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当今社会中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应用型、实践型人才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人才培养目标。对于大学计算机专业教学而言,要想培养出应用型人才,提高专业人才的质量,最基础的一项任务就是要在当前课程体系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创新和完善相关内容,为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实践和应用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接触到更加多元化的教学内容。该文将就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高校  计算机  课程改革  应用型人才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2(b)-0122-02
  1  高校计算机专业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
  众所周知,我国早已经进入到了全面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计算机技术的创新与升级速度更是非常之快,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工作必须要紧跟时代的发展需求,要积极承担起自己的使命与责任,积极创新课程体系,做好进一步的创新与完善工作,竭尽全力为社会提供更多高质量的计算机专业人才。高校如果继续坚持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不做出任何改变,那么,必然会影响到教学质量,也不能满足当前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需求。除此之外,笔者了解到在很多高校中,计算机专业教学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如果任由这种教学倾向继续发展下去,就会继续出现很多高分低能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进入到社会当中,他们因为自身实践能力的欠缺很难符合单位对计算机岗位的用人标准,这对于刚刚步入到社会的大学生而言也会产生不小的负面影响,打击到学生的自信心。高校积极推进计算机课程改革工作,强化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工作,在保证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效率的同时兼顾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帮助高校实现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作质量,对于大学生的成长以及职业发展而言也会产生非常大的帮助作用。
  2  当前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确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其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将其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如下阐述。
  第一,很多高校在制定计算机课程体系时,都是由计算机专业管理者以及专业教师来共同参与制定的,这些人虽然都属于专业人士,但是他们毕竟长期工作在学校这样的一个大环境当中,与外界的联系并不是非常紧密,对计算机行业的发展需求了解的也不是很透彻,这就使得最终制定并落实执行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欠缺实践性,在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两方面出现了失衡的现象。本应该作为重要主体之一的企事业单位并没有参与到具体制定当中来,导致课程体系的合理性有所欠缺。
  第二,目前绝大多数的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都会安排学生参与实习,有一些校内实习,一些是校外实习。但是,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其在教学实践考核中的权重分配都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高校内部的实践课程,因为受到客观因素的限制,诸如实践设备不到位,很容易使得一些本来非常重要的实习内容没有办法进行下去,学生也因此丧失掉了非常重要的实践和操练的机会。而校外实习,很多高校的确也和外界的相关单位保持着非常良好的合作关系,也会定期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输送到这些合作单位去进行实习和学习,但是,其中有一些单位并没有为学校输送过来的实习生提供开放的技术支撑,学生在参与实习的过程中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
  第三,笔者还了解到一些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师资力量并不是很到位,教师知识结构以及实践能力也出现了失衡现象,高校专职教师更擅长于理论教学,实践能力并不是很高,其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四,一些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采用的还是非常传统的教学模式,灌输式、填鸭式、死记硬背等,这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对于教学方式的期望,师生之间的互动机会也非常少,教师和学生处于非常疏远的状态,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是很高的,最终学习质量可想而知。
  3  如何做好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工作
  3.1 高校要积极营造浓厚的计算机文化氛围
  高校必须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时代的变革与需求,计算机对于当今社会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了方方面面,其已经成为当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这也在无形当中形成了一种计算机文化,虽然无形,但是却不可或缺,虽然无形,但是它带给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变化却是显而易见的。计算机文化已经成为将我们经过文化教育之后所获得的能力由传统的读写算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那就是计算机运用能力,也就是信息能力。高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要为大学生营造出一份浓烈的计算机文化氛围,让他们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无时无刻不感受到计算机的重要影响力。计算机文化的存在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大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热爱程度,认识到自己所学习的专业的重要价值,其也会在无形中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他们会因为受到计算机文化的影响而自主深入地去探究计算机,久而久之,对计算机形成一种兴趣爱好,将专业转化为兴趣是推动他们学习的最大动力,也是提高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
  3.2 重视计算机专业实践课程改革工作
  培养应用型人才,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方式之一便是要进行实践教学。笔者了解到,目前很多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基本上都包含了实验课,但是,实验课所占据的比重并不是很高。笔者建议高校计算机专业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时适当地增加实验课比重,保证实验课的课时比重占到总课时的一半左右最合适,实践效果也更为理想一些。此外,笔者建议高校应该将以下这些实用性和应用性都比较强的实践课程都加入其中:PS平面设计、Flash动画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VB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以及相关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等,全副武装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应用技能,提升他们在社会中的竞争力,帮助他们在社会工作岗位上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3.3 优化计算机专业软硬件课程改革
  高校要积极引进和应有各种先进的计算机教学软件和教学工具,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任务驱动等创新型教学方式来激发大学生对硬件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参与学习硬件课程的积极性。此外,在硬件课程考核上面,高校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具体的量化评价标准,提高硬件学习考核的客观性和公平性。在软件课程方面,高校要积极丰富和完善计算机软件课程,将当前具有代表性的软件方面的课程更多地加入到课程体系当中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计算机软件技能。
  4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当今社会向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社会发展需要以应用型人才为支撑。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必须要坚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首要目标,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为社会培养更多应用型高质量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新金.民辦高校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1):143-144.
  [2] 李斌,赵萍,张燕.应用型本科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微型电脑应用,2018,34(10):22-25.
  [3] 叶安新.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福建电脑,2015,31(2):126-1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542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