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寿县潴育型水稻土小麦施肥效果及肥料利用率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为进一步探讨在当前生产条件下氮、磷、钾配方施肥对潴育型水稻土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在双庙集镇、安丰镇和堰口镇3个乡镇潴育型水稻土上开展小麦施肥效果及肥料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合理施用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氮、磷、钾对小麦产量的贡献率大小顺序为氮肥>磷肥>钾肥;合理配比施用氮、磷、钾可促进小麦百千克籽粒养分吸收量,且可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
  关键词    小麦;施肥效果;肥料利用率;潴育型水稻土;安徽寿县
  中图分类号    S512.1;S1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6-0009-02                                                                                     開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寿县耕地面积18.5万hm2,其中潴育型水稻土面积在13万hm2以上,约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70%,是寿县最大的土壤类型。为进一步探讨在当前生产条件下氮、磷、钾配方施肥对该类土壤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分析当前小麦生产中肥料利用率效果,特进行该试验,以期为该类土壤小麦科学施肥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双庙集镇街道委员会、安丰镇梧桐村和堰口镇大光社区,试验田前茬作物均为水稻,肥力中等。其中,双庙集镇小麦常年产量为5 250 kg/hm2,土壤类型为水稻土类潴育型水稻土亚类马肝土属马肝土田土种。安丰镇小麦常年产量为5 550 kg/hm2,土壤类型为水稻土类潴育型水稻土亚类黄白土土属黄白土田土种。堰口镇小麦常年产量为6 000 kg/hm2,土壤类型为水稻土类潴育型水稻土亚类黑粒土土属黑粒土田土种。供试土壤养分情况见表1。
  1.2    供试材料
  供试肥料:氮肥为临泉产尿素(含纯N 46%);磷肥为湖北产过磷酸钙(含P2O5 12%);钾肥为加拿大产氯化钾(含K2O 60%)。供试作物:当地主推小麦品种扬麦13,用种量300 kg/hm2。
  1.3    试验设计
  每个试验点均设9个处理,分别为常规施肥无氮区(N0L1K1)、常规施肥无磷区(N1L0K1)、常规施肥无钾区(N1L1K0)、常规施肥全肥区(N1L1K1)(在每个养分下标1,表示常规施肥养分用量)、配方施肥无氮区(N0L2K2)、配方施肥无磷区(N2L0K2)、配方施肥无钾区(N2L2K0)、配方施肥全肥区(N2L2K2)(在每个养分下标2,表示配方施肥养分用量)、不施肥作对照(CK)。试验采取对比方法,小区无重复设计,随机区组排列[1-3],小区面积60 m2(10 m×6 m),小区间筑小埂分隔,各小区单设排灌沟,四周留2 m保护行,保护行为常规种植,各小区除施肥水平不同外,其他田间管理措施相同。施肥情况见表2。磷、钾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氮肥分2次施入,常规施肥处理区基肥∶返青肥=8∶2、配方施肥处理区基肥∶拔节肥=7∶3。
  1.4    数据分析
  试验前采集供试田块耕层土样,分析化验土壤理化性状,包括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pH值等常规6项。收获时各小区籽粒、秸秆均单收计实产,并同时采集小区植株样本分别分析籽粒及秸秆的氮、磷、钾含量。 按差减法分别计算各小区小麦百千克经济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再根据各试验点常规施肥区及配方施肥区小麦籽粒、秸秆产量计算出各点常规施肥和配方施肥氮、磷、钾肥料利用率[4-6]。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
  从表3可以看出,氮、磷、钾合理配比对寿县水稻土小麦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及产量有明显的提高作用,且无论是配方处理还是常规处理均表现为无肥区<无氮区<无磷区<无钾区<全肥区,说明氮、磷、钾对寿县水稻土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协同促进作用。配方施肥区与其他区相比,增产位次最大的为无肥区,增产率为449.3%~918.2%;其次为常规无氮和配方无氮区,分别位于第2、3位,增产率分别为276.0%~408.6%和192.8%~257.6%,增产效果十分显著;再次为常规无磷区和配方无磷区,分别位于第4、5位,增产率分别为103.4%~149.%和93.6%~130.6%;常规无钾和配方无钾区分别位于第6、7位,增产率分别为65.6%~78.6%和41.8%~64.5%,仍有50%左右的增产效果;配方全肥区与常规全肥区相比增产最小,增产率为8.6%~10.2%,位于最后一位。说明氮、磷、钾三要素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从大到小表现为氮>磷>钾,缺氮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仅次于不施肥(CK)。
