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云南省草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草果既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又是生活中常见的香辛料,是重要的药食同源植物。通过对云南省主要草果产区的栽培和加工情况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概述了云南省草果产业发展现状,探讨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云南省草果产业今后发展提出建议,以期为云南省草果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草果产业;发展现状;调研;问题;对策;云南省
  中图分类号    F326.12        文献标识码    A
  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Lemaire)为姜科(Zingiber-aceae)豆蔻属(Amomum)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适宜生长在海拔1 300~1 800 m的林下阴湿处,茎丛生,高达3 m,全株有辛香气[1]。全世界约有200种豆蔻属植物,我国约有41种,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多雨森林地带的云南、广西和贵州、四川的局部地区以及越南、老挝北部的地区[2-3]。云南是国内草果生产的主产地,主产于南部、东南部和西南部的红河、文山、怒江、西双版纳、德宏、保山、普洱、临沧等州(市),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90%以上[4]。草果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高,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遮荫度等,而云南气候宜人、多山林,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为草果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云南文山州的马关县于2001年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草果之乡”称号。草果的干果可作为中药材,味辛,性温,归脾,胃经,具有燥湿温中、除痰截疟之功效,用于治疗寒湿内阻、胺腹胀痛、痞满呕吐、疟疾寒热、瘟疫发热等[5]。草果作为药食同源植物,在我国多应用于食品添加、中成药的配制和其他领域,市场需求量大,其新功能产品尚未得到有效开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通过调查云南省草果的种植、分布、产业发展等,总结其产业发展现状,并提出对策,以供参考。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由云南省文山州农业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和马关县草果研究所组成调研组,主要对怒江州、保山市、腾冲市、临沧市、文山州、红河州等草果主要种植分布地区进行了调研。考察前首先查阅了草果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草果的自然分布概况和地理分布规律。以走访和实地勘察相结合的方法了解这几个州(市)当地草果的分布、面积、产量以及气候情况、地理生态因子、经纬度、海拔、生境等并记录相关数据;深入到主产区各个乡、镇进行详细调研了解各主产区草果加工以及销售情况;随机调查当地农户的栽培、产量、销售价格等;细察各主产区草果的生长情况。调研工作组对怒江州的泸水县、福贡县、保山市、腾冲市猴桥镇以及临沧市耿马县等地进行了考察。由云南省文山州农业科学院生物研究所香料课题组对文山州的马关县、文山市、西畴县、麻栗坡县、富宁县和红河州的屏边县进行了实地考察,并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点进行采样。
  2    云南草果发展现状
  2.1    历史溯源
  草果在我国具有1 000多年的栽培种植历史,《本草品汇精要》记载有“草果生广南及海南”[6]。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到:“滇广所产草果,长大如柯子,其皮厚而棱密,其子粗而辛臭,元朝饮膳,皆以草果为上供。”《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州志》及《马关县志》(1995年)中记载:“马关境内栽培草果的历史悠久,约于明末清初开始栽培,迄今300多年。”据《云南农副土特产概况记载》记述,1949年以前,云南草果的产区主要分布在文山州的马关、西畴、广南、麻栗坡等县,历史上最高年产量达50.6 t,一般年景为41.05 t,最低为38.6 t;红河的金平也略有种植,产量仅约500 kg。1949年后生产发展比较快,现在全省草果已分布于文山、红河、怒江、西双版纳、德宏、保山、臨沧等7个地州的30多个县。
  2.2    产业分布
  怒江州草果种植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最快,1995年开始发展草果产业以来,截至2018年年底,栽培面积已达到7.2万hm2,投产逾0.67万hm2,鲜果年产量近3万t,产值达5亿元。怒江州草果种植主要集中分布于泸水市的鲁掌镇、上江乡、三河乡;福贡县的马吉乡、石月亮乡、鹿马登乡;贡山县的普拉底、茨开镇、独龙江等地。草果现已成为怒江州的重要发展产业,为提高林地经济效益、加快林地改革成果的应用、加速林农脱贫步伐,怒江州政府把林下发展草果种植作为一项产业来抓,并通过多年培育和扶持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红河州草果栽培面积仅次于怒江州,截至2016年底,其种植面积达6.93万hm2左右,草果在红河州主要集中分布在绿春县大兴镇、平河乡、骑马坝乡;金平县的马鞍底乡、阿得博乡;屏边县的白云乡、新华乡、和平乡、玉屏镇;元阳县大坪、逢春岭、小新街、上新城、嘎娘、新街、马街等乡镇。
