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鄱阳县中药材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本文对江西省鄱阳县枳壳、吴茱萸、石斛、艾叶4种中药材的种植、采收、加工、贮藏等环节,从种植基地、大棚、加工厂房、仓库、药材市场5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鄱阳县中药材生产和精准扶贫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该县中药材精准扶贫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药材;精准扶贫;现状;问题;对策;江西鄱阳
  中图分类号    S567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The planting,harvesting,processing and storage of four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including Aurantii fructus,Eudodiae fructus,Dendrobii caulis and Artemisiae argyi folium in Poyang County,Jiangxi Province were investigated from five aspects of planting base,greenhouse,processing plant,warehouse and markets.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production and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in Poyang County,and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n Poyang County.
  Key words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status;problem;countermeasure;Poyang Jiangxi
  我国很多贫困地区中药材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中药材生产经验。因此,中药材生产成了贫困地区发展适应其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的特色产业的主要方式[1]。201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务院扶贫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联合印发了《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出建立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新模式,促进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脱贫造血功能持續增强。201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特别指出“实施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提出发展包括中药材在内的农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江西省鄱阳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县,总面积逾4 200 km2,总人口15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80%以上,贫困人口为16万人[2]。在国家大力扶持中药材精准脱贫的背景下,鄱阳县政府审时度势,出台了《鄱阳县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努力建设“中医药强县”的目标,积极融入上饶市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建设。目前,全县中医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培育新兴种植中药材的公司、合作社、农家庭院经济种植户等主体120余家,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 333.33 hm2,主要种植吴茱萸、芡实、艾草、莲子、枳壳、黄栀子、铁皮石斛等名贵中药材。
  本文通过对鄱阳县枳壳、吴茱萸、石斛和艾叶4种中药材的种植、采收、加工、贮藏等环节,从种植基地、大棚、加工厂房、仓库和药材市场5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鄱阳县中药材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该县中药材精准扶贫提供参考。
  1    种植现状
  1.1    传统中药材种植规模化
  “三子一壳”(黄栀子、吴茱萸、车前子、枳壳)是江西省传统道地中药材也是鄱阳县种植的主要品种。以元宝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为例,其枳壳和吴茱萸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全省最大。