  2.2    百千克籽粒氮磷钾养分吸收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氮、磷、钾合理配合施用可显著提高小麦的百千克籽粒养分吸收量。双庙集镇、安丰镇和堰口镇3个试验点小麦百千克籽粒吸收氮量分别为1.78~2.19、1.83~2.17、1.86~1.90 kg,吸磷量分别为0.45~0.56、0.48~0.54、0.46~0.56 kg,吸钾量分别1.53~1.91、1.51~1.92、1.64~1.91 kg。3个试验点的百千克籽粒氮、磷、钾吸收量最高均出现在配方施肥区,氮吸收量最低点均出现在对应的缺氮肥区;磷吸收量最低点,双庙集镇和安丰镇出现在对应的缺磷区外,堰口镇低点现在对应的缺氮区;钾吸收量最低点3试验点均出现在对应的缺氮区。百千克籽粒磷、钾吸收量表现出这种情况,这是否和寿县该类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高有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3    经济效益分析
  从表5可以看出,纯收入由高到低排列总体表现为全肥区>无钾区>无磷区>无氮区>无肥区,其中纯收入最高,均出现在配方全肥区,堰口镇纯收入最高为14 400.80元/hm2,其次为常规全肥区,但堰口镇除外,堰口出现在配方无钾区,纯收入最低出现在双庙集镇无肥区,为1 377.00元/hm2。产投比与纯收入基本一致,也表现为全肥区>无钾区>无磷区>无氮区>无肥区,且均表现为配方区大于对应的常规区。
  2.4    肥料利用率分析
  从表6可以看出,寿县氮、磷、钾肥料利用率表现为钾肥>氮肥>磷肥,同时配方施肥区肥料利用率高于相应的常规施肥区肥料利用率,其中氮肥、钾肥利用率最高出现在双庙集镇配方施肥区,磷肥最大利用率出现在堰口镇配方施肥区。常规施肥区,氮肥、磷肥料利用率最小均出现在双庙集镇马肝土田,其肥料利用率分别为36.84%、16.96%。配方施肥与常规施肥相比,效果最好的是双庙集镇,氮、磷、钾利用率分别提高12.96%、12.25%、5.82%,施肥效果提高最小为堰口,氮、磷、钾利用率分别提高2.20%、4.42%和3.93%,安丰镇位于中间,氮、磷、钾配方肥利用率分别提高5.52%、4.87%和4.45%。初步得出,肥料利用率高低與土样养分丰缺情况及施肥量有关。养分丰富适当减少肥料施用量可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时从表6还可以得出,氮、磷、钾肥合理配比可以显著提高其利用率。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合理配比施用氮、磷、钾肥,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增产效果表现为氮>磷>钾。配方施肥处理与无肥区相比增产5 413.5~6 432.0 kg/hm2,增产率为449.3%~918.2%,增产效果显著。配方施肥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增产481.5~661.5 kg/hm2,增产率为8.6%~10.2%,仍有较大的增产空间。
  氮、磷、钾配合施用可显著提高小麦的百千克籽粒养分吸收量。双庙集镇、安丰镇和堰口镇3个试验点百千克籽粒氮、磷、钾吸收量最高均出现在配方施肥区;氮吸收量最低点均出现在对应的缺氮肥区;磷吸收量最低点,双庙集镇和安丰镇出现在对应的缺磷区,堰口镇最低点均出现在对应的缺氮区,钾吸收量最低点双庙集镇、安丰镇、堰口镇均出现在对应的缺氮区,这是否和寿县该类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高有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氮、磷、钾合理配合施用,可显著提高氮、磷、钾肥料的利用率,氮、磷、钾肥料利用率高低表现为钾肥>氮肥>磷肥,同时配方施肥区肥料利用率高于相应的常规施肥区肥料利用率。
  4    参考文献
  [1] 汤云川,张帆,凌俊英,等.成都平原小麦专用肥施用效果试验[J].四川农业科技,2019(11):31-33.
  [2] 任笑媛.小麦不同组合氮磷钾肥料利用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19):80-82.
  [3] 娄世花.2017—2018年民权县小麦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2019(6):51-54.
  [4] 陈锦珠,朱孔志,冯明辉,等.新型高效肥在苏北沿海地区小麦上的应用效果简报[J].上海农业科技,2019(3):98-99.
  [5] 龚明强,张枫,顾帅娣,等.氮磷钾肥配施对小麦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8(19):23-24.
  [6] 马超,周静,朱远芃,等.秸秆还田配伍腐秆剂对小麦生长发育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8,45(3):532-53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78722.htm