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核心职业能力的IT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韩智慧

  摘要:核心职业能力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专业岗位能力以外,为了获取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它可以使人们更加自信的展示自己,并具有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处理和应用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开展了高校IT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研究,构建了培养课程体系,首先确立了IT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模式,明确了IT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再基于核心职业能力设计IT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内容,最终完成课程体系的构建,以达到全方面提升IT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核心职业能力;IT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01-0104-02
  核心职业能力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基础职业能力、拓展职业能力、延伸职业能力。教育部指出,要培养学生树立终身的学习理念,并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还要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就业能力一并提升。目前,核心职业能力已经成为人们就业、再就业及职场升迁中必不可少的能力,核心职业能力已成为企事业单位中,在职员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内容。对于核心职业能力的培训项目将成为拥有最广泛培养人群的项目,也将是培训界全新的社会服务项目,其具有的生命力也将伴随着一个职业人士的一生,对于提升技能人才的素质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1确立IT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模式
  IT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个人、人际交往以及对产品、过程和系统的建造能力。在构建基于核心职业能力的IT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前,首先要明确IT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模式。基于核心职业能力的IT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以从构思到设计再到实现和运行的顺序为指导思想,以培养高质量的IT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还要符合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其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点:
  定制培养模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的企业项目相结合,做知识、能力与态度的统一培养;理论、实践与就业的统一培养。与此同时还要保证师资队伍能够在于IT的相关行业中知识的先进性,并将先进的知识融入日常教学中,促进教学内容的改革。
  校企培养模式:学校要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形成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工作环境。学校要积极建设企业实践基地。实践基地要紧靠专业的培养目标,根据不同企业的需求,为学生提供真实职业岗位与仿真模拟相结合的实践环境,让学生能够通过在实践基地的学习和实践做到从学校到企业间的无缝衔接。
  行业定位定向培养模式:在明确学生的行业定位后,实施定向培养模式,用人企业与学校应积极配合,开设企业的定制培养模式,在学校范围内对本专业的学生进行选拔,被选拔上的学生要到企业的定制班中学习,并请企业中的技术人员对学生授课,利用课程与学分相互替换的方式开展企业定制课程的教学,培养出更加优秀的IT应用型人才。
  2明确IT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能力
  在核心职业能力中,详细划分学生知识、能力和态度,分为四个部分:个人能力、职业能力和态度;技术知识与推理;在企业环境中的构思、设计、实施以及运行;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和沟通。
  学生通过IT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学习后,在毕业时能够掌握专业知识,并具有了相应的能力及态度,形成一体化的学习体系。
  通过对IT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基本掌握,了解专业内所有的利益相关者,例如合作企业、学生、老师等,确定企业以及社会对于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的掌握程度。将掌握程度划分为了解、理解、应用、分析以及综合利用五个级别,最终根据其掌握程度对课程体系进行最后的设计。
  3构建IT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3.1体系中知识与能力的学习环节
  基于核心职业能力的IT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采用一体化的课程计划组织原理,让学科间能够相互支撑,实现能力及项目的相互交叉。课程的总体计划将个人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产品、过程和体系构建能力的整体学习过程全部整合成为一个学科课程当中。让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能够发挥出双重的教学作用,增强学科知识和核心职业能力的实践。基于学校的教学特色以及办学特点,将每一届学生的第三学期定为对项目和能力的强化学期,充分加强并推动学生对于学科的学习。
  在IT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最重要的是确定体系当中的知识与能力的学习顺序,对于知识的学习能力是较容易确定的,顺序的规划主要是根据培养目标以及老师的经验来决定,确定大学四年的课程学习顺序。在确定顺序的同时还需要专业老师对所讲授的课程以及课程体系中的其他课程的联系程度进行划分。图1为IT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的联系,根据课程联系从而确定每门课程的前修课、后修课以及在这过程中的并行课程。
  在确定了课程知识的学习顺序后,根据课程对能力顺序进行排布,核心职业能力提倡将知识与能力统一学习,因此还需要进行下一步的能力学习排序,但能力学习的顺序具有不确定性,有些能力能够通过多门的课程学习进行培养,专业老师通过对能力学习进程的整个路线进行了解从而确定能力学习的顺序。
  3.2专业培养实践环节
  随着企业的用人观逐渐从传统的“有后劲”的储备型人才转向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的转变,课程体系也应该逐渐从单纯的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向着更加重视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方向培养。
  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方向的IT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在以公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及作用。从人才培养过程能够看出,毕业生对于专业课程的重要性整体评价很高,但满足度并不高,而实习和实践环节依旧是高人才培养软肋,有一半以上的毕业生认为在教育培养中最需要加强的地方是实践和实习的环节。因此在课程体系中要加入模拟实验室、校企合作、社会实践以及顶岗实习等部分的构成。在目前已有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其实践教学的环境较差,且大多受到时间、空间和精力的限制,因此老师也很难获取到真实的实践经历以及案例等,在课程教学中也普遍存在着理论与现实的脱节现象。因此要构建实践教学环节,以保证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提升,将应用能力培养作为主体,打破原有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单一强调实践既能提高的局限性,兼顾综合素质与外向拓展的能力进行培养,在紧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加大对综合素质以及拓展能力的重視程度。   3.3專业培养教学质量环节
  在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培养教学质量环节,从一定层面上来说,是决定学校教学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拥有良好的质量监管能力,能够有助于学校的教学工作向着更加健康、有效的方向发展,通过现代化的教学质量管理理念,确定目标、制定标准并落实责任,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以及对教学水平的评估,加强对影响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和关键环节的控制,形成完整的教学质量管理环节。从管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教学质量能否得到保障主要取决于学校对于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控制能力大小,要想做好每一步的控制工作,就必须对每一次新的教学过程实施前,做好前馈控制,在过程实施中做好同期控制,在过程实施后做好反馈控制。对于培养IT应用型人才来说,鉴定人才培养是否成功的依据取决于市场需求以及市场的评价,当人才真正的流入到具体的行业、企业中,才能确定人才的适用性,为此,在课程体系中做好专业培养的反馈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新的前馈控制和同期控制的重要事实依据。
  4能力培养效果对比验证实验
  4.1实验背景与验证方法
  选取某高校的10个不同专业的班级,在这10个班级中选择一般的学生进行本文构建的基于核心职业能力的IT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进行培养作为实验组,另一半的学生选择传统的教学培养体系进行培养,并作为对照组。分别模拟经过一个周期的培训后两个班级学生的综合能力,并模拟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将就业率进行对比。
  4.2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模拟不同的培养模式,将学生的就业情况绘制成如表1所示的,10个班级经过四年培养后的就业率对比。
  从表1中可以看出,以本文构建的新的课程体系进行培养的实验组,毕业生的就业率除第7组外都能达到90%以上,而第7组实验组的就业率也比同班级的采用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教学的对照组多出19.03%。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本文基于核心职业能力的IT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更适合培养出社会及企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通过这一体系的培养能够明显提升学生的就业率,且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实验组有80%-90%的学生选择了与自己所学专业一致的岗位,另外10%的学生选择的也是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
  5结束语
  通过核心职业能力对IT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不断地探索和实践,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表达和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系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具备社会与企业中所需的所有能力及态度,最终培养出更高质量的满足于市场中需要的IT应用型人才。IT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涉及范围较广,是一个拥有多重要素组成的体系,在IT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方法、专业建设、课程体系以及人才特征等方面仍需更加努力地进行探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448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