  文山州是栽培草果较早的州(市),但近年来,草果产业发展缓慢,其主要因素之一是三七产值较高,产业发展较快,政府偏重于发展三七,制约了草果的发展。截至2018年底,文山州草果栽培面积为3.73万hm2左右,其主要集中分布于文山州东部、南部的马关县的篾厂乡、古林箐乡;麻栗坡县的猛硐乡、下金厂乡、铁厂乡;西畴县的法斗乡、柏林乡;富宁县的木央镇、田蓬镇;4个县的种植面积占全州草果种植面积 95%以上。此外,文山市、广南县、邱北县、砚山县也有少量栽培。
  保山市草果栽培面积有2.27万hm2,主要分布集中于腾冲市的猴桥镇、中和乡、界头乡、北海乡以及陇川县的以户撒乡、护国乡、王子树乡、弄巴镇、城子镇、清平乡。保山市草果产业发展,政府没有主导作用,一般由种植户自发种植,林业部门和企业参与较多,较其他州(市)栽培面积较小。截至 2016年底,临沧市草果种植面积达1.33万hm2。草果在临沧市香料作物种植规模中排名首位,临沧市各县(区)均有种植,主要集中分布于耿马县、沧源县、镇康县。过去,临沧市草果发展均为农户自发引进种植,现在耿马县和镇康县开始把草果产业作为新兴重点产业来进行规划和培植。临沧市草果种植起步晚、投产面积小、产量有限。云南草果居群的地理及采集信息调查情况如表1所示。   2.3    加工销售
  草果主要通过本地采摘加工、销售、批发等形式进行销售,还未形成有规模的产销龙头企业和加工龙头企业。目前草果产品的销售以晒干或烘干的干果为主,主要用作肉食品的香辛调料,中成药复方或化工领域用量所占比重较低[7]。草果采收时间一般在11—12月进行,采收后的果实一般进行就地干燥加工,加工方法为柴火烘烤和电烤箱烘烤。部分合作社和企业建成了烘烤加工厂,可以进行无公害烘烤,但烘烤的数量有限,大部分农户仍采用传统的柴火烘烤方法。这样加工出来的草果色泽不好、香味不纯正,并且往往苯并芘超标,严重危害身体健康。马关县草果所建造了回风式香辛料烘烤炉,目前已建成回风式烤炉 2座,使其容量扩大到每炉5 t/次,由风扇自动传热取代人工入室翻动程序,每天能烘烤鲜果量10 t以上。云南省草果产业目前缺乏精深加工产品,草果的附加值低,再加上缺乏企业带动,导致草果市场竞争力弱。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仅有草果精油、草果酒、草果胶囊、泡草果等初级加工产品。草果的销售价格波动较大,草果干果价格自2010年以来逐年提升;2015年下滑较快,产地收购价逾30元/kg;但2016大幅回升,产地收购价约为62元/kg,市场零售价约为100元/kg;2018年,价格又回落到约为45元/kg。大部分草果种植户没有标准化的包装和分级,少数商家挑选出大小均匀、色泽较好的草果用特制的礼盒包装,提高了经济效益。
  3    云南草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云南草果种植都主要处于散養状态,草果种植面积最大的3个州是红河州、怒江州、文山州。在3个州中,政策扶持力度最大的是怒江州,主要表现在建设了专门交易市场、政府扶持资金力度大、技术支撑配套(专门成立了草果研究所);扶持力度最小的是文山州,文山州虽然种植历史悠久,属于地理标志和原产地,但是由于近年来经常出现冻害,政策扶持力度较小,种植面积愈来愈小,目前也落后于怒江和红河两地,种源退化,产量也逐年下降。云南草果价格随市场跟风的问题十分突出,价格上升时盲目扩大种植规模导致种苗价格飙升,价格下滑时则疏于管理。草果生产中缺乏明确的目标市场和产品定位,科技支撑极其滞后,无品种、种苗繁育、栽培管理与采收加工标准,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精深加工技术与产品研发薄弱。随着投产逐步增加,具有原料过剩带来价格下滑的潜在风险。目前,云南草果产业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3.1    栽培技术落后,品种缺乏,坐果率低
  虽然云南的草果种植历史悠久,但民间草果种植一直沿袭传统模式,至今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半野生状态,普遍存在花而不实、产量不高不稳且对自然资源破坏严重的现象。目前比较缺乏科学的种植与管理方法,栽培过程中容易荒、容易丢。目前国内外的草果种植均为野生种驯化的栽培种,无明确的品种,每个产地均有多个居群或不同种分布。种植方式以林下或沟渠边种植,生长状况接近野生状态。我国虽有丰产栽培技术与病害防治方面的初步研究,但产区坡陡林密很难实施。草果栽培一直存在着坐果率低的情况。影响草果结实率的生态因子主要是光、温度、湿度、传粉昆虫和土壤肥力,它们同时影响着草果植株的生长发育和结实,彼此相关又相互制约,解决草果坐果率低的问题也是实现草果增产的重要途径[8]。
  3.2    病虫害种类多,危害严重
  由于草果所处生境温暖湿润,具有一定隐蔽度,枯枝残叶常常留存林中,为某些真菌和细菌提了繁殖的良好环境。草果病虫害主要有立枯病、叶斑病、炭疽病、褐滇粉灯蛾、叶蝉、钻心虫等。各个种植区域的病虫害情况各不相同,以前是红河州和文山州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但此次调查发现,怒江州的病虫害发生也呈上升的趋势。截至2014年底,怒江州草果病虫害总发生面积约为1.67万hm2,每年共计损失草果产量5 030 t。由此可见,病虫害已成为制约草果发展的瓶颈问题。
  3.3    加工技术落后,品质受损
  云南省每年可收获数千吨优质鲜草果,但采用的多是“烟火熏烤”的传统方法进行干燥。该方法烘烤时间长,草果色泽发黑、外观不佳、产品烟熏味浓,干果中的致癌物苯并芘超标。此次调查中,有少数合作社和企业引进了电烤箱对草果进行加工,提高了草果品质。目前,在草果加工方面,加工技术水平普遍较低,综合利用水平不高。除了食用草果的加工外,与草果精油提取和开发以及草果药用价值的利用等相关的问题都亟须解决。
