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能力培养导向的高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基于能力培养导向,改革计算机基础教学,有利于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基础知识与技能,提升学生计算机综合运用能力,满足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革新与发展需求。在能力培养导向下,实践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教育工作者明确课程改革动机与目标,在实际教学改革工作中,通过确立核心内容、开发立体资源、改革课程体系、丰富教学模式、优化实验教学等策略,实现课程教学的有效改革,全面性提升学生计算机综合能力。
  关键词:能力培养导向;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36-0138-02
  现代社会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社会市场对高校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是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实践运用能力。因此,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面临教学改革挑战,需要教育工作者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以全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对学生计算机综合能力进行有效培养与加强,使学生成长为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基于能力培养导向,实施课程教学改革,有利于学生能力提升与课程教学发展,能够有效推动高校教育整体发展。
  1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动机
  在大学课程中,计算机基础属于重要组成部分,密切联系学生计算机使用能力与学生未来就业,因此,我国大多高校已经开始顺应时代与市场要求,积极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以教学改革与实践,发挥课程教育作用,综合培养学生计算机实践运用能力,为学生未来成为高素质信息化人才提供有力保障。课程教学改革需要以明确且完善的教学改革目标为基础,由于计算机基础在大学课程中属于培养与提升学生计算机能力的核心课程,因此,高校需要致力于培养学生基本操作计算机的使用能力、创新能力、设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与信息技术之间产生有效接触。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主要教学内容为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使用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与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因此,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实施教学改革与实践过程中,需要将教学改革目标明确为:以计算机基础知识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借助多元化新型教学模式,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实践应用能力以及计算机素养。
  2基于能力培养导向的高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2.1确立核心内容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教学改革导向,大学计算机课程需要通过确立核心内容的实践方式,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有效改革提供保障。计算机基础课程属于提升学生信息化能力的核心课程,对该课程进行核心教学内容的确立,有利于教学改革工作提升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教学方向更加明确。现阶段,计算机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际教学工作提出新的人才培养要求与教学改革要求,需要高校融合多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在教授程序设计与系统平台设计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还需要基于能力培养的改革导向,确立数据库基础、专业知识运用以及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内容。高校需要按照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际教学要求,对核心课程与课程的核心内容进行有效明确,综合计算机基础知识、office办公软件、公共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及网络基础知识等内容,体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践改革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为学生提供有助于其计算机综合能力提升的课程体系。高校在明确计算机基础核心课程与核心教学内容的同时,需要具体考虑学生的不同专业与不同学习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相应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满足不同专业学生计算机能力提升的差异化需求,增强高校计算机基础改革效果。
  2.2開发立体资源
  开发立体资源指计算机基础课程需要为学生开发立体学习资源,以此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发展。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需要对课程核心知识与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目标进行重新整合,使课程核心知识能够与学生能力培养进行有效对接,通过重新设计课程教材与开发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且有效的学习内容。教师需要在重视教学改革系统性与科学性的基础上,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案例教学的实用性与操作性,以此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课程改革质量。例如,教育工作者可以开发立体化教材,在传统纸质教材中融入案例教学内容,实行启发式教学方法,同时,根据学生不同专业与对应岗位实际需求,联合线上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能够有效提升其计算机综合能力的新型立体教材,加强课程教材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积极解决,重视新型教学案例的不断引入,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而全新教学案例的引入需要借助线上教学资源,因此,教师需要重视线上教学,通过计算机网络,将丰富的资源提供给学生,使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与训练项目,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提升学生计算机综合能力。此外,教师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学习辅助光盘与实践操作试题库等,丰富学生学习资源的同时,为学生能力增强提供有力保障。
  2.3改革课程体系
  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需要赋予课程着眼能力、突出实践、面向应用等特点,以此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因此,基于能力培养导向,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改革,需要以学生特点与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出发点,积极改革课程体系。例如,高校构建新型计算机基础对应的课程体系,需要从三方面人手:一,突出核心课程,以核心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发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信息素养;二,改革课程体系需要致力于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借助课程体系的完善性与实用性,促进学生学习自主性提升;三,课程体系改革需要对学生的不同专业需求进行满足,使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技术对实际专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以此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构建与改革课程体系同时,也可以实行分层教学,对不同专业的差异化学习需求进行有效结合,提升课程教学改革的针对性。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育对象是全校学生,统一化的课程体系难以满足不同专业的教育需求,因此,高校需要基于能力培养导向,实施专业分层教学,为不同专业提供不同课程体系,结合专业特点在确立其核心课程的基础上,丰富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相关的实践课程与内容,使新型课程体系成为学生专业课程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有机融合,从而有效提升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   2.4丰富教学模式
  高校基于能力培养导向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对应的教学工作,需要丰富教学模式,借助多元化、多层次与多角度的教学模式应用,增强教学改革效果。多元化发展教学模式,需要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师清楚不同专业学生学习特点与学习需求,同时,要求教师设计多种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能够匹配到最佳的课程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个性化学习特点与需求,为其有选择地设计基础性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模式等。基础性教学模式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比较常见,主要是教师通过多媒体手段结合计算机教学内容的讲解与实际操作的示范,使学生借助观察与教师的讲解,直观了解具体计算机操作。案例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体现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应用性,主要指教师对课程进行指导与策划,将教学案例融入学生的学习内容中,并且对具体学习情境进行设置,使学生深刻认识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技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研究型教学模式主要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根据某一主题进行小组讨论,结合授课内容,学生能够以小组为单位提交讨论研究报告,以这种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知识与技能能够进行更好掌握,同时,有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应用能力与研究能力。
  2.5优化实验教学
  基于能力培养导向,高校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需要重视课程的实践应用性,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下,优化实验教学,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发展。例如,高校改革课程,优化实验教学,可以构建实验教学体系,按照课程实验教学要求与目标,引导学生对实验方案与探究过程进行自主设计,提升学生完成实验任务的质量。基于能力培养目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需要对演示实验比例进行适当减少,增加设计性、综合性等实验的占比,提升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优化实验教学,也需要在构建实验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对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有效更新。由于实验教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因此,实验教学模式的更新需要做到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技术进行系统掌握,在深刻认知与实际运用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教学模式与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的有机综合,提升学生计算机综合能力,培养其信息素养,从而提升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质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将能力培养作为重要导向,积极改革与实践计算机基础教学,需要课程教师重视课程改革与能力培养相融合的新型教学目标,以此为基础,采取确立核心内容、开发立体资源、改革课程体系、丰富教学模式、优化实验教学等措施,培养学生计算机综合能力,满足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谷岩,宋文,刘敏华,吴杰,等.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8):52-54.
  [2]杨临秋.基于能力培养导向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08):144-145.
  [3]宋元甫,唐友,付家杰,等.基于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山西农经,2017(15):147.
  [4]颜萌.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21):147-148.
  【通聯编辑:唐一东】
  收稿日期:2019-08-15
  作者简介:张晶(1985-),女,山西忻州人,学士,助讲,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软件工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234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