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池塘鳜鱼生态健康养殖新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本文介绍了池塘鳜鱼生态健康养殖新模式,具体包括池塘条件、养殖前期工作、养殖管理模式、捕获等方面内容,以期为鳜鱼养殖提供参考。
  关键词    鳜鱼;生态健康养殖;养殖模式
  中图分类号    S965.19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6-0202-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鳜鱼是一种淡水鱼品种,味道鲜美、深受人们喜爱。传统池塘鳜鱼养殖使用的活饵料鱼培育产量相对较低,难以满足逐年增加的鳜鱼养殖需求,加之在池塘放养鳜鱼前,难以对池塘进行充分利用,因而也限制着池塘鳜鱼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运用池塘鳜鱼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则可以有效改善当前鳜鱼养殖困境,实现鳜鱼养殖增产增收,鳜鱼生产量达到了15 t/hm2,总产量达25 t,销售纯利润达60万元。
  1    池塘条件
  选择江西省新余市富邦鱼种场作为鳜鱼试验池塘,该鱼种场具备良好保水能力和清新水源水质、进排水系统较完善的零污染池塘。鳜鱼试验池塘面积共1.7 hm2,共有3口试验池塘,其中1口池塘面积为0.3 hm2,其余2口池塘面积均为0.7 hm2。池塘底部平坦、田埂坚固,具有良好的防渗性能,淤泥厚度不超过20 cm。池塘常年水位在1.5~2.0 m之间。鲮鱼试验池塘的基本条件与鳜鱼池塘基本相同,池塘同样具有良好保水能力、进排水系统较为完善且具有清新的水源水质。方形试验池塘为东西走向,并且在养殖鳜鱼和鲮鱼的试验池塘中均已按照相关标准配置对应鱼种养殖相符合的增氧装备。
  2    养殖前期工作
  2.1    池塘消毒与施肥
  对于鳜鱼池塘,在每年完成鲮鱼的捕捞之后,需将池塘中的水全部抽干,并使用生石灰750~900 kg/hm2化浆后均匀喷洒于整个池塘,达到消毒池塘、将残留在池塘中的野杂鱼与各种病原菌彻底消灭的目的。随后将消毒完畢的池塘进行曝晒,直至池底淤泥处于半干状态。对于鲮鱼池塘,在其投放10 d前,需将池水抽干,按照上述方式使用适量化浆后的生石灰对池塘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完毕的池塘经过5 d的曝晒后,将新水注入池塘中。施发酵处理后的畜禽肥料1 500~3 000 kg/hm2于鲮鱼试验池塘内,用作基肥达到培育浮游生物的效果[1]。
  2.2    安装气管与注水
  为保障鳜鱼、鲮鱼等健康生长,在池塘中安装供氧设备,为鱼类生长提供充足的氧气。在安装微孔增氧管时,需要在将其整齐排列之后,保障各微孔增氧管之间的距离始终为5~6 m。在密封所有接口后对其进行牢固固定即可。在向试验池塘内注入新水时,需在进水口处使用60目筛绢布进行过滤,以防止池塘内进入有害物质而影响池塘内鳜鱼的正常生长。池塘水深应始终控制在60~80 cm之间,且所有试验池塘的水体透明度均需要控制在25~35 cm之间。
  2.3    饵料鱼鱼苗投放
  池塘鳜鱼在生长时,以饵料鱼作为其主要食物。因此,在池塘鳜鱼生态健康养殖新模式中,确保饵料鱼充足供应也是实现鳜鱼顺利养殖的重要条件。6月投放鳜鱼苗种,投放3.33 cm鳜鱼夏花3万尾/hm2,共投放鳜鱼苗50万尾。在投放之前,统一使用1%~3%食盐水对鳜鱼苗进行5~10 min的浸洗[2]。前期(5月、6月)饵料鱼以鱼种场自己繁殖培育的廉价鲢鱼夏花为主,这主要是由于此时池塘水温偏低,鲮鱼难以直接作为鳜鱼饲料,因而出于池塘鳜鱼养殖要求与成本控制要求,最终选择将鱼种场自行繁殖培育的廉价鲢鱼夏花作为主要鳜鱼饲料。中期(7—9月)以培育的鲮鱼为主,后期(9月之后)以收购干塘、干库的低价小鲫鱼为主,其中由以50 g/尾的低价小鲫鱼为好。
  3    养殖管理方式
  3.1    饲养管理
