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转型,农业开始朝着现代化、高效化、节能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农业本身用水量较大,但是我国水资源相对情况下处于较为缺乏的状态,因此,需要重视农田水利工程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本文通过了解农田水利工程重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意义,着重探究加强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建设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一、农田水利工程重视高效节水灌溉的意义
  我国人均水资源量较少,而农业生产本身需要较多的水资源,因此,如何高效利用水资源灌溉农业田地是农业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因此,应当重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应当重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才能有效改善我国农村地区的种植情况,进而满足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还能为缺水地区的群众提供足够的饮用水,解决农业种植、农民生存过程中出现的缺水问题。
  二、加强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建设的具体措施
  1、重视前期的考察与调研工作
  不同的农村地区水资源的含量存在较多的不同,以云南省墨江县为例,本地区的水资源主要由地表水、自然降水、过境水、地下水四部分组成,共有水资源约50.3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总量约为38.12亿立方米,地下水总量约为12.23亿立方米。境内水资源在分布状态上为南部较多,北部较少,由南向北不断递减。南部地区的地表水径流深约为800~1500mm,而北部地区的地表水径流深约为300~900mm。因此,在建设高效节水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之前,应当对建设地点的实际地质、气候、气温、水资源等信息进行详细的调研与考察,了解本地区的实际自然条件信息与数据,为当地高效节水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能充分满足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2、重视新型灌溉技术应用推广
  在建设高效节水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过程中,应当重视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与推广。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农业技术的不断创新为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一定机遇。我们应当充分发挥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作用,使其能更好地满足现代化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实际需求,避免使用传统的灌溉技术,影响本地区农业的种植与生产。因此,各个地区的专业研究机构都需要重视研究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目前,受到大众广泛关注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当结合相关智能控制技术、3S技术、生物技术等实现灌溉的精准调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技术,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能真正满足当地农业建设的需求。
  3、重视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力度
  为保证高效节水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效率不断提升,应当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力度的增加。在正式建设高效节水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之前,应当正确选择其工程建设地点,尤其要注意优先选择缺水情况较为严重的地区作为建设地点,还可以选择地势高低不平的地点,能有效改善该地区在进行农业生产过程中较为缺水的状态。对于农作物种植种类较多的地区、经济较发达地区等,也是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地点。在施工设计结束、施工建设开始之后,建设工作人员要以高效节水灌溉为根本理念完成施工,同时还需要发挥现代化先进技术的作用,为工程项目信息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从而使农田水利工程朝着节水、高效灌溉方向不断发展,为后续农业灌溉顺畅工作提供良好硬件设备准备。只有真正做到将水利工程建设到适合的地方,才能真正提高其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效率,使其能够为当地的农业发展带来更大的动力。
  4、重视节水灌溉工程科学管理
  为保证高效节水農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质量与效率不断提升,应当重视相关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进行工程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参考相关工程建设专家、学者的建议与意见,保证整个水利工程能够顺利建设完成。其次,在进行水利工程之前,需要对各个地区的不同情况进行详细调查,以此数据信息为基础完成水利工程的设计与建设,使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作用能被充分发挥出来。最后,要重视现代化管理方式的应用,并重视先进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对不同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以及需水量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监测反应的相关数据完成对整个水利灌溉工程的管理工作,最终以生产时间为根本提高工程管理质量,促进农作物高质高产。
  综上,促进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能解决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水资源紧缺问题。根据我国当下各个地区建设的节水灌溉工程情况来看,发现其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工程规划设计存在缺陷、管理责任落实不明确、节水部门重视建设忽视管理工作、农作物种植结构不合理等。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应当重视前期的考察与调研工作、重视新型灌溉技术应用推广、重视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力度、重视节水灌溉工程科学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农业节水灌溉目的,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环保、绿色、节能、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654811  云南省墨江县龙潭乡农业工作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494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