  3.4    缺乏企业带动,市场价格不稳定
  云南省的草果产业没有龙头企业,缺乏统一的收购和加工规范,省内经营流通渠道比较混乱。在怒江州以出售鲜草果为主,其他地区以出售草果干果为主。市场由农民的自由销售或者一些农村经纪人组成。由于药农市场意识淡薄、市场经济知识掌握较少、市场信息不灵通等因素影响,云南的草果市场基本属于买方市场,使群众在草果的整个产、供、销利益分配链条中处于劣势,获利极为有限。此外,由于没有相应的精深加工基地,一切产品只经简单烘烤,不经过挑拣分类、等级评价,烘成干果后简单包装就外运销售,缺乏经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产品附加值难以提升。根据调查,草果的加工销售基本是由农户和合作社来运行,缺乏竞争优势。缺乏作为产业创新主体的龙头企业,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4    产业发展对策
  4.1    选育优良新品种,实施标准化栽培
  在品种选育技术成熟后采用优良品种及实施制种育苗标准化。以生物有机肥和生物农药应用为主开展精准施肥与施药,加强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物多样性栽培等措施综合控制病虫害和提高综合效益。在栽培管理过程中,可以采取人工授粉和养蜂等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坐果率、增加产量。通过优良品种选育、标准化育苗及探索适宜栽培条件,在云南省建设一批草果优良品种选育栽培基地,为云南省草果产业的发展提供优质品种。   4.2    规范化采收,绿色无公害加工
  有些农户为了防止草果被盗,往往会提前采收草果,导致草果品质低、味道不纯正而影响销售。政府应出台一些保护草果的条例,防止其被盗,保证农户能在草果成熟后再进行采收。根据不同主产区草果生长的区域与成熟期,确定草果成熟度进而确定其最佳采收期。以产地就地加工开展干果加工,烘烤大户或专业合作社以标准化烘烤厂进行规范加工,加工产品按照食品生产要求规范贮存。综合利用加工的草编工艺品应与当地特色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充分体现当地少数民族特色。修枝剪叶产生的废弃物有机肥加工需兼顾物流成本与加工周期,同时以就地使用为主,根据区域内产量与消耗量评估加工厂的布局。草果精油加工以产地分散粗加工与区域集中提炼相结合,修枝剪叶产生的鲜叶可先进行精油粗加工,再用于有机肥生产。
  4.3    扶持重點龙头企业,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培育草果产业龙头企业,支持其成为产业技术创新主体,带动实施生产、加工与销售标准化,新产品产业化,为增产增收提供保障。云南草果主产区成立了许多草果种植协会和有关种植加工龙头企业。但是,这些企业规模小、资金少、加工技术及管理落后,还不足以支撑云南草果的产业化发展。政府需引进和培养一批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对草果进行加工和深加工,才能拉长产业链和提高附加值。
  4.4    政府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
  政府各级相关单位应该大力扶持草果产业,这不仅能够增加边、贫、少等地区的农民收入,同时能够产生相关的效益。因此,应该多出台相关的政策,提高农户种植的积极性,让农户认识到草果产业是个“黄金产业”,种植草果能够致富,从而改变以前的“靠天吃饭”的种植方式,让农户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种植草果。以发展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特色产业为主线,推动精准扶贫,扩大民族特色产业,提高边民收入,促进民族团结与边疆稳定。围绕产业链发展各环节培育多种经营主体,形成政府与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与体系,实现产业高效化、发展生态化、产品特色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品牌高端化的“六化”发展方向,确保农民增产增收、产业提质增效。
  5    参考文献
  [1] 吴德邻,蔡希陶,童绍全,等.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112.
  [2] 童绍全,吴征镒,陈书坤,等.云南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618.
  [3] 张薇,杨生超,魏翔,等.云南草果种植发展现状及对策[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1,13(5):899-903.
  [4] 明建鸿,胡耀华.草果的产销动态分析[J].中药材,2004,27(6):499-451.
  [5]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239.
  [6] 段书德,俞龙泉.中国草果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443-13445.
  [7] 姜太玲,刘光华,沈绍斌,等.草果加工产业研究现状与展望[J].2016(10):48-51.
  [8] 崔晓龙,魏蓉城,黄瑞复.草果开花结实的生物学特性[J].西南农业学报,1996,9(1):1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728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