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肥东县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原因及预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对肥东县小麦赤霉病发生危害情况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重要性,为配合宣传培训和技术指导,详细描述了小麦赤霉病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提出防治对策。
  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中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也是一种爆发性、毁灭性强的流行性病害,小麦发生赤霉病后一般可减产10%左右,严重时达50%左右甚至绝收。同时,小麦感染赤霉病以后品质降低,籽粒干瘪,出粉率降低,并且病麦还包含对人畜有害的毒素。中染病小麦含量不能超过4%,一旦超过便不能食用,只能毁掉。发达国家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有非常严格的标准。当小麦中的糖含量超过2毫克/千克时,不能作为饲料购买。因此,小麦赤霉病的防治不容忽视。
  一、症状
  小麦红霉病又称麦穗枯病、烂麦头病和红麦头病。主要引起苗木枯萎病、穗腐病、茎基腐病、茎腐病。从幼苗到小穗,穗腐病最为严重。小麦穗腐病开花初期,小穗和颖片上出现浸水浅棕色斑点,并逐渐扩展到整个小穗枯黄。当湿度较高时,病变处形成粉红色的胶状霉变层。发病后小穗向穗轴扩散,病部变褐,伤部以上小穗形成死白色小穗。
  二、病原
  在肥东县,这种疾病的主要病原体是半单胞菌。其大孢子呈镰刀状,膜片为3~7片,顶端钝,基足细胞明显,个别孢子无色,合在一起形成粉红色黏状,小孢子很少产生。玉米肉粉菌属于囊下菌,菌丝菌分散或聚集在宿主组织表面,略包裹在隔膜内,梨形,多孔,顶端有核状突起,紫红色或紫蓝色至紫黑色。
  三、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肥东县是水稻、小麦两熟区,小麦、水稻、玉米、棉花等作物病害形成的囊壳是主要的传染源。翌年,条件适宜时,会发出囊壳。在多雨或潮湿的空气中,囊状孢子成熟并散布在花药上,通过花丝感染小穗。晚熟、颖壳较厚、不耐肥品种病害较重,田间大量病残体病害较重;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土壤黏稠、偏施氮肥、密度高、冠层发病率高在田野里。
  四、发生原因
  1、连年种植
  近几年,小麦播种面积较大,特别是大面积连片种植,有利于病源积累。
  2、品种因素
  品种抗病性较差,无抗病品种。
  3、气候原因
  冬季气温偏高,有利于病源越冬。小麦抽穗扬花期前后,阴雨天气较多,更有利于赤霉病發生。
  4、群体过大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机械播种已普遍推广,小麦播种量多,群体过大,田间小气候,密植导致田间密闭高湿。中午时,田间仍有大量露水。通风透气性差有利于病害发生。
  5、秸秆还田
  由于年年秸秆还田,麦田中病残体增多造成田间大量菌源积累,有利于病害发生。
  6、防治方法不当
  一些农民长期使用同样的杀虫剂来控制小麦赤霉病,由于药剂产生抗药性,效果很不理想;一些农户重治疗轻预防,错过了最佳防治期;有的农民为了省钱,每亩只喷一个喷雾器液(15升),而且用水量太少,很难将药剂均匀混合,这对发挥药效非常不利。
  五、综合防治措施
  根据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及特性,抗病品种是基础,穗期保护是关键。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根据当地情况选择抗病品种是控制赤霉病危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结痂地区应选择小穗细长、小穗排列稀疏、抽穗整齐、开花集中、花期短、花药残留少、耐湿性强的品种,可选用扬麦4号,扬麦158、皖麦27号等农艺性状较好的耐病品种。
  1、农业防治措施
  在麦田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和田地湿度,使雨后麦田不积水。及时深耕灭茬,降低菌源,减少传播。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及合理施肥,同时増施p、k肥,忌偏施氮肥促进小麦株健壮,提高植株抗病力;合理密植,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植株抗病性;适期播种,避开扬花期遇雨。花期前后应避免灌溉,必要时可少量灌溉。因为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性疾病,如果小麦花期连续3天以上,在多雨的天气下有一定的降水。田间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有可能引起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和流行。
  2、药剂防治
  (1)化学防治应选用渗透性好、抗雨水冲刷、药效好的农药,要在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扬花株率5%)用药,每亩可选用肟菌戊唑醇15克,或40%戊唑醇咪鲜胺20~25ml水乳剂或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0~200毫升,兑水量要足。电动喷雾器30kg/亩,弥雾机20kg/亩细雾喷施,同时,应注意正确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并注意在第二次用药时混药或交替用药,以延缓耐药性的出现,确保所用药物具有吸入治疗的多重效果。全面预防、保护、根除疾病的传播。
  (2)选用了高效的应用装置,合适的助剂和稳定剂。建议使用移动式喷雾器、电动喷雾器、无人驾驶飞机等应用机械,尽量避免使用担架喷雾器和自制拖拉机喷雾器。使用植保无人机时,飞行速度3~4m/s,距离麦苗高度1~1.5m,作业时应添加飞防沉降剂和湿润剂,提高对液滴的附着力,改进雾滴的沉降、润湿和铺展效果。
  (3)抽穗期温度较高时,可在全抽穗期喷施。抽穗期气温低,日照低。小麦开花初期适宜喷施。当喷洒期为雨天或雨季时,必须在雨前或雨后清理喷雾。喷后5~7d可喷1次,以提高防治效果。喷施时,应注意小麦穗,均匀喷洒。花期遇多阴雨天气的田块,应实施三次防治。若喷药吸入性好,有效期长,可提前防治至抽穗期。
  (4)强化统防统治,充分发挥统一防治的模范作用。大力推进统一组织、统一技术方案、统一药品供应、统一用药时间、统一防治行动。有效提高了组织预防控制,全面提高预防控制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231609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石塘农技推广区域中心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488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