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宣城市宣州区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及防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本文阐述了草地贪夜蛾在宣城市宣州区的发生情况,介绍了草地贪夜蛾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危害特点;防治措施;安徽宣城;宣州区
  中图分类号    S43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3-0130-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草地贪夜蛾又称秋粘虫,属于鳞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属,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于美洲大陆。2019年1月18日中国农业农村部公告这种草地贪夜蛾已从缅甸入侵到中国,2019年1月入侵我国云南省,4月在安徽省首见[1]。5月20日在宣州区黄渡乡安莲村玉米地首次发现了草地贪夜蛾为害状及低中龄幼虫;6月下旬宣州区溪口镇红星村玉米地发现此虫为害状及中高龄幼虫;7月上中旬在宣州区水东镇、向阳办事处和文昌乡玉米地相继发现此虫及为害状;8月在杨柳镇玉米地发现此虫及为害状;10月上旬在杨柳镇玉米地发现了草地贪夜蛾卵、幼虫和成虫。截至 10月中旬,宣州区共有6个乡镇及办事处玉米地发现了草地贪夜蛾对玉米为害状和低中高龄幼虫。草地贪夜蛾对玉米的生产、品质的提高均构成了严重威胁,若不及时防治、用药不对,为害损失可达10%~20%,严重的可达50%。
  1    形态特征
  草地贪夜蛾成虫体色深棕色,体長7 mm,展翅时32~40 mm,雌蛾前翅呈灰褐色或灰色棕色杂色,前翅中间具环形和肾形纹,轮廓线黄褐色;雄蛾前翅灰棕色,翅顶角向内各具1个大白斑,环形纹后侧具一浅色带自翅外缘至中室,肾形纹内侧各具一白色楔形纹。草地贪夜蛾卵块状,初产时为浅绿色或白色,表面覆盖白色鳞毛,孵化前渐变为棕色,多产于玉米叶片正面,玉米喇叭口期多见于近喇叭口处。草地贪夜蛾幼虫体色浅黄、浅绿和褐色等,体长1~45 mm,多6 龄,少见5龄,3龄后头部可见倒“Y”形黄色纵条纹,末端腹节背面有4个呈正方形排列的黑点。草地贪夜蛾老熟幼虫常在2~8 cm深的土壤中化蛹,有时也在果穗或叶腋处化蛹,蛹体长15~17 mm,体宽45 mm,化蛹初期体色淡绿色,逐渐变为红棕及黑褐色[2]。
  2    发生规律
  2.1    生活史
  据相关历史资料记载,草地贪夜蛾发育的适宜温度为11~28 ℃,幼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无滞育现象。2019年5月中旬从宣州区的南部迁入,每年可发生5代。田间调查发现,世代重叠现象普遍。当前宣州区仅在玉米田发现其为害,由于产卵量高,下一代虫口基数多于上一代,田间发生为害程度下一代重于上一代,在宣州区不能安全越冬。
  2.2    生活习性
  通过灯光和性诱调查,成虫喜昼伏夜出,有趋光性、趋化性,迁飞扩散性强。通常在产卵前,借助风力在几百米的高空能进行远距离迁飞,飞行距离可达100 km,若风速适宜,迁飞距离会更远。卵多产于玉米叶片正面,玉米喇叭口期多见于喇叭口处,每头雌蛾可产卵900~1 000粒,繁殖量大。幼虫多为6龄,由于环境、温度、食料条件的影响,少数也可见5龄,白天在玉米心叶内,夜晚出来活动取食,取食具有趋嫩性。低龄幼虫优先啃食叶肉,食量小,高龄幼虫蛀食心叶、穗,具有暴食性,5~6龄幼虫食量占全食量的85%以上,中高龄幼虫具有互残性、假死性。老熟幼虫通常在2~8 cm深的土壤中化蛹,有时也在果穗或叶腋处化蛹。
  3    危害特点
  据2018年8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全球发出的报告,草地贪夜蛾为多食性害虫,可为害逾80科350种植物,但明显嗜好禾本科植物,最常见为害杂草、玉米、水稻、高粱、甘蔗,也为害棉花、十字花科、葫芦科、花生、苜蓿、洋葱、菜豆属、甘蔗、番茄及其他茄科植物(茄皮紫、烟草、辣椒属)、多种观赏植物(菊科、康乃馨、天竺、葵属),最主要为害玉米、水稻、甘蔗、烟草等作物。国外资料显示,草地贪夜蛾分为玉米品系和水稻品系2种单倍型,玉米品系主要为害玉米、棉花和高粱;水稻品系主要取食为害水稻和各种牧草。目前,我国发生的草地贪夜蛾为玉米品系,宣州区仅在玉米上发现草地贪夜蛾对玉米的为害,其他作物上暂未发现草地贪夜蛾的为害症状。
  根据玉米田间调查发现,草地贪夜蛾在玉米全生育期均可为害,以幼虫咀嚼玉米植株的心叶、叶片、雄穗、雌穗幼粒。玉米出苗期,可蛀食生长点,严重时生长点被破坏,形成枯心苗;玉米生长前中期(小、大喇叭口期),1~2龄幼虫啃食叶片,2龄末至3龄幼虫钻蛀玉米心叶内咬食,形成半透明薄膜“窗孔”;4~6龄幼虫对玉米的为害更为严重,取食叶片后形成不规则的长形孔洞,可取食整株玉米的叶片,也会钻蛀心叶、未抽出的雄穗及幼嫩雌穗,影响叶片和果穗正常发育,为害部位常见排泄的大量粪便[3]。
  4    防治措施
  4.1    农业防治
  根据幼虫在土中化蛹的习性,在玉米收割后,田间进行灌深水、深翻,减少羽化基数,同时也减少下一代虫源基数。
  4.2    物理防治
  根据草地贪夜蛾趋光性和趋化性,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用灯光诱杀和昆虫性激素的诱虫方法,减少成虫量,增加无效卵量,一般玉米地放置杀虫灯0.5个/hm2、草地贪夜蛾性诱捕器45个/hm2。
  4.3    化学防治
  一般只有安全合理使用化学药剂,才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根据草地贪夜蛾幼虫昼伏夜出的习性,化学防治应在卵孵至低龄幼虫期,施药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者傍晚,注意喷洒在玉米心叶、雄穗和雌穗等部位,要用足水量。防治药剂可选用阿维菌素·茚虫威、阿维菌素·除虫脲、甲维盐·虫酰肼、氟铃.茚虫威等复配制剂[4]。
  5   参考文献
  [1] 胡飞,邱坤,苏贤岩,等.安徽省草地贪夜蛾入侵概况及其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9(12):91-92.
  [2] 郭井菲,何康来,王振营.草地贪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发展趋势及防控对策[J].应用昆虫学报,2019,56(3):361-369.
  [3] 毛彩霞.草地贪夜蛾的特征特性及危害玉米症状与防治[J].农技服务,2019,36(6):61-62.
  [4] 崔香桃,郑丽英,杨娟,等.草地贪夜蛾的识别与防治措施[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9(8):74-7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413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