  枳壳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的功效[3]。枳壳种植采用嫁接繁殖,一般采用芽接和枝接,种植后4~5年可以挂果,6年达到盛产,20~30年后退化。套种是基地增收的一种方式,套种的品种有决明、知母、玉竹、黄精等中药材。由于2019年降雨量明显高于往年,导致挂果率和产量降低。7月中上旬,各种植基地会雇佣附近的村民进行人工采收,同时捡拾落下的枳实。采收后的枳壳和枳实,摊放加工厂房的地面上,以保持整体通风干燥。随后,用自动切药机进行切制。由于果实大小不一,常需要进行2次甚至多次切制,刀片旋转式切入,可以防止果汁的流出。切制完成的果实,横切面向上被放置于长80 cm、宽59 cm、高3.5 cm的晾货架中。货架一层叠一层堆放,共叠成28层2列,被送入烘房。烘房的温度设置为40 ℃,烘40~50 h便可达到干燥要求。烘干后,采用定制的筛子将直径大于2 cm的归为枳壳,小于2 cm的归为枳实。这些初加工过的枳实和枳壳,一部分由当地饮片厂收购,也有部分被运到各药材市场进行零售和批发。枳壳的价格维持在20~30元/kg,整体稳定。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Juss.)Benth.)、石虎(Euodia rutaecarpa(Juss.)Benth.var.officinalis(Dode)Huang)或疏毛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Juss.)Benth.var.bodinieri(Dode)Huang)的干燥近成熟果实。位于谢家滩镇产业扶贫基地的吴茱萸种植基地的吴茱萸2019年进入盛产期。每株吴茱萸均被修剪成伞形,增加产量的同时方便工人采收。当8—11月果实尚未开裂时,连同果梗一起剪下。自然晾晒2~3 d后,通过轻微挤压或脱粒的方式,使果实从果梗上脱离,再经过自动过筛,实现果实和果梗的分离,最终由当地饮片厂收购。近几年来,吴茱萸的价格维持在150元/kg。   李东垣在《珍珠囊指掌补遗药性赋》中指出,枳壳和吴茱萸均以陈久者入药为佳。调查显示,当地不了解陈用为佳这一说法,因而不会进行贮藏陈放。现代文献研究认为,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枳壳中柚皮苷的含量逐渐下降,吴茱萸中吴茱萸碱的含量则先升高、后降低[4]。可见,二者是否需要陈用需要学者进一步研究。
  1.2    新品种不断扩大
  除了传统道地中药材的种植,鄱阳县还积极引入和扩大新品种的种植。如,石斛和艾叶种植、采收、加工、贮藏等环节在近几年发展迅速。
  位于鄱阳县拓下村的鄱阳县金斛本草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近3.33 hm2铁皮石斛。石斛种植采用松树皮为基质,透气性好。石斛的种植多采用育苗、移栽的方式,一般3~4年盛产,10年退化,退化后需要连根拔掉重新种植。每间大棚配有大型风控机12台和自动喷洒管路,以在天气炎热时起到降温的作用。每年6—7月,人工采收石斛花。采收成本为12元/kg,3.33 hm2可以采收1 500 kg鲜花。石斛花较为鲜嫩,采摘后需要及时干燥,否则便会腐烂变色。目前石斛花的干燥采用烘干的方式,以100 ℃烘75~80 min便可干燥,每天可干燥130~140 kg鲜花,干燥时间过长,易出现颜色变黑的现象。干燥后的石斛花装入塑料袋并扎口,以防止其受外界温湿度变化的影响而出现变色现象,最后放入收纳盒中。每年9—10月进行石斛的采收,用剪刀从茎基处剪下,经100 ℃烘200 min,装入塑料袋,再装入收纳盒。此外,还可以做成极细粉装入自封袋出售和贮藏。
  鄱阳县鄱艾堂的艾叶种植基地面积达866.67 hm2。收割机收获的艾草呈绿色,水分高达20%,晾晒2~3 d后,呈黄褐色,水分降至10%。艾草在使用时以陈艾为佳,一是陈艾制作艾灸的疗效、灸感更好;二是陈艾挥发油含量少,艾灸燃烧速度慢[5]。因此,需要对艾叶进行贮藏。首先,用打包机进行打包,每个包长74.8 cm、宽52.3 cm、高为37.4 cm,重达50 kg。然后在自然温湿度下进行堆垛,堆垛前,地面放几根木棍,防止贴地吸潮,发酵6个月。由于贮藏不规范,常出现堆垛的最底层吸潮腐烂和霉变。目前,艾草主要产品艾灸的制作均已实现了自动化。发酵后的艾草粉碎后,被吸入自动制绒机,5次制绒原料与出绒的比例分别为5∶1、8∶1、15∶1、25∶1和50∶1。出绒的同时,一些极细粉末(又称灰)和艾渣分别被吸入侧方不同的管道,最终实现绒、灰、渣的分离。艾渣是制绒过程中的主要废料,占比约为70%。目前,艾渣主要用于制作泡脚包和枕头,利用率较低。艾灸自动卷条机的效率可观,每1 h可以制作规格为直径1.8 cm、长度20 cm的艾条1 000个。除了艾条,艾枕、艾绒床垫、艾绒被子等副产品的生产显著提升了废料利用率。
  2    中药材精准扶贫现状
  近年来,鄱阳县着力打造“中药材之乡”“中医药强县”,出台了多个政策和措施鼓励中药材种植,推动中药材精准扶贫进程。首先,建立了奖励机制,鄱阳县出台了《鄱阳县森林中药材种植奖励扶持管理办法》,对从事中药材种植的农户、大户、公司、龙头企业给予奖励和扶持。号召各种植基地积极开展就业帮扶,鼓励种植基地优先录用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按劳发放工资。如元宝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优先录用建档立卡贫困户,目前固定吸收了13名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近1万元;金斛种植合作社积极吸纳了6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合作社,使这些贫困户年年可享有分红,自2016年起,合作社以分红的方式,每年支付给贫困户每户3 500元。同时,吸收当地贫困户再就业,仅2017年支付给贫困户及农户的劳动报酬达86万元以上。此外,扩大种植规模和品种,推进土地流转,将零散的土地统一承包给農业公司,形成有规模的中药材种植基地,统一管理,提升土地利用效率。除了传统“三子一壳”的道地中药材种植,积极引入蔓荆子、防己、黄精等常用中药材,利用当地自然地理环境优势培育新品种。各农业公司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开展就业帮扶,建立了“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进行规模化经营,由公司提供专业化技术支持,统一提供种苗、统一种植标准、统一收购鲜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也大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如元宝山农业将前景较好的53.33 hm2中药材种苗免费提供给贫困户种植并保证回购,确保种植户脱贫,目前第一批13.33 hm2种苗已经种植完成,长势较好。