  在鲢鱼、鲮鱼下塘之后,按照120~225 kg/hm2的量磨黄豆浆并去渣,每日8:30—10:00以及16:00—17:30 2个时间段内将去渣的黄豆浆均匀泼洒在整个池塘中,连续泼洒7~10 d。当鱼苗生长至3~5 cm时,改为粉状颗粒饲料,饲料粒径应控制在1~2 mm之间,每日早、中、晚3个时段各投喂1次,每日投喂量需控制在鱼体重的1%~3%。15~20 d后,此时如果鱼苗长至5~8 cm时,则可以改喂粒径与鲢鱼或鲮鱼适口的破碎颗粒饲料,此类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应至少为28%。每日9:00和17:00,按时按量各投喂1次高质量饲料,下午投喂量在每日投喂量中的占比应达到60%~70%,以吃完不剩为好。在改为破碎颗粒饲料时,可每隔7 d进行1次投喂鳜鱼的拉网捕捞,每次捕捞量需严格依照鳜鱼存塘量与具体规格而定。在池塘鳜鱼中后期饲养阶段,需对鲮鱼生长规格进行严格控制,要求鲮鱼规格应当为1/3~1/2的鳜鱼体长[3]。   投放的夏花鲢鱼在经过20~25 d的饲养后,鱼苗长度达2~3 cm,此时可作为投放鳜鱼苗的适口饵料鱼。一旦鲮鱼长度达到5 cm,可每隔5~7 d进行鳜鱼投喂,每次投喂时均需要充分结合养殖季节以及鳜鱼实际摄食强度等确定适宜的鲮鱼投喂量,以鳜鱼吃完不剩为好。除养殖中期外,每隔7 d投喂1次,而在养殖中期阶段则需要每隔5 d进行1次投喂。保持鳜鱼和饵料鱼的数量比在1∶5~10之間。
  3.2    水质管理
  投放夏花鲮鱼苗后,每隔7~10 d加注1次新水,每次加水控制在10~20 cm之间,令水深始终维持在1.2~1.5 m之间。当鱼体逐渐长大,则按照每隔10 d的频次加水1次,此时每次加注新水需控制在10~15 cm之间,使水塘平均水深为1.5~1.8 m。每隔7 d换水1次,每次换水5~10 cm。在养殖中后期需加强水质控制管理。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增氧设备,为池塘中的鳜鱼源源不断地提供充足溶解氧;另一方面,每隔10 d利用以光合细菌等为代表的有益微生态制剂,对池塘水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进行严格控制,使池塘始终能够保持良好的鳜鱼养殖水体环境。除此之外,在前期放养鱼苗时,应按照相关规定要求,投放足量的夏花鲢鱼,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净化池塘水质的效果。每隔5~7 d进行1次捕捞和鳜鱼投喂,使存塘量始终控制在合理范围[4]。
  3.3    防治鱼害
  每年6—10月为鳜鱼出现病害的高峰期,应每隔20 d先进行鳜鱼鱼体杀虫,再对整个池塘进行消毒处理。根据鲮鱼、鳜鱼等实际生长情况,将适量内服药均匀拌入饲料中,使鱼体能够形成更佳的免疫力。每隔20 d使用适量聚维酮碘溶液与二氧化氯制剂等均匀泼洒于池塘中,以起到消毒杀菌的效果,有效防控鱼病害。
  4    捕获
  从9月开始按照“捕大留小”的原则对鳜鱼进行捕获,捕捞规格为0.5 kg/尾。
  5    结语
  通过采用夏花鲢鱼与鲮鱼等代替传统鳙鱼等作为鳜鱼主要饵料鱼,并将饵料系数控制在4.7左右,即可有效解决池塘鳜鱼高产养殖过程中进入中后期阶段鳜鱼饵料鱼不足的问题。同时,严格依照相关规定要求,对池塘条件、水质、鱼的饲养管理等关键要点进行严格控制。相比传统养殖模式,池塘鳜鱼生态健康养殖新模式使鳜鱼产量与上市规格均得到提升,纯效益也较以往有明显增加。
  6    参考文献
  [1] 胡大雁,王曙,公翠萍,等.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鳜鱼试验[J].科学养鱼,2019(3):39-41.
  [2] 管伟.蒙城县无公害鳜鱼池塘养殖技术操作规程[J].现代农业科技,2019(1):202-203.
  [3] 刘广根.池养鳜鱼几种模式技术要点[J].渔业致富指南,2018(15):40-43.
  [4] 任信林.滁州市鳜鱼池塘高效养殖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781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