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信令数据的移动物联网终端识别特征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文中主要研究移动物联网终端的识别特征。通过采集分析移动物联网信令数据,讨论了终端的设备特征、接入特征、通信特征、应用特征、行为特征等识别特征,并基于移动物联网的典型应用场景,进一步验证了识别特征的通用性及准确性,为移动物联网的终端识别、运维管理、安全管控等提供基础。
  关键词:物联网;移动终端;特征识别;信令数据分析;终端识别;安全管控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20)02-0-03
  0 引 言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移动物联网发展迅猛,终端规模呈现爆发性增长趋势。根据爱立信公司发布的移动报告[1],预计到2023年,物联网连接的终端数量将达到35亿个,较当前的7亿个增加4倍。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对移动物联网终端的准确识别,是做好智能管道、运维管理、安全管控的重要基础。现有的终端识别方案均依赖于已配置的存量终端信息库。通过提取待识别终端的固定参数,匹配存量信息库,实现各类终端的识别[2-3]。一旦存量信息库信息不准确或更新不及时,终端的识别率将严重下降。移动物联网的多网络协同组网、多业务迅猛发展、多终端频繁更换,更为终端的识别带来困难。因而,研究移动物联网终端的识别特征,可为构建终端识别的科学方法提供指引,具有重要意义。
  1 移动物联网终端的识别特征
  1.1 移动物联网组网
  电信运营商主流的移动物联网组网方案有两种:一种为利用现网EPC核心网,升级改造快速部署物联网业务;另一种为单独新建物联网,隔离传统移动业务和物联网业务[4]。
  1.1.1 基于现网升级改造
  在现网商用3G/4G网络中,新建物联网专用网元(如GGSN/PGW等),负责处理物联网业务。物联网终端通过使用特定的APN,接入现时已有的3G/4G无线网、核心网,经DNS域名解析后,路由至新建的专用网元GGSN/PGW,最终实现与企业服务器的互连。基于现网升级改造的物联网组网拓扑如图1所示。基本业务流程如下:
  (1)物联网终端发送PDP激活请求;
  (2)SGSN/MME收到请求后,把终端的APN信息发送至DNS;
  (3)DNS根据APN查找对应的物联网专用GGSN/PGW;
  (4)物联网专用GGSN/PGW通过公网/专网/GRE隧道,与企业端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
  1.1.2 新建物联网专网
  独立新建物联网专网,承载处理物联网业务。国内主流的物联网组网方案为NB-IoT及eMTC,采用授权频谱,具有低功耗、广覆盖、低成本、大连接的优势[5]。以NB-IoT为例,基本網络架构如图2所示[6]。NB-IoT与LTE网络架构保持基本一致,但核心网设备均要求虚拟化。目前各大电信运营商正试点建设物联网专网,未来有望实现大规模应用。
  1.2 信令数据采集分析
  信令作为终端与物联网通信交互的控制数据,包含着海量的端到端信息,是运营商掌控网络的重要手段。在现网中,通过分光、分流、汇聚、负载均衡,将物联网网元接口数据接入采集服务器,完成信令数据的采集。再经过信令解码、合成、存储、共享、应用等步骤,实现信令数据的分析,准确获取物联网终端上网数据的关键信息。基于现网升级改造的移动物联网,其数据采集原理如图3所示。
  1.3 终端识别特征研究
  解码分析信令数据,统计总结出移动物联网终端的识别特征包括设备特征、入网特征、通信特征、应用特征、行为特征。
  (1)设备特征
  设备特征是终端出厂预置的唯一标识码,如IMEI。IMEI(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作为物联网终端的身份码,与每台终端一一对应,具有全球唯一性。其中,IMEI中的TAC(Type Allocation Code)部分,为类型分配码,由8位数字组成(早期是6位),是区分终端品牌和型号的编码。一般地,分析IMEI中的TAC号,可以识别终端及对应业务。
  (2)入网特征
  入网特征是终端被允许接入网络的标识码,如IMSI,APN等。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Number)是区别网络使用用户的标志,储存在各类SIM卡中。根据工信部发布的《电信网编号计划(2017年版)》[7],14开头的IMSI用于物联网业务。APN(Access Point Name)是各类SIM卡使用网络时必须配置的一个参数,用来标识网络数据的业务种类,决定通过哪种方式访问网络。APN通过DNS域名解析,获取GGSN/PGW的IP地址,从而访问不同的网络。
  (3)通信特征
  通信特征是终端在通信中的标识码。对于物联网终端业务,通常使用指定的IP地址/端口、域名,与服务器端建立通信连接。一般地,因IP地址资源有限,物联网终端的IP地址相对固定,或只在指定范围动态分配。另外,物联网业务的一级、二级域名亦相对固定,以减轻DNS服务器配置资源的负荷。
  (4)应用特征
