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应当对自身准确定位,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利用地方性特有资源,对接新经济形态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在此背景下,针对地方院校工科专业对人才的需求特征,本文提出了“维持本科水平、协同校政企、发展技术特长”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理念,在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定位于面向产业发展,积极协同校政企三方合作,共同营造应用型人才育人环境,改进育人用人理念。
  关键词: 新工科;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 TP391;G642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003-6970.2020.01.021
  本文著录格式:郭文俊,杨泽民,张叶娥.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软件,2020,41(01):102105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position themselves accurately and actively promot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make full use of local unique resources, so as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enterprises for talents under the new economic pattern and serve the regional social economy. In this context, in view of the demand characteristics of talents for engineering major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training educational concept of “maintaining undergraduate level, coordinating with college,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 developing technical expertise”, In the field of applying talents training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positioned to fa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actively cooperates with the tripartite cooperation of school,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to jointly create an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education environment and improve the concept of educating and employing talents.
  【Key words】: New engineering;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pplied talents
  0  引言
  自新工科教育理念提出以來,各类型大学均开始对现有人才培养中的工科教育模式,实践创新创业教育等开展了改革和创新。高校的主要目的是为国家、社会培养可用人才,在“新工科”大背景下如何提升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了高校新的抓手。而这需要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上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适合新时代学生特征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能够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的新时代教学模式,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适合“新工科”时代背景的人才。
  对于地方高校的“新工科”研究和实践,教育部要求高校要有效利用地方性独有资源,及时与政府、企业进行对接了解当下经济发展新政策、新趋势,积极对接地方经济深化校政企三方合作,建立产教融合、校政企合作长效机制并以此为推手促进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造升级。
  1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分析
  1.1  新工科内涵
  新工科是在新经济形态下,高校教育为响应国家号召,为培养出符合国家发展要求的,适应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的高素质人才而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新”指的是未来发展新经济,是以大数据发展为推手,以人工智能为依托,以创新思维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产业变革为支柱的一个全新的智能型新经济时代。“工科”即新工科的本质,旨在培养能够对接新兴产业、掌握新科技、适应新经济的多元性、强实践、高综合、善创新的复合型“新工科”人才[1]。
  1.2  新工科人才特征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应以“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跨界整合能力、引导前言创新能力”为基点,通过施行适应新经济、新业态形势的教育教学,培养以适应行业新技术、新模式的新型综合型人才[2-3]。
  目前处于前言发展趋势的新经济领域,如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应用、物联网技术等新技术行业均遇到了产业发展人才供给不足的瓶颈,根据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联合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中显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预计在2020年人才缺口将达到750万人,这些都暴露出当前高校教育与产业严重脱节的短板。制造产业中各行业重点领域人才缺口预测如表1所示。   1.3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应满足地方经济在新经济条件下对人才的需求,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人才的培养、专业的设置、课程的开设要着重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目的。故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地方性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一定要体现地方性区域经济特色,及时对接地方经济,找准目标定位为推动地方性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深化企业技术创新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2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工程教育,工科在校生约占到高校在校生的1/3。但是,我国工程教育与新经济发展有所脱节,工科学生在综合素质和知识结构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未来新工业、新经济发展需要的是多元性、强实践、高综合、善创新的复合型新人才。在此需求下,推进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就显得尤为紧迫。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败与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师资结构等方面密切相关,不可分割。如若人才培养没能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多层次的用人标准,必然导致培养出的人才难以满足新经济、新产业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办学理念偏离当前“就业导向”,当前大部分地方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缺乏对市场的调研,偏离了新经济形态下,社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新标准,从而导致专业设置不合理,课程开设不科学,教学内容不更新,教学方法不改变,致使整个教学环节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实验实训程度不够,学生对新经济形态了解甚少,所学知识过于陈旧滞后于学科前言发展,学生学习没有及时掌握新经济形态下,社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新标准无法快速适应新经济、新环境。
  (2)教学内容偏重理论,缺乏实践训练[4],所学内容落后于产业的发展,知识体系更新慢,专业课程设置脱离社会、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校企合作没有深度融合,企业没有真正参与学生实训环节,学生没有实训经验导致毕业后无法快速适应企业环境,致使所学无以为用。
