,完善地方林业法规政策。对恶意破坏林业资源以及自然生态资源的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对违法个人严格打击。此外,林业部门根据当地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进度,建立生态林保护与监管机制,指派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相关管理人员对生态林的保护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對工作失职人员依照内部奖惩机制,对其进行严肃处理,并将个人工作业绩纳入到综合考评体系当中,以调动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将生态林防护工作以及生态保护工作做扎实、做精细,保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5 结语
  林业生态工程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利民惠民工程,进入二十一世纪,生态环境保护形势日趋严峻,只有持续推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进程,始终坚持林业生态促环境和谐、促社会发展的理念,才能构建一个群众基础牢固、建设规模宏大、影响范围广泛、治理成果卓著的林业生态体系,为我国林业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注入强大的内动力。
  参考文献
  [1] 梁雪.如何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及其发展对策分析[J].农村科学实验,2019(1):74-75.
  [2] 刘斌.浅谈如何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及其发展对策[J].花卉,2017(14):174-175.
  [3] 王学用.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研究[J].河南农业,2018(8):42+46.
  [4] 孙鑫鑫.浅谈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8):17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981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