  3    中药材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3.1    前期收益较低
  大部分中药材,如枳壳、吴茱萸等,需要几年甚至多年的生长期才会挂果。种植期间,农民只能依靠套种其他中药材或蔬菜获得收益,收益较低,而且若管理不善会影响原药材的生长。
  3.2    机械化程度不高
  大部分种植基地已经实现了修剪枝条、喷洒农药的机械化,但是,药材采收依赖人工。当药材价格低迷时,人工采收成本相对升高,最终造成收益较低。
  3.3    贮藏缺乏规范
  贮藏是中药材从采收到流通的重要环节。贮藏的条件直接影响药材的品质,大部分种植基地没有统一规范的贮藏库,仅简单装袋后堆放,而需要长期贮藏的中药材,如艾草等,随意堆放在室内。贮藏的温度、湿度、时间、出库条件等具体参数不明确。
  3.4    中药材种植技术不规范
  缺少中草药种植技术人才,种植技术与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全面,田间管理不到位,造成中草药出现农残、药残、重金属超标等问题,影响质量和产量。种植户缺乏规范种植的意识,不按照基地的要求种植、管理,造成死苗率高、产量低。
  3.5    产业结构和从业人口结构不平衡
  第一产业占比大,药材采收经过初步干燥后便以原材料的形式出售,无附加收益,仍处于产业链的最底层,中药材市场供求、生产、供应、销售的环节信息不畅。贫困村庄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外出打工,从事中药材种植的基本是老年人,其中一些贫困户因病而缺乏劳动能力。   3.6    中草药种植企业科研投入不足
  鄱阳县目前尚未建立正规的检测机构,无法为中药材质量的提升保驾护航;且创新资源不足,企业不了解最新科研成果,导致中药材的种植方法科技含量低,创新技术和方法的应用与研究不够深入,未能全面利用现代化农业手段。
  4    中药材精准扶贫发展对策
  4.1    加大深加工与综合开发力度
  除引进先进技术、优化加工工艺、规范化生产传统产品外,应积极开展功能饮品或功能性食品等延伸性产品的研发,提高中草药产品高附加值,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4.2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种植基地多为山水环绕之地,环境优美,可以大力发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旅游、养生产业。
  4.3    强化培养中药材技术人员
  培养中药材技术人员,指导农户如何种植、加工与销售中药材;并定期对种植农户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强化规范种植意识。
  4.4    加强交流与合作
  一方面各种植基地之间加强合作,实现种植经验、市场信息等的共享;另一方面,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充分利用基础研究成果有效解决实际问题,为中药材的质量提供保障。
  4.5    形成标准化操作技术,增强竞争力
  加强中药材的规范化、科技化种植,突出规范化种植优势,让消费者意识到中药材的重要性,提高中药材价格竞争优势,加强中药材品牌意识,增加经济效益。
  5    结语
  江西省鄱阳县开展中药材精准扶贫的时间较晚,虽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已初见成效。同时,中药材种植、采收、加工、贮藏等环节存在一些問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为此,鄱阳县应根据中药材种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从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规划、建设重点等方面入手,大力完善并推进中药材种植业发展,实现中药材产业化与规模化经营,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早日打赢脱贫攻坚战。
  6    参考文献
  [1] 杜月新,孙同全,潘忠.中药材产业助推可持续脱贫和乡村振兴的问题与对策:基于对北京同仁堂平江、铜陵和岷县中药材种植基地的调查[J].中国发展观察,2019(6):58-62.
  [2] 水木,程文燕.从粗放到精准的转身:江西省鄱阳县精准扶贫实施情况调查[J].老区建设,2014(13):20-22.
  [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246.
  [4] 徐杨帆,王凯,黄章倍,等.采用加速试验设计研究“六陈”中药的化学成分动态变化规律[J].海峡药学,2014,26(1):18-21.
  [5] 夏循礼,梁永红,马彩朝.艾叶陈化前后挥发油成分种类及含量变化研究[J].江西中医药,2014,45(6):69-7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730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