  (3)教学方法过于陈旧,“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很多高校知识讲授仍是单向传输,忽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导,学生学习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
  (4)教师缺乏工程背景,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与保障,地方性高校近几年大力引进青年教师,而在人才引进方面过多的看重于对方的毕业院校,忽略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对工程实践能力的要求,这就导致中青年教师欠缺工程实践能力,体现为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
  3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院校应从工程教育角度出发,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企业技术创新要求,积极探索适用于院校自身的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办学特色等方面
  3.1  明确“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地方高校应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设定过程中要以“十三五”专业发展规划为出发点,以适应“区域新经济形态发展”为理念,以“行业人才需求新标准转型发展”为思路,以“育人以德、塑人以能”为根本任务,秉持“卓越育人、维本强人”的宗旨,进一步构建“树人以信念理想、授人以专业知识、造人以实践能力、强人以创新思维”相结合的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制机制。
  3.2  完善新工科人才培养知识体系,做好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要认真理解新工科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素养,积极培养学生工程设计思维与数字化思维,要注重学生实验实训能力的培养,在授课过程中要为学生介绍相关学科研究的新动态、教育教学改革新趋势、课程体系改革新方向、最新产业技术新进展、企业人才需求新标准,让学生不断接受新思维、新变化、新知识,以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训实践能力,是其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不断推动课题研究内容向教学内容转化。
  3.3  坚持“就业导向”原则,大力推进“招生就业”双向联动机制
  新经济体制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的设置应以结合自身发展定位为根本,紧密联系地方性区域经济发展特色,要及时与产业界利益相关者沟通,坚持“就业导向”原则,做好毕业生跟踪服务、社会调查、用人单位回访工作,不断更新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机制。
  3.4  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创办品牌特色专业
  新工科背景下,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新形态,企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地方高校应以此为契机加快应用型人才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适应新经济形态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过程中和修订过程中要认真查找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要结合当前经济发展大趋势和专业设置标准仔细梳理各专业课程开设情况,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积极拓宽课程广度,加深课程实训基础建设,构建“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四轮驱动培养模式,切实提升课程改革质量,凝练特色,打造品牌特色专业。
  3.5  校企深度合作,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企业要充分发挥其在实践平台搭建、就业质量跟踪等方面的优势,地方高校也要与企业共享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构建校内外结合的师资队伍。教师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对接行业标准,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实践提供仿真环境,是课程教学与行业技术要求同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传统工科专业的改造升级。
  4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4.1  科学定位、错位发展
  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一定要突出地方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时对接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发展,进一步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坚持做到“秉持正位、选择空位、科学定位、错位发展”,要体现地区经济特色,面向企业需求,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支撑作用[5-6]。   4.2  对接行业、动态调整
  在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与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密不可分,地方高校培养人才应以“就业导向”为指导,以“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及时进行学科专业设置动态调整,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最大化同步。
  4.3  凝练特色、引导创新
  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注重创新教育,创办品牌特色专业,强化创新实践能力课程的开发,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4.4 “校企”协同、长效育人
  地方高校应与地方相关企业建立协同育人长效机制,企业应深度参与地方高校人才的培养建设,参与工程实践平台建设、专业与课程建设、指导学生实践创新[7]。地方高校应探索建立以校内教学为主导、企业深度参与的教学新模式[8],实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社会效益产出全面协同发展,实现从传统的学术型人才培養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变。
  5  结论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到人才培养应直面“新经济”发展的需求特征,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并以此为抓手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已迫在眉睫。因此,地方高校一定要结合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准确定位、精心布局,积极推进教育教学创新改革,培养人才一定要符合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才能实实在在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建设,为地方区域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 徐伟.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计算机类专业改革浅谈[J]. 软件, 2018, 39(8): 228-231.
  [2] “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1): 10-11.
  [3] 罗如柏, 郑元林, 曹从军. “新工科”背景下工程人才培养与就业能力提升[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8(18): 54-59.
  [4] 尹梓名, 周雷, 郑建立. 以“软件设计模式”促进“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 软件, 2019, 40(8): 216- 219+228.
  [5] 陈振庆, 罗兰花. 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转型发展创新思路[J]. 软件, 2015, 36(5): 11-15.
  [6] 袁志永.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 软件, 2014, 35(1): 162-163.
  [7] 王蕾. 计算机上机实践课程改革探索[J]. 软件, 2014, 35(2): 172-173.
  [8] 余恒芳. 工程教育模式下的计信专业核心领域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J]. 软件, 2014, 35(2): 155-15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217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