  应用特征是终端在业务应用中的标识,如APP,UA等。通过获取APP名称,即可识别终端;而UA(User Agent)为用户代理,是HTTP上网协议头域的组成部分,用于向业务服务器提供终端所使用的浏览器类型及版本、操作系统及版本、浏览器内核等信息。通过解码UA,建立UA库,可以识别终端。
  (5)行为特征
  行为特征是终端在通信行为中的表现特征。对于特定应用场景下的物联网终端,其空间、时间、流量等行为特征常呈现某些规律,如共享单车,终端的位置通常在少量小区间频繁变动,位置移动性、网络流量在上下班高峰时段明显增长。   2 典型应用场景下的特征呈现
  2.1 共享单车
  在共享单车应用场景中,单车终端收集GPS 定位信息、电子锁状态、用户计费信息等数据,通过物联网传送至云端,而云端负责系统调控,收集信息并下传命令,对单车终端进行控制。分析信令话单发现有如下明显特征:
  (1)通信特征。终端会周期性向云端发送心跳包,心跳包主要集中在域名xxx.bikeapi.mobike.com,可以判断对应终端为摩拜单车。同时,目的IP为指定范圍内的IP地址。抓包结果如图4所示。
  (2)行为特征。在空间位置方面,终端主要集中在学校、道路、城中村等人员有短距离移动需求的区域。某工作日共享单车的分布数量及忙时情况见表1。
  单车终端的移动性高峰出现于上下班时段,如图5所示。统计某小区小时粒度的摩拜单车移动性(小区位置发生变动的终端数/总终端数),发现8:00出现最高峰,18:00出现次高峰,在凌晨时段为最低值。
  2.2 共享充电宝
  共享充电宝主要是提供充电宝的出租服务,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扫码支付的方式租用充电宝,或者直接连线充电。共享充电宝一般投放在人流量较大区域或休闲类门店,适用于用户较长时间停留的场景。分析信令话单发现有如下明显的行为特征。
  (1)空间位置方面,因主流共享充电宝(如小电、怪兽充电、街电等)是固定终端形式为主,终端的位置移动性一般很弱,如图6所示。
  (2)在线率方面,因终端多固定放置于人流量大的地方,在线设备占比指标波动较平稳,基本维持在80%左右,说明充电宝终端每天的在线率都比较高,如图7所示。
  2.3 智能电表
  智能抄表系统的主站与其管辖的终端装置(抄表集中器)为一个内部通信的局域网,局域网内的每个抄表集中器均被赋予一个固定的IP地址,抄表主站通过固定IP找寻到对应的抄表集中器,并进行双向数据通信。分析信令话单发现有如下明显的特征。
  (1)入网特征。在现网组网中,因电表的数据传输量少,常基于GPRS组网,使用专用APN,如某供电局电表,APN为XXGDJ.GD。
  (2)通信特征。电表终端数量庞大,为节约IP地址,常通过配置内网IP通信,区域内终端同属IP段,如172.18.17.XX等。
  (3)行为特征。电表所在小区位置固定不变,同时,因电表用户的用电数据常为按月采集,终端会有较长时间无数据包上传。
  3 结 语
  随着移动物联网业务的发展,必然带来终端管理的新问题,如何识别各类移动物联网终端,是管理终端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信令数据的采集分析,提出移动物联网终端的五类通用识别特征。实践结果表明,这些识别特征在多个物联网典型应用场景下均具备普适性及准确性。同时,基于信令数据识别出来的特征,与移动物联网组网架构无关,可为构建通用有效的物联网终端识别方法提供指引。
  参 考 文 献
  [1] Ericsson. Ericsson mobility report [EB/OL]. [2018-06-23]. https://www.ericsson.com/assets/local/ mobility- report/documents/2018/ericsson-mobility-report-june-2018.pdf.
  [2]肖清旺,王锦华,朱易翔.物联网智能终端设备识别方法[J].电信科学,2017,44(2):1-8.
  [3]任春林,谷雨,崔杰,等.基于Web信息的特定类型物联网终端识别方[J].通信技术,2017, 50(5):1003-1009.
  [4]孙彪.移动运营商NB-IoT部署策略探讨[J].移动通信,2016,40(23):11-16.
  [5]张建国.中国移动NB-IoT部署策略研究[J].移动通信,2017,41(1):25-30.
  [6]张光辉,孙震强,鲁娜.NB-IoT技术特性与组网浅析[J].物联网学报,2017,1(2):84-90.
  [7]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网编号计划(2017年版)[EB/OL]. [2017-05-16]. http://www.miit.gov.cn/n1146290/n4388791/ c5623706/ part/5623717.doc.
  [8]李青,严学纯,陈思中.基于移动信令数据分析的位置服务与基站定位技术的混合应用[J].电信科学,2017(8):155-162.
  [9]唐嘉立.基于手机信令数据分析的路网运行监控系统[J].中国交通信息化,2015(12):115-117.
  [10]许洪波,许金辉.基于手机信令的空间位置数据计算职住地[J].北京测绘,2016(6):69-7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536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